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留学,很多人过不了的坎儿,就是寂寞。”家是青岛市南区的曹杉在德国待了4年,觉得自己至今不适应的就是寂寞。她是2010年去的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 ,研究重点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专业里有个词形容德国人的性格——“椰子”,她认为德国人很难从心里接纳外人。晚上8点后商场关门街上冷清,通讯交流方式以邮件为主,自己负责之外的事情极少主动帮忙……与国人的热情豪爽相比,德国人与人之间显得“很冷”。
留学生3天不讲话很正常 “如果不在食堂遇到你,我3天都没有讲话了。”
这句话是曹杉遇到的一个中国老乡说的。小姑娘也在慕尼黑上学 ,两人在学校食堂相遇,看到曹杉时,小姑娘的眼中都有些发光,迫不及待地问:“你是中国人吗?”得到肯定回答后,高兴之情溢于言表,长舒一口气,“如果不在食堂遇到你,我3天都没有讲话了。”
曹杉笑笑说:“这一点都不夸张。”德国人独立性很强,在他们的观念中,18岁后经济和生活都应该独立。很多孩子都会离开父母,自己打工租房子住。学校里,德国人也通常是独来独往。课堂上,很少有人说话,因为坐在你周边的人很少会认识。图书馆,更不用说,要保持安静。宿舍里,留学生通常都是单人宿舍,也没个聊天的人。学校的林荫小道上,都是匆匆过往的单个学生。牵手结伴同行,在他们眼中都很异样。“如果你在德国街头,看到两个女孩子牵手走路,那会被认为是同性恋。”曹杉说,这跟国内女孩子上洗手间都想找个同伴一起的文化截然不同。如果初到德国,没有太多熟悉的朋友,人确实会很寂寞。
曹杉介绍说,德国的商场通常晚上8:00关门,晚8点之后,街上很少能碰到人。尤其是到了周末,白天市区的人都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去郊外郊游、森林野营之类的。
德国人把家庭和工作分得很清楚。下班之后,基本都是跟家人在一起,不会再处理工作的事情。德国人的交往,多是邮件来往,工作中极少透露自己的个人电话,最多只能要到办公电话。德国人把朋友划分得也很清楚,他不会因为跟你是老乡或者同学等关系,就跟你要好。中国人经常会很热情地介绍,“这是我好朋友。”但德国人通常只会说:“这是我熟人。”熟人是关系最普通的那种,之后是朋友、好朋友、非常好的朋友,他们对这些的用词都很讲究。
“独行侠”主动交流也会高朋满座 “德国像个大机器,井然有序,每个零件都按固定的状态运行。”曹杉认为,德国人的办事风格也跟机器零件一样。循规蹈矩,按程序办事儿,没有什么人情可讲。在这方面,曹杉多有体会。那是冬天的一个周末,曹杉住的房子里晚上突然没热水了,冬天很冷,没法洗澡。她便拨打物业公司电话,但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一直到了周一才赶来,到了之后耸耸肩说:“我们周末休息,这是制度。”
曹杉刚到德国学校时,国内还有户口、报到证等问题需要处理,她错过了注册时间。需要德国学校理解一下,但负责此工作的人员以不清楚“户口”是什么为由,拒绝了她好多次。尽管最后曹杉都将维基百科上有关“户口”的介绍给校方,但还是被驳回了。到了德国,全部都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儿,没有例外。
“挺有距离感的社会,要学会自己主动去打开。”从人情冷暖来看,德国社会确实挺有距离感,但并不是说你就交不了朋友融入不进去。除了学校、宿舍之外,也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参加。
曹杉周末的时候,也经常约上好朋友,到郊外做做饭,学学德国的烤猪肘等,或者去柏林等城市开展两天一夜的短途旅行。她初到德国时住在寄宿家庭中,跟这个家庭也建立了非常好的友谊。每逢圣诞节等大型的节日,寄宿家庭的成员也会邀请曹杉去家里做客。
“尽管在德国,你会觉得自己更像一个‘独行侠’,但只要你学会主动去交流,打开自己的心,也会结交到很多好的朋友。”曹杉说。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孙晓琳(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