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子女遇"教育漏洞" 近5成家长对孩子发牢骚

2014-06-16 07:43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原来以为八九岁的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了,想不到小孩子的心理也是那样复杂 。”湘潭路小学一位学生家长听完学校老师的“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讲座后如是说 。李沧区湘潭路小学95%以上的学生都是新市民子女。自两年多前开始,学校开始做《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相关提升策略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对于孩子的教育多数家长都是只看成绩而轻视品德,教育的方式也过于简单粗暴……家长的一行一言都会影响到孩子成长 ,这些教育陋习请家长改掉。

  将家长请进课堂

  打破课堂的原有局限,以多彩社团为单位重新安排教室,湘潭路小学的老师们自我挖潜或者外聘老师,由学校采购教学所需设备,老师们免费给学生们上特长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以后,近日,湘潭路小学举办了一场特别公开课,将家长请进学校,让家长看看自己孩子的“作品”。

  “我们学校一共450多名孩子,95%以上的都是新市民子女,而通过我们的调查,其中在外上特长班的一个没有。”学校高校长对于结果大吃一惊,她说,“不是我们的孩子没有特长值得培养,但很多家长自己都觉着自己的孩子不行 ,学校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可以有个多彩的童年,让家长也相信自己的孩子一点不差。”

  国际象棋社区、陶笛、十字绣、绘画、艺术字……为了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学校成立了20多个社团。而当家长真正走进课堂,看见自己孩子有模有样走着棋子、吹着谱子、画着荷花,他们“震惊”了。“我跟他爸都没啥文化,孩子教育真是把我们都愁坏了,也打也骂可就是不听。”一位众人眼中的问题学生的家长看到孩子老老实实坐在课堂上看着老师讲的棋谱时,眼睛湿润了,她自己真没想到,孩子能这么认真安静地去学习一件事情。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高校长说,因为忙于生计或者受限于自己知识水平等原因,新市民子女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学校教育时能明显感觉出来,“我以前在别的学校工作,一年多以前来到这所学校时感觉非常明显。如何缩小差距,让家庭教育跟学校更好配合起来,也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

  新市民子女遇到“教育漏洞

  “新市民家庭大多来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收入和文化素质都较低。而且每家一般都有两三个孩子,因此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够重视。”学校张老师说,不少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孩子相比存在学习目的不明、学习态度不端正、品德行为不良、心理素质差和父母关系疏离等问题。

  “我们的老师曾亲眼目睹了一新市民家庭,因为忙于生计又担心孩子的安全,就将孩子一个人反锁在房子里,任凭孩子在里面号啕大哭。这样的教育对孩子能产生什么好的影响呢?”张老师说,新市民为了青岛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如何让他们的子女快速地融入当地的教育,让这些在弱势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第二代移民”快速融入,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已成为教育者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是多数外来家长进城的原因,可进城以后迫于生计反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关注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原因是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急需要答案。张老师说,学校为此开展了《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相关提升策略的研究》,2011年11月,这个研究课题被确立为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家庭教育内容较多,包括新市民子女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关心自己孩子的方式,每天用于关心教育孩子的时间,教育孩子的方法,现在的工作生存状态,包括现在的工作性质、工资收入,家庭人员组成、居住环境,孩子与家长的亲疏程度,新市民子女在校不同于当地子女的一些想法和表现等等。“为了便于比较、总结,我们每次调查只是针对其中一个方面,而调查的方式也分问卷、家访等多种多样的方式,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高校长说。

  近5成家长对孩子发牢骚

  经过调查,学校发现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实很多。首要一个是家庭生活环境的劣势。在一份54个家庭参与的调查问卷中,家庭每月的经济收入大都在1000元~2000元左右,超过2000元以上只有3个。因为受限于经济条件,新市民家庭居住环境也很差,有很多甚至租住在简陋的民房及各种临时搭建的阴暗潮湿的非正式住房中,人均居住面积极其狭小,一家三四口挤住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是普遍现象。18.4%新市民儿童连学习书桌都没有。不但无法满足孩子安心学习的基本需求,还难以回避父母的矛盾与冲突。父母们常常当孩子面吵架或打架的行为,严重影响和伤害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削弱了家庭施教育人的作用。

  “还有就是受限于自己本身的知识水平,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很不到位,甚至起到了反作用。”张老师说,通过调查新市民子女家长平均文化水平还不到初中阶段,高中以上学历者只占极小比例。在教育过程中,不少家长功利性或者应付、侮辱性的语言特别多。学校专门做过问卷,有48.14%的父母常常对孩子说:“辛苦赚钱,还不是为了你好?”有37%的父母会埋怨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而“考不上大学回老家种地”和“有事明天说”则是家长嘴上的习惯语。殊不知,这种内心埋怨、责骂和敷衍的不自觉流露,深深伤害着孩子的心灵,扭曲着孩子的人格,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无形重负,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障碍。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