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设置体育活动课程“超市”,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三年内要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12月10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山东省
学生体质提升计划(2014~2018年)》,其中就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任务做了明确要求。同时,省教育厅也提出,到2018年,全省大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
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用5年时间,建立起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学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公布制度和评价制度;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按照要求,中小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创造条件,在义务教育阶段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据了解,青岛早已经开始实行体育、艺术“2+1”项目,即让中小学生普遍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以及一项艺术特长,实行以来也让不少学生受益。除此之外,省教育厅也提出了此次四年学生体质提升计划的目标,即让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到2018年全省大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学校体育场馆周末向学生开放 据了解,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山东省将研究制定《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指导意见》,启动全省学校体育师资配备行动计划,三年内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鼓励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基层学校任教,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同时,用2至3年时间,使全省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建设达到规定标准。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周末及节假日全面向学生开放。积极推动社会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开放。
同时,按照要求,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省定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
体育课。要制定“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早操制度。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
实际上,这一政策在青岛也早已经有学校开始尝试。青岛15中却推出了一项“浪费时间”的政策,要求所有的高三生每天下午都要安排一节体育课。按照要求,每天下午,学校高三的500多名学生分成两批,各批6个班同时上一节体育课,每堂课有体育老师带着,体育课上可以自己安排,打篮球或者踢毽子等项目任选。而老师和学生也都反映,每天下午安排体育课之后,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
初高中体育成绩将纳入考核 另外,山东省将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初中、高中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将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技能活动项目和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纳入学业成绩考核,学业成绩实行等第表达。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工作,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记入学生体质档案。高中、高校要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加强大学生体育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按照要求,提供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 ,构建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创新体育课程和教学方式,在确保适度运动负荷的前提下,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项目。
同时,加大校园足球等集体项目改革。加快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小学、中学、大学定点学校,建立健全省、市、县、校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并把校园足球工作的成功做法逐步拓展到篮球和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中。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孙祥辉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