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王成礼(第二排左一)与战友聚会时的照片(翻拍)。
7月28日,记者采访了
平度市两位转业军人。他们虽然早已经脱下了军装,但仍保持着军人为人正直,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新的工作岗位续写军人的不凡。
建军节快到了,老战友聚会叙旧 7月27日,在建军节来临之际,曾经当过九年兵的王成礼与12名战友一起聚了聚、叙叙旧。“都是当过兵的,话题自然离不开部队。”目前在平度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王成礼告诉记者,他是战友联谊会的秘书长,负责召集大伙。“刚转业的时候 ,每年都聚会,最热闹的时候有600多人。现在大聚会也有百余人,战友情总是难以割舍的。哪个战友有困难我们都会进行帮助。”王成礼说,仁兆镇有一位战友因车祸去世,撇下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他与战友们送去了4000元钱。
在与王成礼私下交情较深的战友刘汉太眼中,战友情是无可取代的。刘汉太回忆,“他入伍时凭着在地方文化站编导节目的文字功底,在几千名新兵中脱颖而出。训练之余,别的战友喊苦喊累,而他却躲在一边看书写作,当兵不久便有文章见于报端。由于成绩突出,连年立功受奖,参加军区汇演时,编导的吕剧还获得了二等奖。”
文学功底好,入伍后进了文工团 “由于叔叔是当兵的,我从小就梦想当兵、当作家。”王成礼告诉记者,“如果当时不当兵,我可以进工厂当工人,这在当时可是个好机会。”尽管父母反对他当兵,但为了理想、为了历练自己,王成礼还是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部队生活。
当兵第二年,王成礼被调到团政治处从事新闻宣传并负责部队“战地快报”和广播稿件的采编工作,后来又被调到了文工团。在部队写作,对王成礼来说,他的两个梦想同时实现了 。1993年底,王成礼从潍坊转业回平度,继续从事文艺方面的工作。“部队生活对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改造”。转业之后,他仍然坚持写作,成为一名业余作家,目前已发表文章1000余篇,文艺作品200篇,文学剧本5部,并出版过一本作品集。
“训练越苦越锻炼人” 其实,大多数人的部队生涯与王成礼不同,他们体验最多的就是训练,就像刘书鹏一样。2006年,19岁的刘书鹏踏上了赴新疆当兵的征途,2011年,受年龄及家庭影响,他转业回到了平度老家。五年的武警生涯给了他诸多难忘的记忆,与大多数兵哥哥喊“苦”的体验不同,他说:“当兵蛮舒服的。”
在常人眼里,部队的生活是枯燥的、是艰苦的,每天除了吃饭 、睡觉,就是训练。与普通义务兵不同的是,除了接受常规训练,刘书鹏还要进行擒拿格斗等全方位训练。“作为先锋部队,训练肯定比普通兵苦,不过越苦越锻炼人。”刘书鹏告诉记者,他们的训练跟电视上演的一样,需要攀登高处或者从飞机上索降,有时候全天拉练,在野外作战。
刚刚转业时,刘书鹏还不能够适应日常的生活,总觉得与社会脱节了。“刚接触社会时,很不适应,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却找不到思路应对,做事还是部队那种‘直线加方块’的模式。”刘书鹏举例道,“比如人际交往方面,有的人说话可能有很多层意思,但我就是直来直去,常常得罪人。”
转业后工作两年多来,刘书鹏已渐渐适应。目前,他在人民路一家保安公司工作,由于有一身“功夫”,他除了文秘的工作,还负责给保安进行辅助训练。工作之余,刘书鹏常跟战友联系,每年也都聚一次。“济南、青岛都有我的战友,虽然建军节时大家都上班没时间聚会,但我们每年元旦都聚一次,叙叙旧。”刘书鹏说,“当兵无怨无悔,完美的人生阅历,有了当兵的经历就无遗憾。”记者 张雪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