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中只有男性才可以传承姓氏,延续香火,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取名字基本都会随父亲的姓氏。不过,在安徽长丰县新生儿若随母亲姓的家庭,可获得1000元奖励。目前,该县下塘镇、左店乡、朱巷镇等乡镇,已经有30户新生儿家庭主动申请了新生子女随母姓。”
长丰县试点“姓氏改革” 在长丰县下塘镇南圩村,32岁的王燕松是幼师毕业生。她的丈夫是婆家独子。王燕松坦言当年她爷爷奶奶有心结,想抱孙子。怀孕后,王燕松和丈夫商量,不管生男生女都随她姓王。“老公对我的提议很支持,没想到公公也很开明,表示支持。”王燕松说。儿子出生后,取名王槿轩。
“影响性别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观念。这个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姓氏传承。”长丰县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龚存兵说,逐步消除姓氏传承意识,是降低男孩偏好的重要一面。
数十家庭主动响应 龚存兵介绍说,倡导新生儿可以随父姓,随母姓,或者父母双姓。“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是随父姓,所以对于随母姓的做法,我们更多给予了引导。”
据了解,根据长丰县的试点经验,对随母姓的家庭,基层乡镇、社区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用村规民约的形式予以固定,从而慢慢淡化父姓意识和传宗接代思想。在长丰县左店乡创新社区,对新入户的随母姓家庭,男孩奖励1000元,女孩奖励800元。而在下塘镇、朱巷镇等地,则普遍采取了统一奖励标准为1000元的办法,这也是长丰县实施性别平等项目的具体方案内容之一。
“长丰模式”将会推广 “这是一种蝴蝶效应。”龚存兵说,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除了姓氏传承之外,公厕男女厕位比例的悬殊、歧视女性的民风民俗等,也都是主要表现。记者了解到,除了“姓氏革命”,在长丰县,为了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有关部门还推进了公厕变革、民风民俗变革。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政策,在公厕建设、改造时,男女厕所蹲位数原则上按照1:1.5以上比例设计;在引导村民修改村规民约时,梳理出带有歧视女性的条款。
目前,长丰县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已从最高时的128降到了去年的114.7,而去年全省平均接近125。省人口和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丰模式”试点的经验,将会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
据《安徽商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