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今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说。
青岛已经把机器人列为战略新兴产业,青岛高新区带领青岛机器人龙头企业亮相上海国际机器人展,今年青岛高新区将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园区,利用3年时间,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机器人研发、产业化集群。青岛里机器人市场如何?机器人制造业是什么样的发展现状?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中外机器人青岛抢市场 “上下左右各个角度拧螺丝,多个角度拐弯焊接,普通的搬运和码垛,基本上工人能干的活,现在机器人都能干了。”8月3日至6日,第17届青岛国际机床模具展览会现场,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参观的一位观众说。
当天虽然展出比较多的是机床和磨具 ,但是德国库卡 、斯图加特、广州数控、金石机器人、青岛创想等工业机器人企业展位却抢了风头,各个摊位都被观众包围,看热闹的、问应用的、谈合同的围住了厂家工作人员。
一堆肉丸子大概上千个,标准大小直径是2厘米,但是有的直径大了0.5厘米,有的小了0.3厘米,要用工人把它们按照大小不同分出来 ,费时费力,可能有误差,也又不卫生。这样,机器人就派上用场了。在青岛创想的展位旁,一台名为“蜘蛛人”的家伙迅速吸起大小不同的样品,准确无误地摆放到指定区域。青岛创想销售经理吴明松说,机器人拥有智能识别系统,能够准确摆放产品。该机器人可以客户的需求设置,人有两只手,而机器可以增加到40只都没问题。
用机器人上下料、自动焊接、喷漆、打磨,库卡、广州数控等机器人,可用于工厂的多个环节,而斯图加特的机器人还可以用于轨道交通焊接,有激光跟踪和起始点寻位、多层多道焊接功能。
效率高易控制成工厂救星 有句话叫“十冲九不全”,是说往冲床上摆放工料经常被切割到手指等部位,而机器人不仅可以实现材料的搬运,而且具有自动测量功能,卡位更准。莱州嘉恒机械销售总监邱桂忠说,该公司焊接、搬运的机器人价格在11万元至20万元不等,一名技术工人两年的工资就赚回来了。
青岛浩立美达精密机电是生产数控攻丝机 、热熔钻等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2010年第一次购买了机器人,到现在已经有了三台,主要用于车床的上下料。三台机器总共花费了三四十万元,就工作量来讲,同等时间一台机器可顶四个工人,而且订单多时可以24小时生产,浩立美达公司负责人谭忠祥说,加上五险一金等各种费用,一名技术工人一年大概要六七万元。该公司上了三台机器之后 ,已经从以前的三十多人降至20人。
现在技术工人难招,四五千元还找不到人;一些年轻的小伙,你说他两句都不行,转身就走了。谭忠祥说,工人有时会有情绪、有误差,机器人只要你调试好了,生产会更标准,客户也比较满意。
包装、运输、码垛、定位检测,样样都行,目前青岛一家生产花生酱的企业,也用上了机器人,不仅打包、装箱效率提高,而且比以前更加卫生。而现场一位对机器人感兴趣的企业负责人则表示,主要是看重机器人没有工伤、能完成喷漆等恶劣环境下的生产等。
机器人会逼工人下岗? 在缓解“用工荒”的同时,会不会变成机器人抢了工人的饭碗,甚至逼着工人下岗呢?
8月6日,与展会同期举行的招聘会过去三天后 ,上百家公司张贴出的招聘信息仍蔚为壮观。这也许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机器人不会完全把工人赶下岗。
青岛海博冲压钣金有限公司招聘中高级焊工10人,工资从3500元至7000元不等。公司为何不用机器人来做电焊呢?“其实我们很早就用机器人了”,负责招聘的张女士说,现在已有OCT机器人7台,但是有些工序还是要有人操作。
“只要能用机器人的地方就用机器人,人工成本贵,也不好招人。”张女士认为,未来机器人完全代替人也很有可能。而青岛益瑞科机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机器人适合做工序,像该公司这样需要在大框架内作业的,暂时还只能使用人工。
据青岛金诺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杨先生介绍,本届参展的600多家企业中,有20多家企业来自工业机器人行业,此外还有数十家设备厂商的展位上“搭售”机器人产品,五大展馆现场展出的机器人总数近300台。据不完全统计,四天的展会中,机器人参展企业成交额高达1100余万元,成交总量达百余台。
岛城渐成“高精尖”基地 与珠三角等已经出现“无人工厂”的南方地区相比,青岛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刚刚起步,加上青烟威地区制造业基础较好,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因此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纷纷来青开拓市场。
斯图加特航空自动化(青岛)有限公司2011年来到中国,今年把厂区迁至黄岛,生产的机器人主要从事汽车 、煤炭、船舶等方面的焊接。除了外资的斯图加特,国内最大机器人企业的新松机器人也落户青岛。新松北方区域总部项目总投资36.23亿元,将在青岛高新区设立区域性控股集团公司。
在青岛市勾画的未来
机器人产业版图中 ,既有用来喷漆、焊接、水下探测的生产类机器人,也有不少家用机器人,你可以通过遥控机器人来监控家中防盗,也可以输入命令让机器人关窗、拉窗帘、倒水甚至煮饭。
面对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青岛市确定,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培育和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成立了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起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目前青岛高新区正全力打造占地千亩、中国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现在已有软控科捷、日本安川、宝佳、诺力达等30余个机器人项目落户,总投资近30亿元。
今年6月份,《青岛国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炉。根据规划,至2016年,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企业达到50家,产值达到40亿元;至2020年,企业数量突破100家,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难题 核心技术仍是最大瓶颈 厂房内一排排的机器人和整齐的流水线,钢铁结构为主的车间非常壮观。“这是卡车驾驶室的焊接项目”,位于即墨的汽车产业新城的一汽商用车焊接车间内,项目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流水线上的焊接,都是电脑程序提前设置好的,工人主要在现场巡查就可以,主要是机器人在工作。
一汽商用车焊接车间用的是ABB机器人,事实上一汽大众落户青岛的消息传来后,许多机器人厂家充满了期待。不过,业内人士同时介绍说,目前伺服电机和多关节机器人上的精密减速器,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汽车制造行业使用国产机器人的并不多见。核心元件受制于人,也导致国产机器人很难在高附加值领域与国外企业竞争。
