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建区以来,
城阳区各级各类教育一直向着高水平、均衡、协调方向发展,无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高考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这些进步的取得离不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均衡,更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联合城阳区教体局推出“2014榜样的力量之城阳区好教师”系列报道,为读者讲述教育系统内榜样的故事,传递他们的正能量。
“2014榜样的力量之好教师”活动,首期走近城阳一中数学教师
王松先,工作24年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用心爱护每一名学生,把一批又一批学生送到国内知名大学。今年被评为“
全国优秀教师”的王松先觉得,“这是对我的肯定,我会更加努力,用心爱每一位学生。”
生动教学培养名校生
城阳一中的数学老师王松先,从教24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教学是一种乐趣,能帮孩子进入理想大学是最高兴的事儿,等他们回来看我的时候特别欣慰。”除了教课 ,王松先平日常听讲座、查资料,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研究名师教学方法,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中他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数学现象,总结形成“生活化教学法”和“诱思探究教学法”被众多青年教师学习。近年来,他撰写的《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全国一等奖,选送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在《齐鲁名师讲堂——国家课程资源建设项目》中获高中数学优质课程资源一等奖;2013年撰写的文章《创设问题情境四法》在《山东教育》发表。“高二的时候就听说了王老师讲课讲得特别好,今年很有幸分在他的班里,他上课总能把一些复杂的知识讲得很生动,容易理解,也记得深刻。”高三六班的韩婕妤介绍。
送过14届毕业生,王松先帮众多学子圆了大学梦。2007年他带的两个班90%升入本科,2012年他带的一个班学生全都进入本科院校,近几年,王老师所带班级多名学生先后进入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开、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学习。
用心关爱每位学生
在王松先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教多年来,王松先发自内心深爱每一名学生,每接过一个班,他总是先和每位学生谈心,了解其学习态度、思想特点和家庭情况因材施教,并留心观察他们各自的变化。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的他,每天早晨很早起床,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早读学生,晚上熄灯前会转一遍宿舍,叮嘱学生抓紧休息,等到自己休息时已到深夜。曾有位叫李娜的学生从小没了父亲,高考前母亲又查出癌症,这让她倍受打击。得知情况后,王松先第一时间帮她重拾信心,后来又多次家访,买生活必需品,组织各科老师帮学生补课,自己出钱交高考报名费。李娜高考比较顺利,现在师范院校毕业的李娜成了城阳区一名教师,实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愿望。
2007年一个叫张水莲的学生,成绩很优秀,但高考第一天数学考得不好,情绪低落,甚至有了弃考的念头。王松先知道后赶紧找她谈心,告诉她高考考的是综合实力,不取决于哪一门课程,经过沟通张水莲重拾信心,最终超常发挥,拿到本科录取通知书。
带病上岗诠释责任
24年的教学中,王松先先后获得“城阳区十大杰出青年”、“城阳区劳动模范”、“青岛市德育优秀班主任”、“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众多荣誉。“今年获得国优,是对我的肯定和激励,也是鞭策,我会更加努力,尽心尽力帮助每一位学生。”在王松先看来,人的价值,不是靠时间来决定,而是用爱和责任来衡量。
2012年高考前,王松先患了阑尾炎,上课时疼得满头大汗,不得不做手术。住院期间,学生和家长前来探望,听到“王老师,您要好好养病,几天不见,同学们都很想您。”这些话,王松先却躺不住了,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就回校上课。当看到黑板上学生写的“欢迎老师回家”6个大字,王松先模糊了双眼,觉得学生们像亲人般爱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2007年起,王松先兼任级部主任,为优化德育常规管理,他利用系统化、特色化的德育活动,增强教育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形成“德育重氛围,全员树信心,育人重细节,长短目标结合,循序渐进”的全员育人模式和德困生跟踪教育机制,逐渐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准则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提高了德育成效,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城阳区和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文/图记者 焦红红 本报通讯员 纪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