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守望者:海滨旅馆见证汇泉湾的百年沧桑

2014-07-01 10:1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承载了历史的演变。在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青岛,许多老房子都曾谱写出或辉煌或屈辱或传奇的篇章。时间在其中也产生了长度、宽度和温度。这一期 ,我们聚焦一座饱经沧桑的老建筑——海滨旅馆旧址。1903年到1904年,在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海湾的沙滩上,拔地而起一幢三层的小楼,它的全名是Stand HotelPrinz-Heinrich(海因里希亲王海滨旅馆),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休闲假日型酒店,海滨旅馆曾经“一房难求”。它接待过尊贵的客人孙中山,也迎接过一批逊清遗老,只是历史的进程有些残酷,海滨旅馆由辉煌到落寞,主人的轮换让它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环,也丧失了原来的色彩。在其即将成为危楼之际,青岛城市建设集团将其买下用作办公楼,并两次修缮,让其以全新的面貌矗立在汇泉湾畔。历史的脚步没有停止,这栋建筑得以依旧守望着大海,与岁月一起肩并着肩,见证着这座城市发展的脚印。

  海水浴场旁的度假胜地

  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以后,曾在贸易上试图与香港竞争,同时,根据青岛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优势,也准备在旅游业上施展拳脚。他们首先把目光锁定在了会前(今汇泉)村前边的沙滩,在这里修建了海水浴场(一浴),并设了个海水浴场委员会来管理浴场。日本作家田原天南曾在《胶州湾》(1914年)也对此予以记载:“青岛海水浴场名扬东亚,据说到夏季来临时,从中国各地来此游览的欧美女士和先生们不下1500人。别墅区前方的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海湾,沙白水清,确实是个舒适的海水浴场。德国在占领伊始,一发现这是中国沿海罕见的地方,为了青岛的繁荣,在这里建设了海水浴场设备。”

  现在,每年夏天,一浴都会人满为患,青岛人习惯于将这种场面称为“下饺子”。其实,在浴场建设初期,根本就没有几个人在此游泳。据文史学者鲁海在《青岛思往录》中称,初期的浴场更衣室很少,为了招徕游客,殖民当局在上海、香港等地刊登广告,吸引西方人到青岛旅游,还在浴场内建立了音乐台,每周两次由海军四十人的大乐队奏乐,以助游兴。然而,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宣传,因为当时浴场禁止中国人入内,所以“偌大的浴场内往往只有几名洋人嬉戏”。

  对于禁止中国人进入的说法,青岛市文史研究学者杨勇说,“这里是划定的欧洲区,并不是不允许中国人进入,而是因为一般的中国人花不起这个钱”。青岛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学者王栋也觉得没有中国人进入很正常,“在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中,一块儿聊天可以,要是男女一块游泳,这是有伤风化的事情”。确实是。1912年,原大清三省总督赵尔巽在海滨旅馆居住时,就曾看不惯洋人们不分男女在浴场共浴,而且“男士仅穿短裤,女士露臂露腿,‘洋人虽强,终是蛮夷,一点儿文化也不讲,不可理喻’”。估计 ,如果赵尔巽看到现在的中国人和当时的洋人无异,一样男女共浴,露胳膊露腿,估计非得气得七窍生烟不可。

  言归正传。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带动旅游业,高档滨海度假酒店1903年正式开建,1904年夏季开业,它的全名是Stand HotelPrinz-Heinrich(海因里希亲王海滨旅馆),投资商和海因里希亲王饭店是一家(这也使得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孙中山来青岛时是下榻在海因里希亲王饭店,即今栈桥宾馆)。旅馆不到一年的施工期,让王栋觉得这幢三层小楼是仓促而成,“当时,建筑材料比较匮乏,工人也很难找,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很显然是应急的产物”。从旅馆的建设细节上看 ,确实没有海因里希亲王饭店细致,而且采用的是砖木结构,装饰也略显简单。不过,这栋“E”字型楼房西面和北面的山墙造型尺度精妙,花蕊式柱头带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门庭向外突出,顶部处理为富有个性的折角,进门大厅颇为奢华,硬木廊柱、廊檐,中间为楼梯,31个套间内设两张雕花床,房间宽敞,每一间都有面向大海的宽大阳台,都显示了这栋建筑的优美之处。试想坐在阳台上,眺望蔚蓝的海面,随心所欲地进行天然的日光浴,何其惬意!更特别的是,因为当年紧挨着跑马场,旅馆北侧特设了一个不小的看台,供居住在此的旅客观看激烈的跑马比赛。

  记者在进行探访时,发现庭院内有一口古井,在上世纪20年代的胶澳商埠井户图上,它被标注为第30号水井。它与海滨旅馆同时建成,据城建集团的工作人员讲,井中是淡水,井底的基础木材经过百年仍然完好。这足以说明,当年海滨旅馆建设完备,供水充足。自来水配套后,出井改为“专备救急”。

  几经易手,见证青岛一个世纪的命运

  英国人F·帕默在《青岛》(1910年)中特别介绍了海滨旅馆,“1904年建成的海滨旅馆是游客们舒适的住处。这幢3层大楼共有31个双人房间,拥有大厅、浴室、客厅、阅览室、餐厅和一个舞厅,这个旅馆开业的第一年就生意兴隆,在一个月中,(1904年7月)竟有72名客人因满员而无法在此予以安排。在游泳季节里,第三海军营的乐队每周在沙滩上演奏数次。此外,1903年成立的游泳协会也在这里为公众提供娱乐项目,在青岛浴场是免收疗养捐的,但如果不住旅馆,而在浴场自建小屋的话(现有约140座),就要每处按季向政府缴纳5至10元的疗养捐,数目的多少各因其所在位置而异。旅馆还为客人在浴场开设了更衣室,免费供客人使用。”日本作家田原天南在《胶州湾》(1914年)中还补充记载:“(乐队)为满足欧美人士的希望,还在其附属的海水浴场教授游泳,其费用规定为:浴场、器具、机器的使用费、大人及16岁以上者银元10元,小孩及16岁以下者银元6元。”

  这些最接近于海滨旅馆开业之初的记录,真实准确地还原了当时海滨旅馆的辉煌和重要地位。

  于是,每逢夏日,这里都会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伴着欢快的乐曲纵情饮酒欢歌 ,微微的海风带来丝丝清凉,任谁都无法抗拒。鲁海在《老楼故事》中称,1907年夏天,这里共入住425人次,1908年增至575人次。早期的青岛旅游指南上,还对旅客提出“忠告”,夏季来青必须预先定下房间。“说到海滨旅馆,还必须提到它西边的白浪花餐厅,这家音乐餐厅同时供旅馆的客人和跑马场的人吃饭,应该说和海滨旅馆几乎是一体的”,杨勇说。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