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7月19日讯(记者 刘玉凡) 近日,一则“福建阿婆吃下六两麦螺,十分钟后
中毒成植物人”的微博在网友中疯传,微博中称
织纹螺毒素类似河豚毒,目前没有特效药。其中有网友指出 ,岛城市民常食用的
海瓜子就是织纹螺的一种。不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专家表示,海瓜子目前还没有查出毒素,也没有发现因食用海瓜子中毒的案例。但专家提醒广大市民,织纹螺大多数品种都有毒,且毒性原理复杂,市民在食用时应当谨慎。
据媒体报道,6月20日,福建省罗源县发生一起悲剧,58岁的陈依姆在食用 6两麦螺后出现中毒症状,被送至医院半个小时后,进入昏迷状态,手脚皮肤开始发黑。至今仍躺在当地医院ICU 病房内,处于昏迷状态,医生称其颅脑长时间缺氧,很可能成为植物人。陈依姆的遭遇不是个例,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由于食用织纹螺而中毒的事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我今天看到微博上转的这条消息,感觉非常震惊,我还找来图片看了看,发现和我们平时吃的海瓜子非常像。”家住大尧一路的徐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为此,19日下午,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素萍,作为国内研究织纹螺的专家,张素萍明确表示,常见的海瓜子的确属于织纹螺,准确的学名是纵肋织纹螺。“织纹螺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它是腐食性动物,以死鱼死虾为食 。”张素萍介绍,这些食物进入织纹螺胃中会产生名叫“河豚毒素”的毒素 ,当人们食用了这些织纹螺后,就会引起中毒。
不过 ,张素萍表示,虽然大多数织纹螺胃内都含有毒素 ,但市民常吃的海瓜子大都在北方海域生长,暂时还没有测出有毒,相关部门也没有接到过因食用海瓜子中毒的案例。但夏季高温,像海瓜子一类的海鲜很容易腐败变质,再加上织纹螺的毒性原理非常复杂,有的季节性有毒,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系统完整的研究成果。对此,张素萍建议市民在食用海瓜子时需谨慎,建议不再食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朱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