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壳"吐"出锦衣

2014-11-18 07:5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海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蟹壳提取壳聚糖纤维生产线上漂洗纤维。



  餐桌上废弃的蟹壳可以提取制成纤维,用以织成漂亮的服装,这不是痴人说梦。不仅仅这样,包扎伤口的绷带、手术的缝合线或防辐射的防护服等,都可以用蟹壳里提取出来的纤维制成。位于即墨市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小小工厂,正尝试借助蓝色经济发展的契机,通过从蟹壳中提取甲壳素纤维,用这种来自海中的海洋生物质纤维制成衣服,颠覆了数千年来传统的纺织文化。

  螃蟹和服装有什么联系?

  对普通的市民来说,这可能像是一个赵本山小品里才能出现的“ 脑筋急转弯”问题,可对今年已经43岁的栾瑞国来说,两者之间的联系不仅够大,而且足以支撑起一个产业。

  不走进青岛海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位于即墨市经济开发区的生产车间 ,很难相信栾瑞国穿在身上的衣服,竟与普通的蟹壳有密切联系。

  在海蓝生物产品展示大厅里,一排排的架子上面,挂满了白色棉纱样的纤维成品。“这不是大家熟知的棉纤维,是从蟹壳里提取出来的,行业术语里叫壳聚糖纤维。”栾瑞国说。但从外观上来看,壳聚糖纤维与棉纤维确实没多大区别,摸起来则有桑蚕丝一样的凉滑感。

  在海蓝生物1800余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容纳了两条生产线。“ 壳聚糖纤维是用蟹壳、虾皮或者藻类等为原料,提取溶解后,再加上其他的辅料,经由特殊的设备加工成丝,然后经过层层的漂洗、晾晒、消毒等环节,就成了制作服装面料的重要成分。”栾瑞国说。

  记者注意到,在生产车间 ,提取、溶解的环节是在一个密封的圆筒状容器内完成,所以没法看到;而在漂洗设备中,漂洗槽的源头端是一个喷头状的设备。“ 溶解后的原材料,经过这个喷头后,就会变成数以万计的纤维线。”栾瑞国说,目前使用的喷头有两万个微小的孔道,所以可以同时“ 喷出 ”两万根纤维,这些纤维将被进行再次加工,冷却之后便成了制造衣服的原料——壳聚糖纤维。

  “ 这种纤维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也不会产生静电,最适合用来做衣服。”栾瑞国经理说,壳聚糖纤维是一种具有良好环保和服用性能的绿色纤维,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杀菌性和透气性,特别适合用来制作衣服,用它制成的衣服,不仅可以抵抗细菌感染并能防治皮肤病,还能吸汗保湿,穿着十分舒适。

  尽管与蟹壳提取壳聚糖纤维这条生产线打交道已有两年多了,但栾瑞国依然觉得还有很多的技术难关要突破。

  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据介绍,因为成本高昂,用壳聚糖纤维制成的被子、褥子等床上用品,售价动辄在两三万元 。

  “在国内同行业的领域里,一直绕不开这个成本的问题,别小看这小小的蟹壳,科技攻关的每一个进步,都牵动着行业的神经。”栾瑞国说,他们公司正通过与青岛 、上海等地多家高校和海洋科研单位合作,尝试突破高成本瓶颈。

  ■关注

  看海洋纤维“七十二变”


  在栾瑞国看来,这门浓缩在蟹壳里的“学问”,成了他们公司的核心垄断竞争力,具备引领岛城针织企业从“棉时代”到“海时代”的技术支持。“今年,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壳聚糖纤维从新产品开发到规模化生产这一过程,还解决了壳聚糖纤维在纺织应用方面的难题,开发出了系列纱线和面料,吸引一批企业参与到海洋纤维产品的开发中来,行业撬动性已经初显。”栾瑞国说。

  在生产壳聚糖纤维的同时,他们还积极地进行海藻纤维的开发,同时具备了壳聚糖纤维和海藻纤维两种生产能力。记者了解到,在应用方面,海洋纤维不仅用于制作各种童装、睡衣、内衣,还包括袜子、床上用品等。此外,从岛城已经“尝鲜”蓝色产业的企业现状来看,以壳聚糖纤维为代表的海洋纤维,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的领域。

  “除了可以应用于纺织品行业,壳聚糖纤维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更有优势。”栾瑞国介绍,水溶性壳聚糖纤维已经取得了国家专利,弥补了这一领域的国际空白,拓展壳聚糖在医疗、美容领域的应用,可以作为医用敷料和原材料应用于无纺布、绷带、创可贴并进入缝合线、人造血管、人造皮肤领域。同时,由于海洋纤维的抑菌、吸附等自身固有特性,在国内已经成熟地运用于空滤、水滤、军工等多个行业。“那些往常被人忽视的海洋资源,将以突破传统的各种方式进行变化,并终将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 王爱科 实习生 丁慧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蟹壳 纺织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