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厉家庄子大集上热闹非凡,一位市民在买枣。
集市上菜品齐全,很多市民趁着中午休息时间来淘货。
集市原本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存在的一种贸易形式,但在
日照城区,日照大集、秦楼大集等十几个集市却经营得如火如荼。城里人
赶大集,逐渐成为日照特有的都市风景。通常情况下,城市大集“寄居”在“城中村”,消费群体包括周边的城市居民、外来游客、大学生等。专家表示,这与日照“品”字形的城市发展布局密不可分,在短期内不会消失。
市民 赶集20年,不愿去超市
“自打有了这个集,我就一直过来赶,一个都不落下。”古女士一边挑苹果一边说,“其实附近也有超市,但我们就是不愿意去,赶集就是赶个热闹。”
9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厉家庄子大集,虽然不是逢年过节,但集市上人来人往,叫卖声不绝于耳。道路两边摆满了小摊子,生意异常火爆。古女士表示,虽然自己是城里人,家住都市花园,离新玛特不远,但却对集市情有独钟。在厉家庄子每5天一个集,这些年来,她几乎一个都没落下。
今年 55岁的丁先生,家住涛雒镇,过来赶集卖货要跑50多里路。他告诉记者,厉家庄子大集由来已久,存在20多年了,他在集上卖虾皮也已经近10年了。“这里生意最好,比村里的集上强好几倍。”丁先生说,“假如我在涛雒的集市上一天能卖出100元的货,在这儿一天就能买三五百。”15日这天丁先生从早上6点半出摊,到下午1点半,连口水都没顾上喝。他说,集上人流量大 、产品种类繁多,生意非常红火,就连住在石臼老城区的市民和外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
厉家庄子大集位于山东路以北,青岛路以西,是城市大集的一个典型代表。集市上水果、蔬菜、服装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小到餐桌上的筷子 、汤匙,大到电动车、防盗门,种类齐全。与超市、商场内的商品相比,价格更是便宜不少。“这种虾皮子在集市上卖二十块钱一斤,同样的东西,在新玛特能卖到三四十元一斤。”丁先生说。
摊贩“这儿的大集买卖最好”
东港区是日照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一个区,区内有3条街道,新玛特、银座、海纳等大型购物商城遍布,但“城中村”的数量也不少。虽不敢与超市、商场“比肩”,但区内的集市也经营得红红火火 ,4个大集“排队”,分别是日照大集、秦楼大集、荷疃大集和厉家庄子大集。
据悉,每逢阴历的二、七,是厉家庄子大集,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附近的秦楼大集,是逢阴历的三、八开集,而日照一中附近的日照大集和学苑路上的荷疃大集都是在阴历的五、十。除此之外,在山海天旅游区的乔家墩子村还有个滩西大集,开集时间为阴历的一、六。在日照城区,可以说市民每天都有集赶。与之相较,涛雒镇、三庄镇、两城镇等乡镇也有自己的集市,但是不管是从人流量还是销售量上来说,乡镇的集市都比城市大集逊色不少。
16日上午,记者来到新市区规模最大的秦楼大集。正在卖玉米、花生的王永芳告诉记者,她宁愿早上5点多起床,跑50里路来秦楼大集上卖货,也不愿意在家门口的河山大集上做买卖。王永芳已年过古稀,作为“资深赶集人”,她有50年的赶集经验,先后卖过鞋帽、蔬菜种子 、木耳、香菇等十几种商品,辗转去过河山、两城、山海天等地,她总结的一句话就是“城里集上好卖货。”
专家“瞅准”城中村,城市大集有市场
集市原本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存在的一种贸易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会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在日照,集市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城区经营得越来越红火。这与日照数量庞大的“城中村”有直接关系,因为“城中村”是城市大集的“拥趸”,而“城中村”的出现和存在,又与日照“品”字形的城市化发展布局密不可分。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经济学院的刘刚教授表示,城市大集是日照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和都市风貌,预计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日照以老城区、开发区和新市区为城市发展的“龙头”,以点带面,以三地的发展带动整个日照市的城市化进程,因而日照的城市布局总体上也呈“品”字形。但三地在地理位置上不直接相连,中间存在一定的城市空隙,“城中村”就应运而生。这就为城市大集的出现和繁荣提供了商业交易的场所和消费群体。
“‘品’字形城市布局,是比较前卫的城市发展思路,在日照非常典型。”刘刚说,“这种发展方式省时省力,但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的‘城中村’。”据了解,日照的人口密度低,城市人口增长相对较慢,因而“城中村”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消失,所以城市大集仍然有发展壮大的前景。
文/图 记者 陈平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