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斤大箭鱼黄岛码头上岸 每斤50元很快卖完

2014-09-25 06:2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这条巨型箭鱼吸引市民的眼球。记者 王滨 摄



  半岛都市报9月24日讯(记者 景毅) 24日凌晨3时许,一条巨型箭鱼在黄岛新区码头上岸,大鱼身长3.06米,重达412斤,6个壮劳力都没搬动它,最后只得请吊车帮忙吊上岸。据悉,这条巨型箭鱼捕获于距码头5小时船程的黄海南部海域。专家表示,受全球气候及太平洋西岸暖流的影响,中国近海海域海洋鱼类的北界有明显北移的趋势,一些原本只在东海以及南海水域活动的鱼类,比如箭鱼、大眼鲷等近年来在黄海海域也频繁出现。

  “又上来大鱼了,这条比封海前那条还要大。”24日早上6时许,市民王先生向本报热线96663反映称,伊春路益欣生鲜市场里又来了一条大鱼。记者随即来到市场,在一家海鲜摊子前已经围了一圈人,人群中间的手推车上横放着一条大鱼,大鱼身体似炮弹一样,嘴巴上颚伸出一条长约半米的“长剑”,用手摸上去粗糙而坚硬,鱼身滑腻腻,按压起来颇有弹性,鱼尾在捕捞过程中受了伤,尾鳍的一页已经折断了。

  “是箭鱼,封海前一天捕捞上一条200多斤的,结果开海没多久又上来一条更大的。”摊主石东磊介绍,这条大鱼是当天凌晨3点左右在黄岛新区码头上岸的。据渔民介绍,他们是在码头往南开船大约5个小时的位置上捕到的大鱼。当时船上的大托网下网后不久,渔民发现海面上一条黑影跳了一下,大家赶紧操作机械收网,黑影再也没出现。就在众人深感失望的时候,一个伙计发现大鱼其实已经挂网了,同网的还有一些鲳鱼和小鲅鱼。

  “渔民在海上刚捕上船就给我打电话了,昨天晚上我就上码头等着了,渔民告诉我这条大鱼有三四百斤重我还不相信,等船靠了岸一看,去的人手明显不够啊!”石东磊说,他在码头找了三四个帮忙的伙计,一共6个壮劳力从船上抬到岸上再上秤装车,结果6个人根本就搬不动,鱼身既重又滑,一个伙计使偏了劲还差点掉进海里。

  无奈之下,石东磊只好花500元钱临时雇来一辆吊车,从鱼尾穿了个眼把这条大家伙吊上岸。大鱼上秤一称,足足有412斤重。“估计实际情况比这个还重,毕竟尾巴后面还有吊钩稍微往上拽着呢。”石东磊说,他最后掏了8000元买下这条大鱼,按他的说法,这个价格别的鱼贩一般也不敢收。

  在市场上,伙计们现场给这条大鱼量了量“身高”,从嘴到鱼尾总长3.06米,赶上普通民房一层楼高了,最终这条巨型箭鱼以每斤50元的价格很快被瓜分完毕。

  专家 气候变化,鱼类生活纬度北移

  24日下午,记者咨询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鱼类专家刘静研究员。刘静介绍,一般常见的箭鱼体重在 200斤上下,这种超过400斤的还是不多见。刘老师介绍,其实箭鱼最大能达到千斤级别,不过能长到这个级别非常少。

  刘静表示,渔民捕获的位置应该是黄海南部,这里捕获箭鱼应该属于偶见鱼种。箭鱼为中上层暖水性洄游鱼种,夏季向偏冷海域进行索饵洄游,秋季向偏暖海域进行产卵和越冬洄游,一般生活于暖水海域,所以秋分季节过后在黄海海域捕获箭鱼的机会不是很多,因此才被定义为偶见鱼种。“这条箭鱼应该是随着暖流和鱼群一直追踪到黄海南部海域。”刘静介绍,箭鱼与旗鱼、金枪鱼物种相近,肉质比较鲜美可以食用,但目前也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刘静表示,近些年学界一个普遍的认识就是,海洋生物尤其是海洋鱼类的生活北界有明显北移的趋势。“就是说原本只在南海热带水域出现的鱼类近几年在东海也出现了,原来在东海南海出现的鱼类在黄海也出现了,比如在黄海南部最近几年就出现大眼鲷这种鱼种,在此之前该鱼种最北只在东海出现过。”对于北移的原因,刘静表示系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太平洋西岸暖流的影响,使得海洋鱼类的生活纬度逐渐北移。

  记者 景毅

  链接 那些年捕过的大鱼

  2010年5月31日上午9时许,在黄岛新区(原胶南)滨海街道办事处的乔家洼海域,渔民金先生一网打捞出近200斤重的怪鱼 ,经过专家鉴定这条怪鱼是一条翻车鱼。

  2011年10月5日凌晨2时许,岛城渔民在黄岛新区(原胶南)灵山岛附近捕获一只520斤重的怪鱼,长得很像蝙蝠,渔民一般称之为“蝙蝠鲨”。海底世界专家表示,这种怪鱼学名叫“蝠鲼(fufen)”,由于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又被人们称之为“魔鬼鱼”。据了解,“魔鬼鱼”一般在日本海域较多,在青岛附近出现比较少,500多斤的更是很罕见。

  2013年10月9日凌晨1时许,黄岛渔民打捞到一条巨型鲅鱼,体长2.12米,几乎与著名篮球运动员王治郅等高,体重达245斤。这已是岛城渔民在一个月内捕捞到第二条巨型鲅鱼,不同的是这条更大更重,而且是条母鲅鱼。渔民称两次捕捞海域位置相似,这两只可能是一对。

  2014年6月1日零时许,沙子口南姜码头上岸了一条长2.1米重226斤的巨型箭鱼,很可能是在追鱼捕食时不慎撞网。 记者 景毅

  ■相关新闻

  海边散步发现大海蜇

  半岛都市报9月24日讯(记者 景毅) 23日晚9时许,市民管先生和朋友在石老人浴场沙滩散步时,突然发现一个直径1米多的怪异“沙丘”,凑近一看竟是一只海蜇。专家表示,这是最常蜇伤人的沙海蜇。

  据管先生称,当晚下班后,他和朋友到石老人海水浴场散步,走着走着发现前方沙滩上有一块很奇怪的沙丘 。“有20多厘米高,直径一米左右,还微微有点反光。”管先生说,起先他们几个没敢往上凑,后来强烈的好奇心让他壮起胆上前看了看,发现竟然是一个大海蜇。“这只海蜇应该是活的,盖底下的触手还在轻微摆动。”管先生说。

  记者咨询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芳老师,张老师介绍,市民发现的这只海蜇是沙海蜇,是青岛夏秋季节浴场最常见的一类海蜇,造成泳客频频被蜇伤的“罪魁祸首”也是它。张老师特别提醒,虽然现在的沙海蜇已进入类似暮年阶段,但其体内的海蜇毒素依然强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