中考难的立体解决之道:“3+4”助推职校报考热

2014-06-13 09:2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考生参加中考,普高和职高计划各占一半,在一半的普高计划中,还要争夺那几所热点高中的计划。近年来,众多中考生和家长吐槽“中考比高考还难”,并将为中考而奋斗的三年称为残酷的三年。6月11日,2014年青岛中考正式开启,考生和家长仍难免焦虑,不过,和往年相比,今年青岛中考的路宽了不少:“3+4”计划的增多,让更多考生主动选择走职业教育的路,在中考人数总体减少的情况下,职校报考人数增加16.2%;普通高中招生也不再千篇一律,提前招生、特色班招生,生源有效分流;相对薄弱的高中与热点高中抱团发展后,招生形势也好了很多……

  考生减少,报职校的反增多

  在青岛近年来的中考中,一直颇受家长诟病的便是普职录取5:5的比例,站在中考大门口时,就注定有一半的考生进不了普高学校,而这一点儿让众多家长无法接受。不少家长觉得 ,孩子初中毕业就上职校,相当于早早就把他的人生方向给确定了,这样太残酷,给孩子读三年普高的机会 ,到时实在不行再读高职也行啊。因此,每年主动报考职校的学生数总是有限。

  但是比家长想法更残酷的现实是:从近几年高考录取情况来看,在青岛比较一般的普通高中的学生,虽然当年费力挤进普高队伍,但最终高考的去向多半仍是高职院校专科,和那些在中职学校学习、通过春季高考被录取的同学,殊途同归。

  2014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约7.42万人,比去年减少10300人。不过,在毕业生总数减少的情况下,今年职业学校的报名人数却增加了。今年,全市共有15260人填报市招考办公布计划的职业学校志愿,比去年增加2131人,增幅达16.2%。

  “今年在本市招生的‘3+4’本科招生学校、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大幅度增加,吸引了考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表示,这些年一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也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途径有很多,对有些孩子来说,走职业学校的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家长对职校的评价和认识慢慢有个转变的过程。

  王铨说,从职教体系的建设来看,以后职教的路子越来越宽,春季高考、“3+4”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山东从2013年起推出的中职与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彻底打通了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之间的壁垒,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中职学校读三年,然后直接到青岛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读四年,获得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与普通本科生是相同的,而且还会多出一个资格证书,这对于考生非常有吸引力。

  “通过‘3+4’招生进入职校的学生,有效改善了职业学校的形象,对职业学校生源结构是一个很好的调整。”王铨表示,通过“3+4”进入职校的学生,是正常能进普高学校的,这批学生到了职校,就会引发鲶鱼效应。

  2014年,青岛电子学校、青岛华夏职校等六所职校共面向青岛投放“3+4”招生计划227人,填报志愿的考生有2856人,与招生计划之比平均为12.6:1,部分热门专业甚至达到百里挑一。除“3+4”志愿火爆外,今年还有1872人填报有“2+3”师范志愿,8940人填报有五年制高职(包含五年制高职和三二连读高职)志愿,9172人填报有三年制中职技校志愿。

  超六成公办高中设特色班

  青岛1中“海尔班”、青岛6中“创意人才培养班”、青岛9中“爱基金班”和“外语课程改革班”、青岛15中“人文创新人才培养班”、青岛16中“书法班”、青岛17中“福彩奖学金班”、青岛19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青岛39中“海洋创新人才培养班”…… 2014年青岛中考,高中学校纷纷亮出“特色牌”。

  “我们原本不想报39中的,最后还是因为提前录取的海洋班报了名。”市南区考生家长林女士告诉记者,原本,孩子是想冲击青岛2中、58中这样的高中,但当39中海洋班提前招生的消息传来后,家里人还是心动了。“这种招生方式,最后录取的学生整体肯定不错,而且可以免去中考的风险。”林女士说,海洋班竞争很激烈,报了1400多人,最后只录取80人,孩子很幸运地被录取了。“作为家长,我们很在乎孩子三年后的发展,希望学校不会让我们失望。”

  和青岛39中的海洋班一样,青岛6中的创意人才培养班今年也提前招生40人,并且招生的区域更大,除市内三区外 ,还延伸到崂山区、城阳区和黄岛区,创意班的考试分文化课和专业考试两部分。专业考试除素描和速写外,还增加了命题的创意设计。

  “创意人才培养班从去年开始招,这两年招生情况都不错。”谈到创意人才培养班,青岛6中校长蔺延良表示,创意人才培养班的设置,给在美术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在课程设置上,也把更多资源利用起来,引入国内外美术高校的先进课程,并且充分利用本校校友资源,每年定期安排在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戏等任教的校友和知名专家来校授课指导。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14年,全市有28所普通高中学校开办特色班,占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64%,这些特色班涵盖海洋教育、外语、艺术、美术、人文素养、科技素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普职融通、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

