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卡上很多颜色的缝纫线在市面上买不到,这让赵莲萍有些犯愁。
赵莲萍正在刺绣。
一个普通的针头,一把五颜六色的缝纫线,一块白色的布料……看似简单的材料,在赵莲萍一双巧手的穿引下,绣出一幅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
作品。她刺绣出的作品还被亲人带到美国 、英国等4个国家,赠与这些国家的朋友。让外国的朋友了解了中国青岛的民间文化,从中也了解赵莲萍。
从爱好画画到爱好刺绣 今年51岁的赵莲萍,是土生土长的
莱西人,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妇女,在别人眼里却很不一般。“赵莲萍能在布料上刺绣,感觉就像画上去的一样。”记者在新村社区打听时,提起赵莲萍,附近的居民都很熟悉。
7月24日上午,走进赵莲萍的家中,记者看到一幅幅装裱好的刺绣作品挂在墙上,每幅作品都栩栩如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挂在东面墙上的一幅人像刺绣,从神态到动作,仿佛被赐予了生命力一样,全神贯注地看着远方;西墙上的山水图,有种让人身临其境之感。
记者采访时赵莲萍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她正在客厅的茶几上进行刺绣。记者看到 ,赵莲萍刺绣的工具很简单,一个普通的针头、五颜六色的缝纫线和一块白色的布料。
谈起创作,赵莲萍告诉记者,从小她就很喜欢画画,不过平时只是随便在纸上画画,直到在街头上看到十字绣时,她才有了自己的想法。
“当时被各种美丽的图案所吸引,我就在想,是否能用自己的方法来绣出这些图案。”赵莲萍说,回家后她便找来家里常用的针头、缝纫线和白布,开始了探索之路。
刺绣不易,引线得反复好几遍 然而这条探索路要比想象的难许多。赵莲萍说,在刺绣的过程中,眼睛要时刻紧盯着针头,一针一针在白布上绣,如果绣偏一点,图案就花或者出现漏点,影响图案的完整性,可以说刺绣的整个过程注意力都要十分集中。
“一连盯上十几个小时,眼睛酸痛的感觉真不知该怎么形容。”赵莲萍告诉记者,因为眼睛受不了,她曾经想过放弃,但在家人的支持下,就这样坚持下来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前可以坐在桌前绣好几个小时,现在每两个小时就要休息一下。
说着,赵莲萍为记者演示了她如何刺绣。“首先是引线。”只见赵莲萍一手拿着缝纫线,另一只手拿着针头。记者注意到,一个看似简单的引线过程,赵莲萍重复了好几遍。“这么多年了,眼多少有些花,动作肯定不如以前了。”赵莲萍笑着说。
引好线后,赵莲萍在之前白色布料上已画好的轮廓上进行刺绣。赵莲萍告诉记者,在刺绣前,自己要选好要绣的图案,这些景色都是取自报纸、杂志以及画报上所拍摄的图案。“针头一个来回,一个点就完成了。”赵莲萍告诉记者,这个简单的动作,通常一幅作品要重复上万次。
20年执着于刺绣这一件事 随后,赵莲萍将她新绣的牡丹图呈现在记者眼前。记者注意到,相比其他作品,这幅牡丹图的花蕊部分,颜色有些不一样。
“刺绣过程也是上色的过程,但很多颜色的缝纫线现在都买不到了。”赵莲萍告诉记者,她刺绣用的东西都是取自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花蕊部分本想刺黄线 ,但黄线早已用完,一直没有买到,只能刺相似的颜色,这使得牡丹图的整体效果出现了瑕疵。
赵莲萍说,严格来说,每种颜色的缝纫线又分为不同的色泽,虽说是一种颜色,但色泽上却有浅有深。“我这有个色卡,每次都是按照这个色卡来购买,上面每种颜色都有明确的标识。”赵莲萍说,前几年缝纫线她都是去青岛一家厂子购买,但这家厂子不久前关门了。为了能买到合适颜色的缝纫线 ,赵莲萍跑遍了青岛很多地方,却都没有买到。
曾经赵莲萍想过用丝线代替缝纫线,效果却不如缝纫线 。“绣出的作品反面空隙大,不牢固。”赵莲萍说。面对刺绣创作上出现的各种困难,赵莲萍一直坚持着。都说做一件事不难,难得是用心做好一件事 ,对于赵莲萍而言,她早已把刺绣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细数起来,刺绣进入第20个年头了。”赵莲萍笑着说,这20年就专职干这一件事情了,目前她的刺绣作品在莱西也算是小有名气,自己也感到很欣慰。
>>>成绩
小小刺绣作品连起四国情 道路不平坦成就不平凡。20年来,赵莲萍大大小小的刺绣作品超过30幅,在她看来,每一幅作品都是她用心去做,也显得格外珍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赵莲萍刺绣出的作品还被亲人带到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这4个国家,让外国友人了解了中国青岛的民间文化,从中也了解了赵莲萍。
赵莲萍告诉记者,女儿和丈夫之前都在国外待过,通过他们很多作品被带到国外,让国外友人感受中国的民间文化,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外宾来青岛时,见到她的刺绣作品也十分喜欢。为此,赵莲萍也将作品作为礼物相赠。
“作品能走出国门,我感到很自豪。”赵莲萍激动地说,作品的创意都是取自民间,民间文化能到国外,是对自己创作的一种肯定,对于这条刺绣路,她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文/图 记者 张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