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房子”免费开放为何成赶集

2014-06-15 10:34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我国第9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上海市文物部门推出了“探寻深巷中的文化遗产”活动,首度开放上海20处人文建筑,向市民免费开放一天,供人欣赏。然而,14日当天,上海市民在参观由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设计的“绿房子”时,一度发生争先恐后、推搡冲进小屋的情况,场面颇为混乱,以至于不得不出动警力维持秩序。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新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计新增85处。为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上海市文广局在6月14日当天集中开放20处精彩人文建筑,其中不少属于新增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上海市静安区铜仁路333号的吴同文住宅。这是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巅峰时期作品,建于1937年,外墙贴绿色面砖,在上海以“绿房子”著称,刚刚完成修缮。

  14日文化遗产日一早,冒着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酷暑,这座“绿房子”门口已排起千人长龙。从上午9点到11点,就有数千人挤入面积不大的老房子。将近11点时,上百位市民因急于冲进老屋参观,互相推搡起来,场面略显失控。现场工作人员不得不紧急限流,附近的警察也赶来维持秩序。一些市民开始大声抱怨喧哗。主办方动用了关门、限流、引导等多重手段,半个多小时之后,“绿房子”才恢复了昔日的宁静安详。

  到中午12点记者离开时,发现“绿房子”外等候参观的市民队伍,蜿蜒三四百米,从铜仁路一直排到愚园东路。

  尽管未发生安全事故,但“绿房子”前的喧哗与骚动依然令人感到遗憾。记者了解到,去年文化遗产日已遭遇不文明行为,当天上万市民蜂拥参观英国领事大厦,把一些房间的地毯“几乎踩烂”,令人痛惜。

  “文化遗产免费开放,出现一些混乱现象,我觉得不必求全责备。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正常的,甚至是好事,说明市民对文化的渴求远远超过了政府部门的预期,而我们对此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上海市文广局、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认为,市民素质的提升非一朝一夕可成,更需要多方合力,而开放各种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供市民亲近,正是为了形成这种 “文化浸润”的力量,让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人文气质”潜移默化,转变为市民的文化修养和精气神。

  不过,“绿房子”前的喧哗和骚动,也暴露出职能部门在迎接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准备中,依然缺乏细节上的考量:有没有应对大量参观市民的预案?如何引导先参观完的市民迅速离开?能否给冒着数小时阳光炙烤在室外排队的市民提供更丰富的现场讲解和指示?这些都有待完善。

  另一方面,参观者也应改变心态。对于像“绿房子”这样一座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能占有一席之地的独特建筑,人们本该安静雅致地走入其中,压低嗓门,控制各种相机手机无节制的拍摄,而多一点感受建筑中的历史文化气息。走进文化遗产也好,观赏文物也好,应带着一颗对文化的敬仰之心而来,因为它毕竟不是赶集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