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
鄂尔多斯,已是冬天般的寒冷。从2011年地产商王福金自杀,到2012年“豪车贱卖”传闻,这座北方经济重镇经历了楼市经济泡沫、民间借贷危机之后经济不景气的情景。如今,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热钱散尽寒冬来临,全民借贷造成了全民还债,“缺钱”和“还债”成为很多人生活难以摆脱的困扰,现金成为奢侈品,甚至出现“以物易物”现象,烟酒、车房、各种消费卡都成为“硬通货”。
20多万装修款,换来一沓住宿券和餐券 赵刚是个小包工头。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帮鄂尔多斯市一家酒店装修。等到该结工钱的时候,对方却表示没有现金支付,并让中间人来跟赵刚商量,能不能以住宿券和餐券抵工钱。
朋友告诉他,酒店老板确实缺钱,开酒店都是找人借的钱,等到酒店营业后资金才会慢慢回流,也要先还给欠债的大头,所以现在只能以券抵债。看在朋友的面子上,赵刚也只好接受了这个办法。
就这样,赵刚拿到了这家酒店价值20多万元的住宿券和餐券。赵刚很苦恼,拿到这么多消费券,不知道何时才能用完,现在每次只要有亲戚朋友过来,他就负责招待住宿。
2010年一个地产商向民间借贷开发房产,王强也借出了10万元,结果一年之后楼市崩盘,造好的房子卖不出去,借贷人纷纷上门讨债,眼看着房产商的房子、车子都被其他债权人拿去抵债,自己因为金额比较小一直没解决,王强急了:“没钱也给点东西吧。”后来,对方给了他一张洗浴中心的10万元消费卡,如今他只想着尽快把手头这张10万元的消费卡尽快刷完。
钱成稀缺品,以物抵债盛行 实际上,鄂尔多斯在经历民间借贷危机之后 ,在“
后危机”时代,“缺钱”和“还债”成为很多人生活难以绕开的困扰。
在当地,一名曾经身家千万的商人告诉记者,现在的鄂尔多斯钱是稀缺品,但是人们消费都不用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手里有各种各样的消费卡,吃饭有饭店卡、唱歌有KTV卡、洗澡有洗浴卡、住宿还有住宿券。“如果你手里没几张消费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过钱。”
全民借贷造成了全民还债,但在缺钱的现实下,以物抵债很是盛行:卖房子的用房子抵债,有车子的用车子抵债,开酒店的用房费抵债,开酒厂的用酒抵债……随着这种抵账方式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物易物的抵债市场,并且自成体系。
没办法,不接受就什么都没有 东胜区一村民放贷人刘胜告诉记者,在2012年前,这种以物抵债的方式还是相对公平的,车子、房子都基本是市场价结算。但随着抵债物品种类的增多,这套抵债机制开始形成另一套物价体系。相对于正常生活的物价体系 ,债务结算的物价则要明显高出许多。比如各种消费卡,都是按照账面金额结算,实际消费打折的话,估计也只有一半的价格。
面对这样的“以物抵债”,很多债权人只能被动接受。“没办法,不接受的话就什么都没有。”刘胜告诉记者,他们村子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放贷,到现在为止还有八成村民的债务没有讨回来,能拿到一点实物抵债已经不错了。对于民间流行的“以物抵债”的现象,当地官方其实早已知晓,并默认了这种解决方式。刘胜告诉记者,在他们村,尽管大多数村民的放贷没有收回来,但是没有人去“打非办”报案。
—缺钱背后的思考——
—钱都去哪了?还会回来吗? 曾因为“羊、煤、土、气”而扬眉吐气的鄂尔多斯,那么多的热钱究竟到哪里去了?当地的普遍认识是,都化作当地的城市基础建设和房地产投资了。
在如今的鄂尔多斯,最常见的是烂尾楼工程,一片片尚未完工的楼盘矗立着,见证着当初的房产开发热潮。在房产泡沫破裂之后,大部分的资金化作了钢筋水泥,沉睡到这些烂尾楼中。
还有另一个重要部分 ,则是化作了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鄂尔多斯,有着完全能和一些一线城市相媲美的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仅仅一个康巴什新区总投资就超过50亿元。还有各种会展中心,大型广场,艺术中心等都是美轮美奂,规模之壮观令人震惊。
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校长、经济学副教授苏永清在接受采访时承认,鄂尔多斯在整个规划上比较超前,对城市建设的投入相当大,导致每年的财政支出都非常巨大,欠下了巨额债务,前些年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问题不大,但现在面临经济困难时就出现了问题。
不过,苏永清依然对鄂尔多斯抱有信心。“外界的报道很多都妖魔化了鄂尔多斯,现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在他看来,目前鄂尔多斯的GDP总量和增长速度依然是内蒙古第一,这个数据不会说谎。而且,鄂尔多斯花的钱都投入到了本地的建设之中,只是因为投资过于集中到房地产,而房产又陷入困境,才导致了暂时的困难。而目前政府正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经济也开始了复苏。苏永清认为,只有将路边的烂尾楼复活,才能将被冻结的资金重新运转起来,撬动冰山一角。在最近的一年里,当地政府也对房地产难点问题进行了集中攻坚。
输血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还债。根据当地政府通报,今年1至10月份,鄂尔多斯全市净化解债务98.9亿元,政府依托借贷管理系统全力化解多角债务,目前50%以上的民间借贷得到了妥善解决。
据《新闻晨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