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的引导能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校园生活。
对新小学生来说,第一个学期还剩最后1个月左右时间,他们真的融入学校生活了吗?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1年级“萌娃们”或多或少被“上学不适应症”困扰,课堂上坐不住 、不会听讲,不善表达、不敢发言,不按时写作业等是常见的“症状”。老师提醒,孩子出现不适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造成的,家长应该克服焦虑,放平心态,多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多
鼓励孩子,帮助他尽快融入小学生活。
孩子“厌学”愁坏家长
“孩子上一年级也三个多月了,但还是不大适应小学生活,有时候还不愿意到学校去,这可咋办?”近日,市民刘女士拨打本报热线反映家有一年级新生的烦恼,自己跟对象苦无解决办法。“也跟老师沟通过,说孩子在学校不太爱说话,上课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也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其实孩子在家性格挺开朗的。”对孩子目前的情况,刘女士很是焦虑。随后,记者展开调查,随机采访了多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发现,部分“萌娃”也存在类似情况。
城阳区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焦雪清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一年级学生家长向她咨询过,大都关于孩子不适应学校生活的问题。“孩子们的这些问题都是‘上学不适应症’的表现,还有些孩子不能与小伙伴好好交往,爱打架或被欺负,有的不能独立吃饭,不会收拾书包。”焦雪清介绍,情况比较严重的孩子甚至会出现“逃学”现象,会因害怕到学校而发烧或肚子疼。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主因
焦雪清介绍,孩子们从幼儿园升到小学,因环境变化引起不适是很正常的,尤其对部分年龄偏小的孩子来说,心智发育不成熟也是因素之一。“到一个新环境,孩子需要适应过渡的时间,而在升入小学前的6年教育积淀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小学的表现。”焦雪清觉得,孩子出现“上学不适应症”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有的家庭过于溺爱孩子,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造成孩子独立性差,自己什么都干不了,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焦雪清介绍,有些家长只满足孩子的生活需求,却忽视他们的情感诉求,而在学校学生太多,老师有时候顾不过来,这样的孩子在得不到老师关注时,就容易产生“老师不喜欢我”的失落感和不自信,进而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此外,还有部分家庭不和睦,家长关系不好常吵架、有暴力行为等,都会让孩子的情绪出现问题,影响他在学校的表现。
家长应放平心态多鼓励
“现在不少家长喜欢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的比,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时现在家校间沟通及时,家长常常会因孩子表现不好而焦虑。”焦雪清觉得,攀比过程中,家长会把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孩子的缺点和短处上,忽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焦虑心态也由此产生。“有个家长跟我抱怨,孩子写字不好看,拼音也不会,哪都不好,就听不见表扬的话,但跟孩子沟通,他也很委屈,他觉得自己很努力了,却得不到妈妈的肯定 ,所以越来越不喜欢上学。”焦雪清提醒,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多鼓励孩子 ,这样有利于孩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内心更有力量,会足够自信。
“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 ,有自己的成长适应过程,家长要放平心态,多跟孩子沟通,认真了解孩子自身的个性特点,同时也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焦雪清建议,家长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不应该过多干涉,孩子需要时再提供帮助,同时教育孩子时,父母要形成一致的观念,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给孩子营造良好和谐的成长环境。在学校,老师在课堂上也要注意,多用互动、引导的生动讲课方式吸引孩子注意力,多跟家长沟通,也要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这对孩子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文/记者 焦红红 图/实验三小提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