来自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近3万7千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而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说,国产机器人与发达国家机器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以前只能进口机器人,我们照猫画虎开始探索,但产品的质量和寿命上不去,国际品牌知名度不高,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核心零件被控制,高端机器人没有批量生产导致价格过高 ,一条机器人作业线高达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成为先进机器人进入工厂的绊脚石。另外,很多企业的机器人使用模式是,一个班长带着几个工人操作机器人进行生产,一旦班长调到别的岗位后 ,这群工人就玩不转这台机器人了,还有工人文化水平不高也对机器人应用造成了限制。
猜想 万亿大产业谁主沉浮?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总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国内企业在我国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9500台,外资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7000台。在汽车制造等高新产业领域,机器人90%是进口的——库卡的、ABB的、安川的。一汽、二汽、北汽、南汽这些大汽车厂,机器人用的基本都是外国的。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的副主席兼秘书长罗军介绍,我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与国外同行的差距,体现在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原始创新薄弱;智能化水平较低 ,机器人虽然能够替代人担负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机器人也需要智慧,开始向智能机器人转化,真正实现“人机一体”化目标还需要下功夫。
罗军介绍,在美德日韩等国家,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超过五成,一些完全自动化的无人工厂,以前要百人耗费两周的工作,现只需4人指挥一天时间就可完成。
资料同时显示,我国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中国有望在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而根据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预计2015年相关设备销售收入将达1万亿元。
见证 岛城机器人的崛起之路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机器人展上,来自青岛的顶尖机器人吸引了很客商前来洽谈。“我们生产的机器人已经跟六和、可口可乐等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在青岛高新区落户、已经掌握60多项专利的青岛诺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强,指着正在搬运箱子的机器人说,别小瞧这机器人,一个手臂能抓320公斤,每小时能抓1600次,能顶替8个人干的活,今年至少能生产500台,未来还要建设全国首个4S机器人售后服务中心,在全国布点。
在岳强看来,他跟团队一起研究的技术有的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们正在研发在眼部和手部各两个视觉的机器人,这样的机器人可以独立的装配相机、手机。”
眼下,岳强认为最紧要的就是扩大在国内的市场,“同样的机器人,由于物流等费用的减少,我们的卖价比国外便宜10万元。但是由于是刚成立的公司,市场需要慢慢打开。
“宝佳”机器人也是青岛机器人的代表,一般的机器人是单手抓包,而宝佳机器人发明了“双抓手”,机器人在一包一包的抓着面粉,两秒钟一个往复,“这是在日本机器人的基础上,我们自己研发的,取得了发明专利。”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显林测算了一下,双抓手可以提高效率达到了50%。
“我们正在跟北京邮电大学进行合作,自己也建立了研发队伍,逐渐在核心技术方面有更好的突破,通过现场的实验应用来不断地优化机器人。”王显林坦言,国内的机器人起步比较晚,未来在核心技术上逐步的突破,就可以跟国际上的知名机器人企业进行抗衡了。
青岛速霸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宁说,一个3米高的龙雕,人工需要两三个月,而机器人只需要四五天,而且比人工还精细。安宁说,目前,这种机器人已经开始在古建筑的修复方面进行应用,核心的技术是软件技术的应用,公司还跟北京建筑大学合作成立了雕刻工艺机器人研究所。
“未来五到十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从而为本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表示。据悉,本市正加快推进一批机器人重点项目,目前,软控装备产业园、宝佳自动化设备嵌入式软件研发及智能工业机器人生产、诺力达智能科技智能码垛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进展顺利。这些项目投产后,青岛机器人产业将实现国内领跑,并与国际先进水平一决高下。
■链接
第三次工业革命开端 从技术级别来说,工业机器人分三代。第一代机器人是示教再现型,给它编程,教它干什么活 ,它会忠实地按程序做。第二代,也就是具有感知功能的机器人,比如说有视觉功能,它能判断零件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甚至可以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零件放到不同的箱子里。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可以自主判断、决定自己该怎么做,完全自主的机器人还没有出现。
从应用环境出发,机器人可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青岛市委党校经济专家刘文俭认为,机器人发展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端,下一步机器人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就是“人机协作”的问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复苏的背景下,各国围绕科技与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工业机器人,将带来制造业模式的巨大变革。
记者 姜振海 娄花(署名除外)
延伸
机器人有何本事引领全球制造业革命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需要在这一竞争中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
