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怀渝 10月9日,四川南充的王海林男扮女装在成都街头摆摊卖卫生巾,为患白血病的2岁半女儿筹得41万元。然而当女儿排号入院时,王海林却携善款去了济南。据称,王此去是为女儿取骨髓配型资料;而为何选择带走善款而非交给家人随时取用,其妻子和姐姐都表示不清楚。 千万道爱心细流汇成湖泊,短短时间之内,社会的各界爱心人士就为这个家庭捐出了41万元善款。这是如今人们慈善意识日渐觉醒的体现,也是互联网传播的强大效果的最好说明。这本来应该成为一次爱心高蹈的美好故事,谁曾想事情出人意料地发生转折,整个事件貌似开始扑朔迷离起来。
当然,这里只能说“貌似”。因为王海林后来所做选择的真实目的如何,如今还不得而知。如新闻中称,他曾经在前一天给记者发过短信,还附上了火车票照片。虽然按常理来看,他这样做似乎是舍近求远,而且不该随身带走善款,但只能算是“疑点”。在事情未明确之前,公众实在不应该对他进行“有罪推定”。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王海林家的具体情况如何,公众并不是非常清楚,他所做的选择,说不定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我不是想替王海林辩护,只是想说,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时,公众不妨保留一点耐心。一方面,过早地对王海林进行质疑,有可能造成误伤。毕竟,网络的力量不仅在筹款时能得以显现,当它转变成对个人进行攻击时,铺天盖地的口水同样能把人淹死。另一方面,在我国慈善意识虽然日渐觉醒,但仍然略显脆弱,特别是在郭美美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善心已经一再遭到挫伤。假如不分青红皂白就进行质疑 ,也会误伤公众爱心。假如几天之后,王海林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没有欺骗公众,但因为信息在传播中递减的规律,届时的澄清也会比质疑声音小很多,对慈善的误伤已经形成,伤痕依旧无法痊愈。所以,我认为,无论媒体还是网友都应该让真相再飞一会儿,到时再表明态度不晚。
不过,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对民间慈善事业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来明确募捐人和捐赠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一套规范的民间捐赠流程,将善款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只有在法律的保障之下,民间慈善才有可能得以良性发展。否则,任由乱象丛生,只会挫伤公众的慈善热情,从而滋生冷漠,扼杀良善。(作者系岛城时评人)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