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开始,青岛市在市南区率先开展
垃圾分类试点活动。去年3月开始第四次试点,时至今日,垃圾分类的成效如何了呢?记者8月12日探访交运山庄等较早推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发现居民们从最开始的有点抵触转变为帮助推广。今年市南区将继续扩大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扩展到全区10个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70%以上。
■探访 刚推广时有居民嫌麻烦 8月12日,记者在市南区交运山庄发现,每座居民楼下都有两个垃圾分类垃圾桶,绿色垃圾桶标有“厨余垃圾”、灰色垃圾桶标有“其他垃圾”字样。记者打开两个垃圾桶 ,发现里面的垃圾已被居民自觉分开:果皮、残渣等装入“厨余垃圾”垃圾桶,尘土、纸屑进入了“其他垃圾”垃圾桶内。交运山庄融信物业主任于女士介绍,交运山庄自去年11月份关于垃圾分类的要求下发实施以来,小区已经形成了垃圾分类的风尚。
记者了解到,垃圾分类的做法刚在小区推广的时候,有很多小区居民嫌麻烦,拒绝使用垃圾分类办公室提供给每户的分类回收
垃圾袋。为了取得居民的理解支持,小区工作人员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对每单元的住户逐家逐户地做疏导工作,讲解相关政策与做法,最终小区所有住户都认同了垃圾分类的理念,并加入到垃圾分类回收的队伍中去。
“市南垃圾分类办公室平均每个季度给每户家庭150个绿色垃圾袋,用于盛放厨余垃圾;50个灰色垃圾袋用于盛放其他垃圾。垃圾分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定期过来抽查垃圾分类的效果。”于女士告诉记者,垃圾袋一到,工作人员便会打内线电话通知到各户,户主便自动到小区物业办公室领取,剩余的垃圾袋将在后期灵活分配。如今,交运山庄小区的住户每天倒垃圾前检查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已经成了习惯。于女士坦言,虽然小区目前生活垃圾还没有达到100%分类,但是绝大多数居民对于文明分类倾倒垃圾这一环保理念还是支持的。
■目标 市南垃圾分类覆盖7成以上 记者了解到,市南区建立了“青岛市市南区生活垃圾分类交流平台”,设计了二维码,用于区、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汇总、宣传、监查督导、物资发放等方面。此外,2013年3月份面向社会招聘了20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为每个街道办事处安排1至2名人员。同时,还选聘了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志愿者679名,负责现场对居民进行宣传、指导、监督、服务等工作。
据市南城管局副局长连锋介绍,2013年3月6日,市南区启动了居民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目前已经扩大到全区10个街道的215个封闭式物业小区和323个开放式居民楼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涉及居民7.1万余户;对市南辖区内的11处农贸市场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分类收集清运;在全区39所中小学校推广实施;已经与全区1740家餐饮单位中的900余家餐饮企业签订了垃圾收运协议、与178家党政机关签订了垃圾分类收运协议。
目前,试点片区的居民对垃圾分类收集的知晓率、参与率都明显提高,专用垃圾袋使用率从开始不到20%达到了85%以上,分类的准确率从刚开始不足60% 达到了80%,基本上达到分类试点的要求。2014年,市南区将在10个街道全面推广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70%以上。
“我们现在这项工作也存在一些难度,比如说各街道招聘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碍于面子有的打退堂鼓,志愿者队伍不确定性很大。”连锋说,此外每年的五至十月份,是青岛游客最多、景区爆满的旅游旺季,特别是一些景观山头和沿海一线,巨大的人流量导致了垃圾大规模增加,给市南区的垃圾分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计划在景区配置科学醒目的分类设施,以供游客投放。”他们也拟联合旅游部门对全市300多家旅行社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此外,还存在开放式小区垃圾被拾荒者乱翻、小微餐饮企业不具备垃圾分类条件、分类垃圾桶被盗等难题。记者 郝园园 实习生 尹璐明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