“机器人革命”不是一场独立的革命,而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通过装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其影响不仅在于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更在于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下产品成本和产品多样性之间的冲突,从而推动了从线性产品开发流程向并行产品开发流程的转变,使工业产品性能显著改善、产品功能极大丰富和产品开发周期大幅缩减。
“机器人革命”同时也在引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使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单元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机器复杂度的增加,实际上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和编程、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意味着在“机器人革命”浪潮的荡涤下,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内涵、产业竞争优势所依赖的资源基础以及国家间产业分工形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如果我们不能顺应这一轮革命的发展趋势,将面临进一步丧失产业竞争主导权的危险。
从整体上看,“机器人革命”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智能化成为新一代机器人的核心特征。装配传感器和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自动识别环境变化,从而减少对人的依赖。未来的无人工厂能根据订单要求自动规划生产流程和工艺,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生产。
第二,高速网络和云存储使机器人成为物联网的终端和结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将更有效地接入网络,组成更大的生产系统,多台机器人协同实现一套生产解决方案成为可能;服务机器人和家庭机器人也能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多台机器人之间的协作能提供流程更多、操作更复杂的服务。
第三,机器人生产成本快速下降。在工业领域,机器人的技术和工艺日益成熟,性价比不断提高,机器人初期投资相对于传统专用设备的价格差不断缩小。虽然在功率和速度上与传统装备还存在差距,但机器人在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在个性化程度较高、工艺和流程繁琐的产品制造中替代传统专用设备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成本的下降也使得机器人逐渐步入办公室和家庭。
第四,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机器人最初应用于模块化程度较高的汽车、电子产业,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能完成更多的复杂动作,纺织 、化工、食品行业也大量使用机器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扩展至整个工业领域。
第五,人机关系发生深刻转变。一方面,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将实现标准化和平台化,未来可以通过包括手机在内的不同端口对机器人发送指令。另一方面,人与机器人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成为趋势。技术成熟将增强人对机器人的信任,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协作关系将进一步增强。据《人民日报》
分析
国产机器人靠啥打天下 首先,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部分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涉及的技术较多,大体可分为器件技术、系统技术和智能技术。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也有所突破,中国科学院和多所著名高校都培育出专门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团队,机器人学习、仿生识别、数据挖掘以及模式、语言和图像识别技术比较成熟。
其次,我国企业具有很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这种能力在电子信息等高度模块化产业和高铁等复杂产品产业都得到体现。系统集成的意义在于根据具体用户的需求,将模块组成可应用的生产系统,这可能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打破国外垄断的突破口。
第三,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较低,制造业万人机器人累计安装量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服务和家庭用机器人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机器人应用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二代机器人仍然是主流,机器人向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升级换代空间巨大;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产业,机器人向其他领域扩展空间巨大。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机器人的顶层架构设计和基础技术被发达国家控制,在机器人成本结构中比重较大的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数控系统都严重依赖进口,国产机器人并不具备显著成本优势。其次,存在低端锁定的风险。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会轻易向中国转移或授权机器人核心技术、专利,我国机器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技术合作研发进入中高端市场的阻碍很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产业的盲目投资可能形成过剩产能,导致重复建设和低价竞争。再次,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领先的高校和院所并不具备市场开拓能力,而企业在基础研发上的投入还非常低,国内产学研结合又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导致研发与制造环节脱节。据《人民日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