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医联体试行推广 统一医保支付花钱少(图)

2014-11-18 10:44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从此医院是一家,再也不分你我他。”日前,《青岛市加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出台,这就意味着市民无论在市区还是在郊区,出门就能看三甲医院的专家门诊,医保有望实现“一票通”,在医联体内部让市民不再担心重复性收费。大医院的专家也可放心多点执业,不用担心院长“卡”,给自己穿小鞋。随着医联体的试行和推广,岛城将呈现全覆盖、片区化医疗服务格局;市民看病难、看病贵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岛城将有望构建“病有良医”的局面。

  A 范围:各大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

  11月17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青岛市卫计委了解到,《青岛市加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出台,全市依据区域分别组建城区、郊区两类医联体,依据管理模式探索建设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三种形式医联体。

  其中,在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纵向整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组建城区医联体;在县郊(城阳区、青西新区和四市),以区市人民医院(或驻区市大型公立医院)为龙头,纵向整合镇、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组建县、镇、村三级一体化的郊区医联体。

  据悉,原则上城区医联体由驻区三级综合(中医)医院按照医院驻地行政区划和就近辐射的原则牵头组建,即,青大附院面向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解放军第四零一医院面向市南区、李沧区,市市立医院面向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市中心医院面向市北区、李沧区,市海慈医疗集团面向市北区、李沧区,青岛山大齐鲁医院面向市北区、崂山区,市第八人民医院面向李沧区、崂山区,分别作为龙头医院,联合区域内二级、一级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逐步建成全覆盖、片区化医疗服务格局。

  市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结合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任务,探索与各区市组建医联体,鼓励中医医院、专科医院跨区域纵向合作,引导综合医院按照规划实施。即,青大附院面向莱西市、青西新区,市市立医院面向即墨市、城阳区,市中心医院面向平度市、红岛经济区,市海慈医疗集团面向胶州市,作为郊区医联体龙头医院的三级联动医院强化建设与管理。

  “辐射范围的划分完全是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实施的,就近服务有利于病人将来转诊、看病方便,节省时间。”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谭兰说。

  B 分工:分工明确,龙头医院是疑难病诊疗中心

  据了解,医联体内部推行“分级诊疗、分类管理”服务模式。首先,合理界定医联体成员单位职责与功能。对龙头医院来说,试点医联体龙头医院负责联合医联体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构建以分级诊疗为载体的分工协同合作机制。承担医联体理事会及办公室的筹建,负责办公室日常运行。设立全科医学科作为业务管理部门,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基层首诊、双向转诊、重点专科对口扶持、人员带教与培训、检查检验绿色通道、远程会诊、绩效管理、薪酬体系和经济利益分配等医联体工作制度,负责医联体内外接诊、会诊和转诊等日常管理工作。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技术,承担对所有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组织医联体日常工作例会、工作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汇总。

  对二级医院来说,承担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承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完成医联体理事会规定的相应工作。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来说,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完成医联体理事会规定的相应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医联体内部分类管理机制。按照医联体内部的功能定位,三级医院作为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中心,以提供住院服务、急诊服务和转会诊服务为主,二级医院主要负责辖区内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患者的抢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为主要职责。在此基础上,龙头医院应在医联体内部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上下一体化、大小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化医疗服务体系,严格落实医联体内分级诊疗工作流程,再造就诊流程,执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院与基层、治疗与康复、门诊与住院、慢病与急症”分类管理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C 利好:流程优化、花钱更省、多点执业

  市民基层就医获更多优先权

  首先,实行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制。原则上试点医联体覆盖区域内的参保人员(城镇职工、居民和新农合),除危急重症的病人需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病人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在外地工作等)外,应在当地本人签约的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由首诊医疗机构根据病情确定是否需要转诊。其次 ,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再次,强化转诊会诊流程管理。对于需要转诊的病人,实行转出医疗机构负责制,由转出机构负责预约联系转诊事宜,建立体系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转诊病人优先获得转入机构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目前,对于市立医院和城阳区人民医院两家来说,我们是共享化验结果的,市民看病,在其中一家化验了,在另一家就不需要了。”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谭兰说。

  医联体统一支付协商分配

  按照全程、连续服务的健康管理理念,探索用医保政策推进、引导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对上级医院外科手术后或慢性病稳定后住院病人、急诊留观或日间手术病人病情稳定后需下转成员单位继续康复护理的,给予办理转诊手续,视为同一医疗过程,在下级医院不再负担起付线。

  对医联体内自基层首诊、逐级转诊的住院病人,在上级医院只负担起付标准差额部分 ;紧密型医联体内未办理基层首诊和转诊手续住院的,医保基金不予支付,逐步将病人就医模式由分散调整为集中选择在医联体定点就医,通过医保措施调控作用,形成“基层首诊、逐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为此,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咨询了青岛市市立医院王冠军副院长,“目前,全青岛没有一家医联体实行这个支付模式。如果真要实现了,老百姓付给更方面,花钱更少,把钱更在刀刃上。”王冠军副院长说。

  家门口可找大医院专家看病

  医联体内医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医联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由各医疗机构报医联体理事会审核后,向双方(或多家)机构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集中备案;同时,获得医保服务资格的医师增加执业地点需同步向医保管理部门备案。

  据悉,在医疗联合体签约当日,青岛市市立医院24个专业39位专家开始长驻城阳区人民医院工作,3个月一循环,截至目前,肝胆外科、骨科、妇科、神经外科、皮肤科等专业派驻专家已经开展重大复杂手术15台,专家门诊出诊27次,接诊病人600余人次。

  “医生多点执业有利于实现老百姓‘病有良医’,但目前市立医院派驻在城阳区人民医院的医生考核待遇并没有变,只是相应地多了些交通补贴和餐补,至于以后会有什么政策推出,目前还不清楚。”王冠军副院长说。

  ◎相关链接 医联体先行试点成熟后再全面推开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份,选择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2个市(区)分别作为市级城区紧密型医联体、市级城乡半紧密型专科医联体和郊区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单位,市卫生计生、人社、财政等部门围绕管理、运行、支付、补偿和监督评价等内容 ,在试点医联体内进行探索、实践与完善,待试点内容成熟后再全面推开。

  一是在城区紧密型医联体市级试点单位:由市市立医院作为龙头医院,联合二级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城区紧密型医联体进行试点;二是在城乡半紧密型专科医联体市级试点单位:由市肿瘤医院与青岛盐业职工医院组建以经营管理、技术合作为纽带的半紧密型医联体进行试点;三是在郊区紧密型医联体市级试点单位:由胶州市、青西新区分别试点涵盖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郊区紧密型医联体,其中,县(区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医院,应发挥纽带作用,向上分别与三甲综合医院联动,在县域内实现县镇村一体化,上下联通城乡两个服务网络。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医联体 医保支付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