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次空战发生在青岛 德军只有一架飞机参战

2014-11-20 10:54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之前的日德战争我们讲到了海上争锋,迫于英日联合海军的强大实力,德军采取了“港内防御”的策略,依托沿海炮台和路上的三道防线,固守阵地,战争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在这个时候,日军放弃了海上强攻的方法,转而采取登陆作战,陆海夹攻的策略。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十分有效,并且在之后的战史上一再上演。归结起来,世界上永远也不会有久攻不下的防线,既然是防线,就必然有不防之处,一旦对方从不防之处插入,坚固的防线只能顷刻瓦解。后来二战中的马其诺防线也是如此(被德军从比利时迂回插入),日德战争中的德军防线也是如此。以日军登陆为契机,日德双方的激战从海上转为陆上,德军的青岛要塞渐成土崩瓦解之势。

  为躲德军“水雷阵”,日军绕远登陆

  日德战争打响之后,强大的日本舰队尽管严密封锁了青岛海面,然而它的军舰却都躲在岸炮的射程之外而不敢靠近,只是用大口径的舰炮向德军的阵地攻击。

  原来,德军除了有沿海炮台的火力支援以外,还在青岛海岸线布置下了“水雷阵”。据德方史料记载,德军在青岛的外海水域共设300余颗水雷,其中大部分水雷布设在会前岬(今汇泉角)与薛家岛、团岛与薛家岛之间的航道上。日本人非常清楚正面突击登陆将会带来的后果,一旦进入对方火力网,日本舰船和登陆部队将会遭受到致命打击。当然,日军亦曾做过试探,1914年8月30日,日军为尽快打通驶往青岛湾外海的水上通道,曾派一艘扫雷护航舰前往扫雷,结果被德军发现,瞬间遭到猛烈炮击,舰船中弹起火。

  就是在这种态势下,日军把陆军登陆的地点瞄向了另外一个地方,这就是位于山东半岛北端的龙口。

  央视《探索·发现》之《青岛要塞》称,8月28日,日军独立第18师团从本土长崎出发,于30日到达朝鲜木浦集结。31日,先头部队第24混成旅在海军掩护下向龙口航行。9月2日晨,日军在龙口附近海面换乘驳船开始登陆。当时正值大雨,海面上风急浪高,小划艇靠不上岸,运兵的驳船往来缓慢,因此费去了很多时间,到9月15日,日军主力约3万人登陆完毕,随后开始沿胶济铁路挺进,从背后袭击驻青德军。为了保证战略的万无一失,日军还避开青岛湾,另选仰口做为登陆地点,前后扫雷十余天,直到9月18日,日军崛内支队6000余人从崂山仰口湾登陆。抵挡不住日军登陆部队强烈攻击的德军在撤退前,放火烧毁了位于崂山湾柳树台的著名疗养院“麦克伦堡”,并炸毁了工事和桥梁。

  这样,日军终于完成了从后方及侧翼对德军进行合围的整体设想 ,德军在青岛外围的第一道防线被轻易突破了。

  需要说明的是,日军登陆后给青岛市民带来巨大灾难。据青岛收藏家刘增平介绍,日本独立第十八师团由龙口登陆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在平度一地,就逼当地人民5天内交猪、羊各1000头,鸡2000只,粮食500万斤,小推车500辆。同时还公布惩斩令,青岛附近的200多个渔村被烧,死尸枕藉10余里。当时的民谣唱道:“心焦了鸡,心焦了猪,心焦了谷草给马吃。”“心焦”是日语译音,意思就是“送给我”,记录了当时日本军队的掠夺。

  首次空战发生在青岛

  为了配合军事行动,日军还派出了大批飞机进行侦察,附带投弹,战争范围也被扩展到了空中。我们知道,飞机是20世纪初的发明,第一次用于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青岛日德之战双方均使用了飞机,从而成为亚洲战史上的第一次空战而载入史册。

  当时的飞机多是木质飞机,主要用途是低空侦察,附带投弹,因为没有瞄准仪器,投弹多凭投弹手的感觉,因此准确率很低。即便如此,日德双方的空战依然很有看点。据记载,在空战中,日军有9架飞机,分属海军航空队和陆军航空队。陆、海军飞机共出动了135架次,飞行16小时,投弹243枚,而且还首次出动了“水上飞机”。顾名思义,水上飞机即是在水上实现起飞,而起飞用的“机场”就是庞大的水上舰艇。日本的水上机母舰若宫号(Wakamiya)是航空母舰的前身,可以从甲板上起飞小型飞机,这也是世界军事史第一次由军舰上起飞的飞机攻击海空目标的例子。水上飞机的轰炸实际效果有限,据多年研究“一战与青岛”的青岛学者衣琳介绍,当时日本的水上飞机,由两个人操作,一人驾驶,一人手动投弹。因为系轻型飞机,只携带两颗炸弹,因此威力并不大。

