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
精神病防治院是平度市唯一一所集精神病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专科医院,这里的
医护人员不仅要每天面对治疗本身可能出现的风险,还要面对精神病人特有的突发冲动行为的风险,特殊的工作环境让他们个个胆大心细。同时,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尤其是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重症精神病人,他们大多被家人遮遮掩掩、不敢告人,或者妻离子散、众叛亲离,理解和亲情是他们最大的渴望。面对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和汗水,他们以精湛医术治疗病人的疾病,用无私关爱温暖病人的心灵,让成百上千的病人重塑生活的勇气,回归社会 ,报答社会 。该院李玉平医生 、王雪丽护士就是他们中有代表性的两人。
李玉平<<<看到患者病愈出院她最快乐
今年39岁的李玉平,现任平度市精神病防治院男病区主任。1997年7月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此在这里一干就是17个春秋,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把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她挚爱的精神卫生专业,使无数的精神病人得到康复,使无数个家庭重享天伦之乐。
17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她第一次踏进精神病院,和大多数人一样,对精神病人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因为那时全国仅有少数几所大学有精神科专业,所以进入精神病院工作的医生大多数并没有专门学习过精神科,而是工作以后通过进修学习才慢慢掌握了这门技术。可是随着接触增多,她发现精神病人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他们在幻觉和妄想的支配下,出现了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冲动伤人或怪异行为。而李玉平医生刚参加工作不久,收住一个21岁的男性住院病人。这个病人趁她落单时,突然紧紧箍住她的脖子,要挟她拿钥匙开门放他出去。正是这些冲动伤人行为让人不敢靠近他们,害怕并远离他们,有的家属甚至粗暴地用铁链、绳索将他们捆绑起来,锁在屋子里;正是这些怪异行为让人嗤笑他们,鄙视他们,而这些行为通过正规治疗是可以好转或者痊愈的。所以,她不再恐惧,她决定留下来,帮助病人和家属摆脱疾病的困扰。
由于大多数病人需要长期服药,这必然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加上病人不愿按时服药,病情时有反复,发病时不论伤了别人还是伤了自己,花钱受累的都是家属,真是让家属身心俱疲。因此,为了图个清静 ,有些家属宁愿花钱让病人常年住院,也不愿接病人回家。李玉平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家属,她能体谅家属的心情,但她更知道:给病人治疗的目的是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自食其力。一旦病好了,医院病房这种封闭的环境就不再适合他们,应该让他们回到家里,适当劳动以逐步恢复其社会功能。再说,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康复期患者应该到社区、家庭继续治疗,把医院的床位留给更需要它的重症病人。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一边耐心地安抚病人,让他们安心在医院里巩固治疗,一边细心说服家属,告诉他们让病人出院的必要性。看到病人康复出院是她最快乐的事情,她常说:“精神科的工作是危险的、繁琐的,但看到他们病愈出院我是最快乐的。”
王雪丽<<<默默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委屈
王雪丽自1996年7月毕业于威海卫校后,分配到平度市精神病医院,工作至今。在精神科特定的工作环境里,她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她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病人,这些病员没有理性,缺乏情感交流,言行无常,随时都可能对自己,对他人造成伤害。在繁重的护理工作中,她有过迷茫,有过困惑,还要忍受一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委屈。这些精神病人因失去理智和思维,有的孤僻离群,愁眉苦脸,有的否认有病拒绝治疗,有的发狂胡闹、自杀自残、有的伤人毁物、打架斗殴。但她从不畏惧,理解这些病人是一种病态表现,不与他们计较,像对待亲人一样呵护他们。有一天,病区来了一位患有被害妄想精神分裂的病人,怀疑别人害他,对每个人都怒目而视。在她拿着体温表为病员量体温时,冷不防脸上挨了一拳,当时她就倒在了地上,那个病患还在叫喊:“打倒坏分子,打死你,打死你。”这种被打,被骂的事情不止一次,她知道正因为有病,才会有这样的表现,从不放在心上。这些事情,可以忍受,可以理解,但有时并不能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尊重。有一天,病区来了一名躁狂患者,大哭大闹,不服从治疗,她进行了保护性约束。王雪丽坐在床前为她整理凌乱的衣服,正好被病患家属看到,对她们的保护性约束不理解,以为虐待他们的亲人,抬手就打了王雪丽一巴掌,她捂着脸流下了眼泪。事后,家属知道了真相对她表示了道歉,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有的病员失去理智,吐得她满脸满身的口水,有的病患需要她喂食,喂药,喂水,她总是默默地去做,没有任何怨言,相反还和言悦色,她所护理的病人或许压根就不知道,即使明白了,她也并不期望他们的回报。
文/图 本报记者 邬明洋 本报通讯员 葛彩英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