  “我们希望通过普通高中多元化的发展,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市教育局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高中学校多元化发展,可以深入挖掘各学校的办学特色,比如2中的创新人才培养、9中的外语特色、青岛6中和17中的以美育人、青岛39中的海洋教育等;在中外联合办学模式方面,建立了中英班、中加班、中美班、中德班、中日班、中澳班、中意班等国际课程班;高中学校与高校的合作也更加密切,除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等本地高校的附属中学模式外,崂山1中还与曲阜师范大学合办国学实验班、致远中学与山东科技大学合办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青岛2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建立科学探究实验室等。

  普通高中傍名校身价大涨

  “我现在真觉得孩子能考上2中分校就挺好的,离家近,学校看着也不错。”12日上午,目送孩子走进学校后,家住江西路的牛女士又在2中分校门口待了一会儿,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让她很有好感。

  牛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得离2中分校很近,当原青岛25中成为2中分校后,就特别希望分校能办好,那样孩子就能在家门口上学了。“挂上2中分校的牌子,学校很快就重新建了,好几年没看到学生,去年学生们搬回来了。”牛女士说,上学、放学时,自己经常看看学校的那些孩子,跟原来25中的孩子一比,“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而且学校也建得很好。“今年中考报名时,跟孩子一起打听了打听,觉得 2中分校还行 ,就第一志愿填报了。”

  “今年2中分校一志愿报了1146人,安排了近40个考场,考生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青岛2中分校校长孙先亮表示,2中分校现在确实人气很旺,分校的老师们现在都很有热情,学校的翻转课堂也做得有声有色。

  今年,青岛2中分校有了第二届毕业生,和在青岛2中一样,孙先亮也给分校的孩子们一一发毕业证书,发证书的时候,有的学生就跑过来和他拥抱,而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分校的孩子已经越来越有本校孩子的气质。”

  2010年4月,原青岛25中变身为青岛2中分校,多年来,原青岛25中在市区的中考录取中,一直都扮演着保底的角色,录取线就是普高最低控制线,别的普高考不上的学生,就会被分到这所学校,第一志愿主动报考原青岛25中的学生,多年以来基本都超不过一百人。变身为2中分校后,分校和本校的学生、教师有了交流,分校的小班化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本校的小语种老师,也会定期来给分校的学生们上课,2013年2中分校重建完成投入使用时,2中分校已经在很多家长心中有了不错的评价。

  2013年,青岛2中分校计划内中考录取线达到552.5分,比当年的普高线530分高出22.5分,离中考保底学校越来越远。

  均衡生源要给学生主动选择权

  “这些年,大家都说中考难。为什么难?因为家长觉得只有把孩子送到青岛2中等名校,今后孩子的高考才有希望。”青岛市区一位高中校长认为,中考难,是因为考生和家长眼中的中考路太窄,很多家长没把职业学校当一条路,然后一半的路没了;相当多的家长对普高学校中的非热点高中也不感冒,路更窄了。当千军万马都朝着那几所热点高中去的时候,中考独木桥就出现了。

  “因为家长眼中都盯着那几所热点高中,所以,普高之间的生源质量差异也是很明显的,很容易形成两极分化。”这位校长表示,对于普通高中来说,没有好的生源,就难谈良性发展,但相当一部分普高学校都为生源质量发愁,青岛市也出台过一些措施来均衡生源。比如,2006年前后,青岛的中考录取采取一志愿满额将不再录取二志愿考生的政策,这一政策意味着,考生若第一志愿填报青岛2中、58中这样的高中落榜,不会进入青岛1中、9中甚至15中、19中这样的二批次高中,而是会一落到底,只能到青岛最一般的高中。

  “青岛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均衡生源,希望好的生源能在各个高中都有一些,但最终的结果不是这样。”这位校长回忆,当年,确实出现不少高分落榜生,但这批落榜生并没有如愿到相对薄弱的高中,而是引发了一轮大规模的借读潮 ,并且因为当年青岛郊区高中的借读政策也控制得比较严,大批考生到昌乐、诸城、日照等地的高中借读。这一政策执行几年后,便改为目前的平行志愿填报,考生报考风险小了很多。

  这位校长认为,无论是职业学校还是普通高中,想要吸引学生主动报考,那必须练好内功,政策上的限制只能逼家长给孩子另寻出路。比如这两年职校的“3+4”那么火,就是因为这条路让考生和家长觉得很有希望,因为即使在普通高中,想要考上“3+4”衔接的本科高校也非易事,考生自然趋之若鹜;一些高中的特色班招生火爆,也是因为得到考生家长的认可,有的高中,若没有特色班,考生可能根本不考虑,但有了特色班,就觉得至少进特色班还能接受,感觉特色班不会差,而这就在无形中均衡了生源。记者 刘雪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中考 3+4 职校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