  相形之下,德军的空军实力显得十分薄弱。整场战役,德军只有一架飞机参战,飞行员是凯泽·普路斯楚,还有一架飞机曾准备起飞,但由于风向不利,起飞后不久就坠毁了。这架成功上天的飞机主要用来侦察,但普路斯楚也对封锁港口的敌舰进行了几次骚扰性轰炸,投下临时配备的炸弹。他还声称击落了一架日本的Farman MF.7型飞机。

  笔者搜集了当时日德双方的译电,发现空战主要由日军主导,袭击效果也并不理想 。如在9月27日凌晨1时,日军航空队接到命令:要在早上起飞两架飞机去轰炸湾内的德舰。这两架飞机由武田少尉、真壁中尉驾驶,各携带3枚炸弹,以700米的高度飞至湾内2艘德军炮舰上空。结果遭到德军军舰的还击,只有一枚炸弹命中耶格尔号前甲板,日机返航后,发现机翼上有步枪弹孔26个,炮弹洞2个。

  最搞笑的是德军虽然只有一架飞机参战,却始终没有被日军击落,而且很拉风地在德军投降前几个小时冲出重围。11月7日,飞行员普路斯楚带着德国驻青岛总督给柏林的最后的公文,驾驶这架飞机飞离青岛,最终成功通过中立国外交系统送交了该公文。

  浮山争夺战最惨烈

  伴随着登陆的脚步和飞机的轰鸣,日军进逼到德军在陆地的第二层防线,这层防线主要布置在浮山、孤山一线,其中尤以浮山争夺战最为惨烈。

  浮山是青岛市区内的一座主要山脉,山势巍峨,有6座海拔超过300米的主峰,其最高峰老寨顶更是高达368米。现在,不少游客在老寨顶东侧石崖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行字迹——陆军步兵少佐佐藤嘉平次君战死之地”和“陆军大尉冈千太郎君战死之地”,这两名日军将领就丧命在浮山夜袭战当中。

  当年,德国人将浮山更名为亨利王子山,修筑防御工事,在主峰修筑有“鹰窝”哨所,配备6名德军,整个浮山有5处火力点,配备一个步兵小队。德军对浮山防御寄予厚望,将其视为市区天然屏障,日军也将此处作为必争之地。

  作为东方军队,日军深明“兵者诡道也”这句话,决定利用夜袭夺取浮山。衣琳曾撰《德日浮山争夺战》一文,详细介绍了此次作战情况。9月28日凌晨1时许,日军各部队陆续从石馒头山(今车家下庄南侧1公里处)东面的宿营地出发,准备先占领浮山东北侧的102高地,然后再向西南方向搜索前进。在完成102高地的占领后,搜索小队遇上了麻烦,因为山体陡峻且附近全是巨大的岩石,攻击部队数次走至断崖,无奈只好择路摸索前行。

  到凌晨3时30分,日军的行动被德军发现,在向浮山主峰的行进中突然遭到方向不明的步枪射击,但很快又沉寂下来。这些射击时断时续,日军无奈,只好就地隐蔽等待天明。5时许,天微微放亮,日军开始发现德军火力位置,从后来的描述判断,那就是“鹰窝”哨所。

  因为德军占有制高点,日方只能隐蔽与之对射。5时10分,“中队长佐藤嘉平次腿部中弹倒地,但仍大声命令部队冲锋,喊声又引来了德军的无数枪弹……很快佐藤嘉平次被德军枪弹击中左腹而毙命。冈千太郎中尉见状,疾步从后面赶上前接替指挥,数分钟后率队冲至德军阵前约40米处时也中弹倒下。日军阵前一时失去指挥,进攻受到影响,战斗呈胶着状态。”

  后来日军派来新的指挥官,采取了新的策略。起初,日军决定攀爬到主峰,但是山崖近乎垂直,攀爬十分艰难,加上德军的袭击,许多日军士兵被击中后滚落山崖,打不死也得摔死,日军的伤亡在增加。日军感到正面强攻困难,决定从侧面或后背迂回包抄。5时40分,有两名日军士兵在一名军曹的带领下从山峰的背坡爬上去,向德军战壕内投掷手榴弹,很快被德军击毙。最后,日军见两面攻击皆不奏效遂改变战术,以部队在高地的东侧猛攻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同时派士兵爬上主峰对面高大突起的巨石,来到德军据守的对面,与德军对射。

  战斗一直持续到上午10时,日军敢死队不断逼近主阵地。到最后,日军的大股部队集中于山脚下,并组织部队不断向山上的德军射击,德军遭到日军三个方向的密集射击,终于坚持不住,于上午11时30分在山顶上竖起了白旗,向日军投降。据统计,此次战斗共有2名德军阵亡,60名德军被日英联军俘获。日军方面则有24名官兵阵亡,近百人受伤,战后又有十余名日军伤重不治身亡。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12名德军居然在日军重重包围中奇迹生还,这11名德军士兵在1名叫帕奥利的中士带领下,趁乱顺西侧山崖上的树藤滑下,逃出日军的包围圈,返回市区步兵堡垒防线内。

  浮山失守,预示着日军取得了青岛外围阵地的胜利,德军全面退守主防御线步兵堡垒一侧,最后的决战即将到来。

  特约撰稿 田野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