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青岛市出台《青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2014-2016年)》,根据规划,要推进市博物馆改扩建、市美术馆维修改造、市
图书馆改造立项、市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等,开工建设青岛市现代美术馆、青岛市群众艺术馆新馆等,使城市东岸、西岸、北岸三大文化中心形成“三城联动、功能互补”的文化集聚区和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除优化提升市本级公共文化设施,优化提升区(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外。到2016年,全市各镇(街道)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要达到800平方米以上,成为集综合活动、图书阅览、体育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机构。文化广场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设施设备配置要满足开展较大规模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到2016年,行政村、城市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低于300平方米。
为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实施文化惠民提升、全民阅读工程,市及各区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要达到本区域常住人口人均1.5册以上,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1.1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在0.04册次以上,人均到馆次数0.6次以上。农家书屋中的数字书屋比例达到30% 以上,2016年前新增特色书屋60家。每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至少配备1辆流动服务车,面向基层和农村服务,公共图书馆每年开展流动服务不低于6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5场以上、展览12场以上。推动农村电影从露天放映向室内放映过渡。
深化公益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到2016年,公益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群众数量达到700万人次以上。全市公共图书馆推广24小时自助开放服务项目,使全市公共图书馆具备全天候
自助借阅服务功能。推进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儿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
加强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城市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设置方便残疾人以及老年人、未成年人的设施设备、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各级公共图书馆要设立视障阅读区,配备设备和盲文读物。
到2016年,市图书馆形成10个以上特色数字资源库,资源量不低于50千兆,各区、市图书馆至少建设一个特色数字资源库,资源量不低于10千兆。推进手机图书馆、掌上博物馆中心建设。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各区、市政府每年采取项目补贴、资助和政府招标采购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当地重大群众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项目不低于3个。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政策,拓宽筹资渠道,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机制。
记者 朱薪雨 郝园园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