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遭遇"医生荒" 儿科、妇产科医生缺口最多

2014-09-01 10:42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治病救人,或许还带有救死扶伤的光环 ,每一位从医者最初或多或少都有着这样的想法 ,在患者生命遭遇威胁时享受力挽狂澜的喜悦。可真正从医以后却发现自己的工作远没有那么简单,十年苦读才换取体制内的一席之地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近乎冰点的医患关系、以药养医、写不完的论文、漫长的职称评审……逼迫一些80后纠结着要不要“逃离”体制。

  医生荒,缺人成了各大医院面临的共同问题。近一个月的时间,市卫计委组织“岛城媒体看医院”的活动。谈到医护人员配备,无论是三甲大型综合医院还是二三级医院都缺人。而每年招聘时却总有很多岗位因报名人数不足而被取消。人难找还留不住,原先众人千方百计要“挤”进去的体制缘何失去诱惑?

  不走是无望,走了确实也不舍

  本科五年、研究生两年,吕鹏(化名)在学校苦读7年以后,顺利考上了本市某知名三甲医院的事业编制。他跟记者说,当时自己能考进现在的医院在学校里都算佼佼者,在同学眼中也是无比幸运的。“当年我们赶上了招聘大年,医院带编的就招了60多个,不过应聘的也很多。”

  顺利考入全市最好的三甲医院,吕鹏也是满怀欣喜,最初也是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好好干,可有了三四年的从业经历以后,他发现自己错了。“不是你想干医院就给你机会的,尤其是在三甲医院,虽然病号每天都排队,可他们等候的都是专家。”吕鹏说,进到医院只能算住院医师,不可能独立看病,三四年的时间可以晋升为主治医生,“先当三四年的廉价劳动力,而即便是成为主治医师,能独立坐门诊的机会也并不多。”

  最让吕鹏不能忍受的是,不是漫长的学习等待时间,而是可怜的薪水和“坎坷”的晋升之路。“研究生毕业一个月只能拿到三千来块钱的工资,而因为你不能独立看门诊,开不了检查、药品,给科室创不了收,每月的奖金也很少。”吕鹏说,他同专业同学一共17人,毕业之初基本都在医院工作,但现在已经有不少转行的,“有个同学转行做医疗器械销售,一年几十万的收入。”

  对目前状况有抱怨,对他人生活羡慕,但吕鹏还没有下定决心跳出去。“毕竟我是在三甲医院,还有编制,关键是‘内功’也还没练好 ,这样即便将来跳槽也有更多的谈判资本。”

  医生荒,三甲医院同样缺人

  “逃跑医生”,80后医生现逃离体制潮。近日,媒体曝出,跳槽医生增多,让医院的部分科室出现“用工荒”,甚至导致一些科室因无人可用而不能正常运转。

  医生荒的情况在青岛同样存在。8月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市卫计委组织岛城媒体看医院活动,看过去一年各大医院在改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记者发现,每家医院在实施“三增一禁”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增加更多的看病时间,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及时的门诊。但与提供更多优质医疗服务相对的是 ,各大医疗集团医务人员人手不足,缺人成了各大医院面临的共同问题。

  “现在哪个医院都缺人,像我们医院几乎每个科室都缺人。现在患者越来越多,需要的医护人员也是越来越多。但市里每年的招聘名额都是有限制的,即便这些有限的名额还不一定能招满。”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人事科的张燕主任说,现在医学毕业生还是愿意扎堆大医院,医院在招聘时常会有岗位达不到规定的报名人数而被迫取消,“医院确实迫切需要人才,而且从院长到各科主任对于新招聘的人才在培养上都非常尽力,有不少倾斜的政策,这些在三甲医院可能根本享受不到。但现在毕业生还是愿意报名大医院 。”

  同样缺人的是各专科医院 。记者在走访青岛市传染病医院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岛市胸科医院等时,对于医护人员的严重不足也很是无奈。一个护士要看十几张床位,一个医生要身兼数职,“青岛市现在在规划新院区,将来床位增多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医院迫切需要人才,但因为工作环境、传统认知等方面的原因,在人才引进方面确实有困难。”一家医院的院长说,医院好不容易申请到的岗位编制,却因招不到人而闲置,确实很无奈。

