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代玲玲
10月15日,省政府权威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当前,我省正鼓励农业合作社探索封闭的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日前向国务院上报了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方案,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将正式启动。
记者了解到,在我省大力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的有力背景下,一大批市场经济主体特别是“草根经济体”走向前台。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登记企业19万户,增长87%;注册资本6774亿元,增长120%。全省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百万,达到107万户。
“草根经济”能否基业常青,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创业要有资金。”前述权威人士认为,要解决好创业融资问题,就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传统金融服务缺失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农户和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
一直以来,发展普惠金融都是
山东省金融改革发展的工作重点。去年以来,山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各种新型抵押、质押贷款业务创新、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工具创新等得到不断应用和推广。同时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草根”金融组织,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已发展到超400家,民间融资机构超500家。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成为山东金融改革的发力点。截至目前,我省上市公司达到24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5家;债券融资成为新的亮点,今年以来增长80%。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由五个板块组成,分别是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板)。从我省实际情况来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已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点和有效抓手。目前,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已实现公司化运作,近期正推进与“新三板”的对接合作。
同时,山东还积极探索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整合政府专项资金,建立科学的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委托、跟进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引导、推动私募市场和各类基金发展。
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去年以来,山东努力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农业、医疗和各类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在品种和覆盖面上均有了大幅度提升,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对重点行业实现了全覆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已成功启动;在我国率先以省为单位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险,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保费收入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三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5%,保险赔付376.2亿元。
下一步,在保险业的发展上,我省要引导保险机构扩大种植业、养殖业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特色农业保险试点、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保险业务,加强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尝试发展农民互助保险组织;大力发展重点责任保险业务,探索并加快推广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特种设备、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围绕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范围,尽快启动科技保险试点工作等。
2013年8月,山东出台“金改22条”,目标是提高金融市场化水平,使全社会金融资源配置得更有效率。一年多来,山东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民间融资规范发展、农信社改革、民营金融机构设立、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县域金融创新发展等工作蓬勃开展,有的走在了全国前列。
改革红利的效果也初步显现:去年我省金融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7%,今年上半年增加至15.2%;目前,全省金融业总资产超过9万亿元,是2005年末的约4.5倍;全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6.9万亿元和5.2万亿元;直接融资和保费收入等增长指标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