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海大走出12位院士 百余位专家为其"庆生"

2014-10-26 06:3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海大90周年校庆庆典大会现场。通讯员 刘邦华 摄



  半岛都市报10月25日讯(记者 张同顺) 25日,中国海洋大学举行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记者采访了解到,海大90年办学发展中,特别是山东海洋学院成立以来,培育了10多万优秀人才,走出了12位海洋、水产领域的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本次校庆,全球40余所海洋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以及两个全球性组织的110余名专家学者来青“论道”海洋,达成《未来海洋青岛共识》。

  记者了解到,1924年,中国海洋大学前身——私立青岛大学在今天的海大鱼山校区创立 ,这是山东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学校自创办以来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等历史阶段,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不断发展 ,走过90年的发展历程。

  庆祝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作为校友代表发言 ,他回忆了就读海大时所在的班级“5177”和海洋地质系,靠着海大精神的影响和鼓励,这些走出海大的学子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着,在母校喜迎九十华诞的时刻,学子们祝母校生日快乐。

  当天,海大“东方红3号”海洋综合实习调查船启动建造。“东方红3号”船是经教育部批准、国际一流的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具有全球航行、多学科交叉综合作业能力,其技术服务水平、调查能力和管理水平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计该船将于2017年建成试水。

  据介绍,目前海大已有3艘科考船,分别为“东方红2号”船、“天使1号”船、“海大号”科考船。

  10月24日~26日,作为海大9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也在青岛召开。来自美、英、法、德等14个国家和地区40余所海洋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以及两个全球性组织的110余名专家学者,对海洋科技与国际合作等话题展开讨论,达成《未来海洋青岛共识》。

  ■回顾

  办学90年,培育英才十多万

  10月25日,在庆祝中国海洋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介绍了海大90年的发展历史。

  于志刚说,90年前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私立青岛大学创立,开青岛高等教育之先河,学校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几个时期,至1959年山东海洋学院成立时,辛勤耕耘35年,成就斐然。特别是在上世纪30年代和上世纪50年代,人文和科学名家云集,教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繁荣,形成了学校早期办学历史上的两个黄金发展期。与此同时,从倡设海边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到开办中国第一个水产系,设立海洋研究所、开办海洋系,学校“文史见长,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办学特色初成。

  55年前,山东海洋学院在鱼山校区成立,次年即被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此后,学校再经山东海洋学院 、青岛海洋大学两个时期,至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40多年来,学校在建院之初的海洋水文气象系、水产系、海洋物理系、海洋化学系、海洋生物系5个学系的基础上,壮大海洋和水产学科,增设地质、信息和人文社会学科,开拓新兴交叉学科,综合性大学的基础基本形成。1994年和2001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序列。

  据了解,海大建校90年来、特别是山东海洋学院成立以来,培育了十多万名优秀人才,走出了共和国元帅罗荣桓,走出了12位海洋、水产领域的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两位国家海洋局局长;走出了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董兆乾、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蒋家伦、第一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赵进平;走出了2008年奥运会射箭冠军张娟娟和“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守卫祖国南海岛礁的李文波。在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的发射场,在蛟龙号探海、南北极科考的浩瀚海域,在海洋预报、海水养殖的第一线,都有海大学子的身影。 记者 张同顺

  “青岛共识”:

  共同推动全球“蓝色智库”建设

  半岛都市报10月25日讯(记者 张同顺) 24日~26日,作为海大9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全球11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面向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联盟”和“海洋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两大主题展开研讨。来自世界各地的海洋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达成《未来海洋青岛共识》:各方愿充分发挥各自在海洋领域的知识、专业及能力优势,推动全球“蓝色智库”建设,并通过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全球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共同建设“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谐之海”。

  ■专访台湾海洋大学校长

  张清风:让更多台湾学生来大陆交流

  台湾海洋大学是中国台湾地区在海洋相关领域的最高学府,校长张清风出席了中国海洋大学举办的研讨会,并做了《台湾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状况与远景》的演讲。会后,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台湾的大学教育和科研成就有目共睹,台湾的大学近来发展如何?

  张清风:随着台湾近20余年来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与教育普及化,台湾的大学存在过度增设问题。一方面来讲,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口基数是教育生源最基本的保障,出生人口基数变小对大学教育招生带来压力。另一方面,最近十五年来台湾实施教育普及化,大学数量从原有的30~40所增加到现在的160多所,造成大学教育同质化严重,很多都没有特色,为了排名靠前,一味增加学校体量,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发展造成误导。

  记者:台湾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什么措施?

  张清风:在大学数量过度增设的问题上,台湾现正在引导和鼓励现有的高校走特色发展道路,以此来增加高校的吸引力,促进高校招生。另外,台湾近年来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这十余年来,很多职校放弃职业技术教育升级为高校,现在台湾开始鼓励这些学校重新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台湾也会从资金予以支持 。

  记者: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促进高校间相互了解、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台湾海洋大学与大陆海洋类高校的学生交流情况如何?

  张清风:近年来大陆每年来台湾海洋大学交流学习的学生有170余个,台湾海洋大学到大陆学习的学生每年有25个,数量不算多。大陆学生到台湾学习交流的主动性比较强,而台湾学生倾向于过安逸的生活,这方面需要引导和改变。

  记者:您对中国海洋大学的合作与发展有什么展望?

  张清风:中国海洋大学与台湾海洋大学作为两岸在海洋学科方面教学科研最强的高校,情同姐妹,下一步将加大在水产等海洋学科上的主题合作,相互加大交流和互动,共同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

  记者 张同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