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拾荒老人栖身立交桥下 市民捐款捐物(图)

2014-12-03 08:2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老人在桥下用木板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小屋",上午在外面晒太阳。



  近日,岛城气温骤降,一位老人栖身于人民路和温州路路口的立交桥下,引起了众多市民和网友的关注。记者前往调查得知,老人今年78岁,来自日照市五莲县,自称在青岛的这么多年,一直以拾荒为生。不少热心市民见老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纷纷捐款捐物。面对市民的爱心,老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反映

  立交桥下搭起临时小屋


  12月1日,有网友通过微博反映,自己驾车经过市北区人民路一段立交桥下时,发现桥下躺着一位老人。虽然盖着好几床被子,但还是无法抵挡严寒天气,老汉在被窝里被冻得发抖。“太可怜了,老人头发和胡子花白,看样子岁数不小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冷的天气还要在外面流浪,他的家人知道吗?”一位网友担忧地说道。

  2日中午,记者来到立交桥下,看到在靠近北侧车道的桥墩旁边,几块一米长的木板围成了一个简单的“小屋”,木板旁还有一个废旧的货架,架子上放着茶缸等生活用品。记者注意到,地面上还铺着好几床被子,但“小屋”的主人并没有在被窝里。这间“小屋”不仅四面透风,道路上的车辆呼啸而过,不禁让人担心老人的安全问题。

  “老人在这住了十几天了,这个点应该出去拾荒捡垃圾去了。”附近一幢写字楼的保安刘先生告诉记者,“老人看样子70多岁了,身体没有明显的残疾,精神状态还算不错,平常也愿意和人说话。”不过,当记者问起老人的身份时,刘先生摇了摇头,“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听口音不像本地人,也没见他有家属来找他。”刘先生说。

  ■讲述

  流浪数十年,以拾荒为生


  在记者询问过程中,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走到记者面前,原来他就是栖身于立交桥下的老人。老人上身穿着一件黑色羽绒服,手里拎着刚刚捡回来的几个塑料瓶。经过询问记者得知老人今年78岁,名叫徐茂康,来自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他已经在青岛生活了几十年,平常以拾荒为生。“我在老家没有什么亲人,也没有户口,想回也回不去了。”徐老爷子说道。

  “我很早就出来拾荒 ,1975年在青岛城阳待了两个月,接着就到了临沂的一个农场干活,在那待了6年半 ,我就在1982年到了哈尔滨,因为哈尔滨太冷了,我就再次回到了青岛,在这一待就是好几十年。”

  记者发现,老人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思维非常清晰。老人透露 ,自己早年都是在中山路附近拾荒,但最近几年一直在老四方附近“安营扎寨”,而立交桥下是他找到的最好的过冬地点。

  “没办法啊,一辈子就是拾荒,也没干其他什么活。”徐老爷子告诉记者,自己在青岛流浪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每年如约而至的寒冬天气,“本来想找个背风的地,但找了一圈也没找到,感觉桥底下比较暖和。”徐老爷子表示,骤然而来的降温天气确实让他猝不及防,晚上他上上下下盖了四床被子,但是第二天醒来发现被窝还是凉的。

  ■感谢

  收到捐款,老人热泪盈眶


  虽然流浪了这么多年,但记者注意到,比起人们对流浪汉“又脏又乱”的印象,徐老爷子身上要干净得多。“我的这件羽绒服是附近一个好心人给我的,一直没舍得穿,这几天天冷了我才穿上。”徐老爷子说道,随后他指了指脚上穿的棉鞋,“这双鞋子是一个叫小梁的好心人送给我的,他在中山路那边卖鞋,前两天还专门开车把鞋送给我。”

  老人旁边还有一把暖壶,他告诉记者,暖壶里的热水是附近的一位公厕管理员给他的,“太谢谢这些好心人了,还有这几床被子,都是他们送给我的。”徐老爷子说,要不是这些好心人的帮助,自己真不知道这个冬天怎么熬过去。

  正当记者与老人对话时,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从钱包中掏出100元递给老人,随后头也没回就快步走开了。老人接过年轻人手中的钱,瞬间眼睛湿润了,老人开始抽泣起来,不停地用手擦着眼泪。记者这才看清老人从袖筒中抽出的双手,这双皲裂的手满是拾荒留下的伤痕,似乎在诉说着老人在流浪几十年间所遭受的苦难。

  ■进展

  老人不愿意去救助站


  采访中,徐老爷子非常健谈,记者可以明显感受到他渴望与人沟通的愿望。老人在收到他人捐款后流下的热泪让人动容,一辈子颠沛流离却没有亲人陪伴的孤苦让人心酸。如今,寒冬已至,78岁的老人白天拾荒,晚上只能栖身桥下,让人不禁为他的安危担忧。

  青岛馨海绿洲心理服务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尚鹏表示,老年人年龄增大后与社会的关联性减弱,孤独感会越来越强烈。徐老爷子年事已高,再加上常年流浪,已经没有“家”的概念,常年拾荒其实是因为“心荒”,而只有身处闹市区,住在立交桥下才能减少他的孤独感。尚鹏建议,应该多一些社会支持,让他感到社会的温暖 ,这样才能让老人有归属感。

  2日下午,记者联系了青岛市救助站,一位孙姓工作人员在接到记者反映的情况后,立即到立交桥下找到了徐老爷子,不过徐老爷子却不愿意跟随工作人员到救助站,坚持住在立交桥下。“根据规定,老人如果不想到救助站,我们也不能强制把他拉到救助站。”孙先生无奈地表示。

  漫漫寒冬,老人之后将如何度过,本报将持续关注。

  文/图 记者 刘玉凡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