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1月12日消息 今天上午,青岛市实验小学召开青岛市中小学
专递课堂和
电子书包建设应用研讨观摩会,从课堂教学、说课、经验介绍三个三种形式,全方位呈现了电子书包和专递课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并成立了青岛市中小学电子书包建设应用课题协作体,通过各电子书包应用学校间的常态化活动,促进电子书吧的建设应用。
实验小学试点电子书包和专递课堂 “3年前我们学校就开始进行电子书包的试点了。”上午8点半,青岛市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一堂别开生面的六年级数学观摩课正在热烈进行中,电子书包的使用贯穿整堂课。“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是正方形?”课堂上,来自青岛市实验小学的数学授课老师王茜抛出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热议。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们各抒己见,利用电子书包中老师提供的学科工具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各自的解读。上课结束前,王茜再次使用平台对学生进行简单测试,根据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可以很快地了解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与传统授课相比,电子书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孩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上午9点20分,数学观摩课结束后,王茜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王茜告诉记者,目前市实验小学的五、六年级和三、四年纪的两个实验班,共计400余人试点电子书包的授课。这些学生每周有6节课使用电子书包学习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王茜说,从备课角度来说,老师精心准备一节电子书包的备课时间可能需要花费至少3天的时间,“因为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每个人发现的问题也不一样,课堂上的突发状况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授课前考虑到。”王茜说,课前老师需要将部分学习资料上传至教学平台,帮助学生提前预习,课上使用本学校数学团队开发的学科工具进行授课,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得原本一些比较抽象的形象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后学生科登录教学平台,查看各自的学习情况。
“专递课堂”则是由同一名老师在同一时间通过视频对不同学校进行同时授课。市实验小学语文老师刘佳佳使用“专递课堂”同时给市实验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和定陶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刘佳佳介绍,因为“专递课堂”需要在特殊的教室里授课,因此“专递课堂”的实践至今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他认为,“专递课堂”的开设不仅可以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分享教育教学资源,还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起到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观点的相互补充和知识面的拓展。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由于“专递课堂”分为老师在现场的主会场和老师不在现场的分会场,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否则可能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420所学校将配备一个未来教室 据了解,专递课堂与电子书包作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两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青岛已合作建成6个专递课堂未来教室,实现“专递课堂”教学展示;并建立了35对“专递课堂结对学校”,范围覆盖所有区市,采取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市已经有6个区市共21所学校(包含1所局属学校)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工作,涉及各个学段和10余个学科,试点班级98个。各区市和学校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适合本区市、本校的专递课堂和电子书包建设应用模式,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5年,青岛市教育局计划继续加强专递课堂和电子书包建设。为全市420所学校各配备一个专递课堂未来教室。鼓励并促进各区市积极开展专递课堂和电子书包的建设应用。将电子书包、专递课堂建设与
青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结合,依托平台开展电子书包应用,并计划为15个偏远乡镇的31所学校各建设1间结合了电子书包和专递课堂的未来教室,实现云端结合。此外,以青岛市中小学电子书包建设应用协作体为依托,积极开展电子书包应用交流观摩和课题研究,提高理论水平,积累建设应用经验,促进全市电子书包建设应用水平的共同提高。
文
徐圆 [编辑: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