  相比较之下,三甲医院医护人员招聘更容易,但记者了解到,医院部分科室同样人员紧张。“妇产科、儿科医院就非常紧张,B超今年也没招够。”海慈医院相关负责人说。“哪有医院不缺人的?现在三甲医院情况还可以,下一步缺医的现象会更严重。”八医一位业务副院长表示。

  儿科、妇产科医生缺口最多

  “医生荒也是相对而言,有的科室不仅不缺,反而人满为患。有的科室就很紧缺。”采访中 ,一位医院负责人跟记者分析说,像神经科、骨科、普外科、心脑血管等大科室人才招聘还是比较好招的,每年报名的人数都很多。而像妇科、产科、儿科、B超、急诊科、介入科等科室的医务人员都比较紧张。记者采访了解到,儿科、妇产科医生缺口是最大的,几乎每家综合性医院都缺人。也正因为如此,今年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实在忙不过来的市妇儿医院还申请从市立、海慈、中心、八医等医院“借”了部分医生、护士帮忙给患者看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医学人才的培养跟医院实际需求脱钩有关,另一个跟眼下的大环境有关。”上述医院负责人跟记者说,现在医患关系让医生变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而缺医生的科室都是高风险的科室,“近几年全国出名的医疗纠纷事件不少跟妇产科、儿科等有关。虽然现在医疗水平发展,让剖腹产已变成简单手术,可还是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家属容忍不了出现死亡的概率。”

  “还有儿科医生,面临的都是最焦急的家长们,他们恨不得看完医生立马药到病除。一旦病情不好 ,就把排队等候等积攒的怨气发泄到医生身上。”该负责人说,说得功利一些,妇产科、儿科用药比较少,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他们的收入也会受影响。干最累的活、担最大的风险却拿着低于他人的收入,没人愿意干也就是正常现象。同样的道理也存在于急诊科医生,本身他们面对的都是急症病人,出现死亡的概率很高,高强度的劳动加上高风险的工作性质,让医护人员都缺。“再有妇产科也是民营医院主攻的市场,他们有更灵活的薪酬制度,高薪‘挖’人才。”

  探因体制外医生有更多选择

  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77.7% 的医生有或曾有改行的想法。在调查中,48.05%的医生感觉“非常累”,有80.2%的医生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在走访医院时,记者趁机跟多家医院的相关负责人交流过,之所以出现眼下“医生荒”的现状,一是跟眼下的大背景有关。病患增多,青岛市也不断加大对医疗的投入,近几年多家医院进行扩建。科室、床位的增多必然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

  与人员需求增多相对的是,现在的医学人才却不足。“每年毕业的医学学生可能不少,甚至还在增多,但是符合医院要求的却不多,研究生毕业不会解剖标本这不是个别现象,教学和实践脱钩比较严重。”某三甲医院一位姓张的副院长说,还有现在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争“大”弃“小”,缺乏从基层做起的耐心。

  再有就是现在几乎降至冰点的医患关系。让医生不仅缺少原有的从业荣誉感,甚至每天要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工作。承受不了这份压力,再加上公立医院急需改革的薪酬分配和职称评定等制度,让医生尤其是一些80后医生开始谋划着“密室逃脱”。原本更多专注于返聘公立医院退休老专家的民营医院也开始吸收更多年轻医生。“民营医院有更激励人的绩效工资,医生可得到更多的收入。而且虽然提供不了三甲医院的名头,但可以提供更广的平台。”岛城某整形美容医院一位张姓副院长说,因为定位不同,整形美容在公立医院都不是主要科室,医院在投入上都不会很大,而民营医院投入更专业的设备仪器以及更多出国进修的机会,再加上更高的薪酬构成了对年轻医生的吸引。文/图  记者 尚青龙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医院 医生荒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