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国际赛中表演扭秧歌的机器人。
作为秧歌之乡,在
胶州,扭秧歌的人常见,可你见过扭秧歌的机器人吗?没错,胶州实验小学的机器人就会踏着音乐节拍扭秧歌,并且在不久前,实验小学的机器人代表队到法国参加2014年APRC青少年机器人国际赛,一举拿回人形机器人项目冠军。
>>>捷报传来
胶州代表队拿回国际冠军
最近,实验小学的师生十分自豪,因为学校的机器人社团代表队刚从法国比赛归来,顺利拿到人形机器人项目比赛的冠军。这在胶州机器人项目中可谓首个国际冠军。
据了解,2014年APRC青少年机器人国际赛于11月22日至12月1日在法国尼姆市举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87支代表队参加了此次国际赛。
据介绍,比赛中,实验小学代表队的三名同学展示的机器人扭秧歌,将民族元素融入时尚,将传统经典用最现代的形式展现,在现场引起轰动,受到大赛评委和各国参赛人员的一致赞赏。“比赛成绩分两块,一块是既定的表演类任务,这个可以提前准备,所以我们设计了让机器人扭胶州大秧歌,第二块任务是现场任务,需要根据任务现场设计程序代码,输入到机器人中,由机器人完成指定动作。这两项成绩加起来就是最后的得分。”实验小学机器人社团的指导老师孙一说。
>>>精彩之处
机器人扭秧歌惊艳全场
据了解 ,此次比赛,实验小学代表队的机器人是唯一会扭秧歌的。“因为我们的表演项目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所以我们当时向主办方请求让翻译介绍我们的机器人。”孙老师告诉记者,主办方找来翻译,实验小学代表队成员介绍一句,翻译人员翻译一句。一时间,比赛现场十分安静。
“表演的时候,两个机器人伴随这秧歌的曲子,将全身各部位的‘拧、碾、扭、韧、抻’等动作做得十分到位,好多人都感觉十分惊奇,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没见过机器人扭秧歌。”代表队的高建峰笑着说。据了解,此次机器人秧歌曲子选的是用唢呐演奏的,这更是增添了表演的传统文化氛围。
据实验小学的老师介绍,为了准备这次比赛,他们请学校的音乐老师刘佩佩来表演胶州大秧歌,“刘老师做一个动作,我就编一点代码,然后让机器人做出来,再让刘老师指正。别看机器人扭得十分简单,这背后可是由无数的代码组成的。3分钟多的舞蹈,代码就得一万两千多行。”
>>>背后付出
三年磨一剑,出战连告捷
此次获奖的代表队由三名成员组成,高建峰、李森荣和刘金键。据了解,他们都是六年级的学生,“我们上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机器人了。”刘金键说,他们加入机器人社团后,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学起,到后来自己组装机器人、写代码、让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从最初的笨拙到最后的得心应手经历了无数次的练习。
“我们8月份参加APRC亚太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国公开赛时拿了人形机器人冠军,机器人越野竞赛亚军。”李森荣说。据了解 ,在中国公开赛取得成绩确定了11月份要去法国后,三名代表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又加紧练习,将指定任务的表演项目进行了优化。
“孩子们都特别努力,在去法国等待登机的时候,他们都在候机室练习写代码。”带队的孙老师欣慰地说。
>>>背后故事
机器人也有服装设计团队
“在指定的任务表演之间,有个机器人亮相环节。这个亮相我们就动了不少脑筋。”孙老师说,本来想让机器人穿着衣物亮相,后来考虑到机器人穿衣服扭秧歌不协调,到时脱下来也比较麻烦,就在美术老师等人的建议下给机器人准备了一件披风。
机器人的披风是采用传统的被面,红绿搭配,上面有牡丹、凤凰等图案,领口处有一圈白毛。披风的边角细心地用蓝色丝带勾边。“做披风的料子,是我们学校的刘老师跑了好几个市场才买到,因为这种料子现在很少见,做披风也是找的专门的裁缝师傅,别看披风小,面子里子都有,领口的毛边还是刘老师的妈妈一针一线缝上的。”
除披风外,机器人扭秧歌时后面摆放的背景牌也是经过详细设计的。“在背景牌上,我们写了胶州秧歌的地位——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还有以剪纸形象呈现的秧歌的五个基本角色。从字体到颜色到元素的选用,都凝结着美术老师们的心血。” 文/图 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张海林 孙一
■链接
一句“你好”让他们感动
据了解,此次2014年青少年APRC机器人竞赛恰逢中法建交50周年,在比赛结束后,实验小学代表队走进法国尼姆市IEA教会小学,与当地学生进行互动。
“我们一到校门口就看见学生们站成左右两排,手里拿着小的中国国旗,跟我们说‘你好’。当时特别感动。”带队的孙老师说,后来他们得知该小学有个中国助教,这句‘你好’,孩子们学了两天。“我们给他们带去了我们学校美术老师画的扇面和书法作品以及胶州剪纸,他们很感兴趣。”据悉,此次胶州实验小学机器人代表队参加国际赛,不但弘扬了中国文化,推介了胶州大秧歌,在两国小学教育文化方面也做了不少交流。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