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连创粮食高产全国纪录的背后

2014-06-17 05:50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孟翠 报道

  齐河县忙碌的运粮车辆。  □ 本报记者 张宇鸿

  本报通讯员 侯郑石 田彬 张永泰  齐河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5次刷新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今年全县20万亩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经农业部实打测产验收,平均亩产715.97公斤,再创全国最大面积高产纪录。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为此做出批示,对齐河县坚持领导挂帅、专家领衔、上下协同、分工履责、强化调度、按规交账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种粮大户马希勇——

  农机农艺融合实现亩产743.56公斤

  6月9日一大早,伴随着隆隆机声,焦庙镇周庄村种粮大户马希勇粮田里的寂静被打破。2台联合收割机并驾齐驱,在金色的麦浪中纵横驰骋,将颗颗麦粒尽收"囊"中。

  今年48岁的马希勇,之前除伺弄家里的几亩地外,还做着生意。凭着吃苦耐劳和头脑灵活,成了村里数得着的富裕户。"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庄稼,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种粮的补贴越来越多,何不流转土地?"看到周围一个个种粮大户相继出现,他也萌生了"土里刨金"的想法,并于去年秋季流转了全村780亩粮田。

  恰好,老马的粮田位于县里规划建设的20万亩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内,县里融合农机农艺,让老马充分享受到了科技种田的"阳光":在小麦生产上,县里实行良种供应、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宽幅精量播种、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病虫害统防统治、深耕深松等"八统一"技术;对于玉米,县里则重点落实种植高产耐密品种、抢茬机械单粒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收获、适期晚收、一防双减等"六配套"技术,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率均达到100%。而且,依据齐河农艺要求,规范农机厂家设计生产标准,实现农机农艺最佳融合。目前,全县农机保有量达到5.1万台(套),总动力达226万千瓦。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以上。

  农机农艺融合让马希勇尝到了甜头,不仅省了力气,还提高了产量。6月7日,农业部组织7名专家对20万亩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进行实打验收,共实打了6个地块,平均地块面积3.3亩,平均亩产715.97公斤,再创全国最大面积高产纪录。其中,马希勇的麦田单产测量结果是743.56公斤,比核心区平均亩产还要高出27.59公斤。今年他又有了新打算:"我准备从附近村里继续流转一批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并与国家农科院及省农业厅的专家加强联系,改进种粮方法,争取做‘粮王’。"

  社会化服务公司——

  专业"飞防",万亩小麦亩增50公斤

  6月8日,齐河县小麦开镰仅3天,华店镇明机寨村的800亩小麦已全部颗粒归仓。"以前,排号等机器也得三四天,时间都浪费了。今年,俺们提前跟县里的齐力公司打了招呼,把俺们村作为他们‘麦收第一站’。"村支书李超说。

  李超所说的齐力公司,指的是齐力新农业有限公司,是专门为规模种植提供代耕、代播、代防、代灌、技术培训等全程机械化服务的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麦收一开始,齐力公司的订单便已签满,距该公司仅10公里的明机寨村,享受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

  对于齐力公司的便利之处,万亩大户王成亮感触更深。"我的麦田面积大,农机手愿意跟我合作,收割机往往在麦收前就订好了。"已有经验的王成亮对麦收并不担心,"而‘一喷三防’直接关系到小麦产量,却一直找不到理想的解决办法。"齐力公司的出现让王成亮的难题迎刃而解。

  以往,每到小麦"一喷三防"时节,王成亮便要雇50多个人,连续作业10天左右,每亩地合成本15元,而且因为间隔时间长,给了虫子躲避农药的机会,效果并不明显。今年,王成亮以每亩地10元的价格与齐力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齐力公司使用投资400多万元购买的罗宾逊R44飞机,对王成亮的万亩小麦实行"飞防",仅2天时间便完成了任务。"效果明显好于以往,万亩小麦基本没有病虫害,根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平均每亩增产50公斤。"齐力公司总经理纪乐光说。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典型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齐河巧妙地将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构建以政府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农资经营户等经营性机构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社会化服务体系。他们在不断强化公益性服务的同时,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开展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目前,全县拥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用水协会、农机联合作业协会、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队等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168家。2014年,齐河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百万亩。

  县农技站长王义——

  35人驻村帮种,玉米单季吨粮启程

  6月10日,齐河县农技站站长王义等一行三人来到焦庙镇周庄村的粮田里,现场指导农户抢种抢收。"现在正是玉米抢种阶段,种肥同播、宽垄密植等先进技术一定要推广好,保证实现万亩‘玉米单季吨粮’的目标。"王义说。

  今年,县里在焦庙、刘桥两个镇的7个村庄,选取了1万亩耕地作为"玉米单季吨粮"高产攻关展示田,开展玉米增产模式高产攻关,力争玉米单季亩均产量达到1吨。为此,县里抽调35名农业技术人员,分成7个小组,盯靠在7个村子里。他们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确保展示田种肥同播、宽垄密植、三位立体施肥、一防双减等玉米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全部得到应用。

  "玉米单季吨粮"仅是齐河拉开全县高产攻关的序曲之一。近年来,随着高产创建的大力度推进,齐河屡次刷新了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粮食单总产水平连续稳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粮食单产如何在高基数上再次实现增产丰收?齐河县不断创新思维,谋求突破,努力推动高产创建晋档升级。2014年,该县规划实施"8521"工程,即规划建设80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50万亩整建制高产创建中心区,20万亩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和1万亩"玉米单季吨粮""全年吨半粮"高产攻关展示区。今年,他们计划投资2亿元,重点实施5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中心区建设工程,现已完成道路、沟渠等田间工程规划,进入施工阶段。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经营模式,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努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力推动农业大发展,农村大繁荣,让农民真正得实惠。"齐河县县长王晓东说。■书记点评 抢占全国粮食生产制高点 齐河县委书记 孟令兴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粮食主产区,我们紧密结合齐河实际,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农村改革部署要求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以粮食高产创建为主抓手,推动粮食连年高产稳产、持续增产的"齐河模式",再创全国最大面积高产纪录。

  不管是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业,能够让自己的产品成为行业标准,也就把握了市场准入的话语权。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对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水质、大气、土壤、耕作、管理、科技、药用量、化肥用量等制定严格的科学标准,通过科技引导、精细化分解,在农业部、中国社科院的领导下,率先出台和推行国家粮食安全的"齐河标准",创建齐河粮食质量安全模式,抢占全国粮食生产的制高点。

  

相关阅读

齐河 县域 大众日报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