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随着天气转冷,“暖经济”持续升温,许多销售商开始热推保暖服装。这一段时间,无论是商场和网店,大量具有“
自发热”功能的保暖
内衣产品成为商家的促销重点,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
昨天上午,记者首先来到台东和中山路的几家大型商场超市进行了探访,发现“自发热”内衣产品正在热卖,有的商场甚至在入口处设立专柜销售。记者看到,这些“自发热”产品价格不一,价格最低的“发热”圆领衫只售49元,而品牌“发热”内衣售价竟高达598元。一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产品是由一种特殊的“发热纤维”制作,可以通过吸汗发生反应释放热量。但是记者翻看标签却发现,这款内衣的标识上显示材料为聚酯纤维、锦纶和氨纶,与普通产品没有什么区别,尽管如此,其“自发热”功能着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询问购买。
“自发热”产品这么火,但是商家所说的“发热纤维”和“色拉姆”是什么物质?国家有没有相关的标准?它们是否真的具有“自发热”的功能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青岛市纺织纤维检验所的工作人员张先生。
张先生告诉记者,相关厂商在生产面料过程中,经常往纤维里添加一些化学材料,然后按照这些材料的功能来命名这种新产品。“现在没有‘自发热’功能服装的检测标准,这些产品是否具有他们所说的‘自发热’功能,也没有权威的检测报告。”张先生说,按照国家服装标签执行标准,在标签中必须使用明确的、规范的材料名称,并标明成分比例,而“色拉姆”“发热纤维”这样的材料名称明显是不符合规范的。
张先生提醒消费者,内衣等产品的“自发热”功能多数只是商家的宣传噱头,所以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 (记者 王寿林 见习记者 胡明山 摄影报道)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