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木须虫 近日,环保部开出史上最大罚单,19家企业因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被罚脱硫电价款或追缴排污费合计 4.1亿元。上榜企业中,电力企业是重灾区,我国五大电力集团华能、国电、华电、大唐和中电投,都有下属子公司上榜。(6月17日中国广播网) 4.1亿元的罚单初看很吓人,但是分摊到涉事的19家企业,事实上没有多少。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企业一天处理排污的成本,常常都要在10万元到20万元以上。相对于拒绝治污的成本利益 ,貌似数目巨大的罚单,对于这些财大气粗的央企,并没有足够的威慑力,而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环保部拿央企开刀,表明了治污的强硬立场。
那么,这张“最大罚单”能否敲山震虎?就单纯的经济处罚手段来说,恐怕只能持谨慎的乐观。早在去年5月份,环保部就曾经对多家央企电厂进行过公示处罚,但企业仍然屡教不改。大部分企业在设备和技术上能够达到脱硫标准,但还是有企业不规范操作,甚至以数据造假骗取补贴。这些恰恰反证出相关企业环保法律责任与社会担当的严重缺乏。而“最大罚单”开具以后,一些企业只有态度没有措施,足见刺激的微弱。因此,违规排污不仅需要经济处罚手段,并且处罚的标准要进一步提高。同时,更应强调国企的责任制约功能。比如,严格的问责制度和制约机制,环保政策执行情况与央企领导层人员的任用、考核挂钩,等等,真正让环保违规有切肤之痛。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