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企业进学校 青理工“一对一”帮扶创业学生

2014-07-15 12:01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7月14日消息 免费使用学校提供的水电暖及场地,而且把学校当客户,青岛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周风慢慢展开了自己的生意经。从2010年读大二时创业,到2013年时,他创立的风行者广告亮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已经达到230万的营业额,并带动本校36名学生就业。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而青岛2014届毕业生也超9万人,条条大道通罗马,在就业竞争中,不少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选择创业。不少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及指导,因此,学校应在学生创业过程中担当起服务学生、指导学生的责任。

  7月10日,青岛理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第一届校企合作研讨会召开,51家企业走进青理工,与创业孵化基地的学生团队对接,探讨合作项目,寻求合作伙伴。

  请企业进校园

  在青岛理工大学嘉陵江路校区有一座逾4千平的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了本校60个创业企业及创业团队。入驻团队不仅享受免费场地及水电暖,还能享受学校请来的企业为他们一对一帮扶。

  

青岛理工大嘉陵江路校区创业孵化基地内的一家企业



  作为青理工的创业学生,周风在此次研讨会上向51家企业老总介绍了他创立的公司,“很难得能同时见到这么多企业的老总,让我能一对多地向各个老总介绍我的公司,寻求项目合作。”周风说。

  此次青岛理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第一届校企合作研讨会就是青理工请企业进校园的一次很好尝试。“福瀛集团和青岛理工大学一直有项目合作,并且给予技术支持,此次研讨会,我们更深入地参观了创业孵化基地,了解了这里的创业团队。下一步,集团和学校将更紧密地合作,发展更多新项目,并把孵化基地的合适项目拿到企业转化为落地项目,给予资金保证,使项目得以实施。”青岛福瀛建设集团总经理焦志斌说。

  “这是我们第一次请企业进来,这些企业带着项目、带着技术、成功经验来和孵化基地进行帮扶。企业把项目带进来,只要我校有与项目对口的相关专业,就可以进行深度合作。企业带着资金来,为孵化基地的创业团队捐款。企业对学生进行指导,传授社会经验。”青岛理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孙文堂老师说。

  帮学生走出去

  今年还在读大三的刘月亭是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材料专业111班的学生,对于两年前的他,创业还是一个遥远的名词,但从去年10月起,这个名词就离他越来越近了,因为海尔集团向他伸来了橄榄枝。“海尔云设计平台即将上线,因此学校为我们牵线搭桥,输送了一批学生去海尔进行培训,以便以后承接海尔云设计平台的一些工作。”

  走到企业中去、走到社会中去,与企业学习、交流,孙文堂认为这才是创业学生应该做的事。“一定意义上,孵化基地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地方,最终学生还是要在社会中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例如我们有一批学生在海尔集团内学习,未来承接海尔云设计平台的一些工作,我们希望学生还是要走出去,到社会中提高自己。”孙文堂说。

  破壳而出的创业团队

  孙文堂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青岛理工大共孵化了120余个创业团队,累计投入671.73万元(不含基建投资),形成了以嘉陵江校区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区,延伸覆盖市北校区、长江路校区,总面积51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空间格局,其中嘉陵江校区的孵化基地共入驻在孵创业团队60个,注册企业20个,注册资本金总额1158万元。

  “学校帮我整合资源,甚至学校就是我的客户。”周风告诉记者,从他创业伊始,青理工一直在技术指导甚至客户资源方面为他提供支持,至今周风仍然承接后勤处、国资处、招就办及自动化学院的标识标牌制作,他创立的青岛风行者广告亮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2013年达到230万元的工程总量。

  刘月亭也觉得,如果不是学校为他们的创业团队提供场地,他们不会像现在一样拥有凝聚力。“原来嘉陵江路校区的孵化基地还没建设好时,我和一起创业的同学只能今天占个教室,明天占个教室,很是辛苦。但现在我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孵化基地和同学一起度过了,我们的团队也变得更有凝聚力了。”

  文/图 游潇

  [编辑: 董芳]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