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小学校长张晓迎买来京剧脸谱,给学生们元旦演出使用。记者 何毅
一方面是“买买买”的商业化洋节争夺眼球;一方面是元旦春节将至,大家对“年味”越来越淡表示担忧。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是家庭、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如何过好传统节日推动文化
传承?怎样踩准现代人的心理预期 ,让中国传统节日“味道”浓郁,甚至变成一种喜闻乐见的时尚?大多数人认为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并罗列出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各个节日的魅力所在。而一些评论指出,我们的传统节日其实不缺少吸引力 ,只是缺少一件“时尚马甲”,缺少“包装”。
传统节日只剩下放假和吃饭? “元旦准备怎么过啊?”“你知道元旦、春节的来历吗?”“一个是公历新年一个是农历新年,都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传统节日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放几天假。”
这是12月27日上午记者在青岛大学采访时,与两名大三女生的对话。其他同学的答案也是大同小异,元旦、春节好像就意味着休假、回家、旅游、吃饭。
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于2008年元旦起开始施行。此次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国家假日体系,意在传承和弘扬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不过 ,对于学生和上班族来说,传统节日和假期是完全画等号的,甚至只有假期没有节日。“从春节开始算,上了几个月班就到清明节假期了,再上一个多月就是劳动节小长假,紧接着是端午假,端午后面稍微艰苦一点,要过三四个月才有中秋节假期或者是国庆长假,到了12月就盼着元旦假期和最后春节那7天假了。”在银川路动漫产业园工作的佟先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分布了然于胸,他的2015年新台历上已经提前把这些节日标注出来了,在他看来,中国传统节日就是中国传统假日,“就是每天坚持工作的动力”。
除了假期 ,受访者中对传统节日反应最直接的就是“吃”,几乎所有的答案中都会涉及一点。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粽子 ,中秋吃月饼……这些中华民族独有的食物是国人最热衷也是最认可的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
青岛市政协委员杨乃瑞认为,年轻人的这种观点和心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年轻人很难有放松休息的机会,因此一旦有这样的假期出现,人们往往非常期待。不过杨乃瑞也强调,节日与平时的休假是有本质区别的,休假一般就是休闲、娱乐,方式多种多样。而节日则不一样 ,节日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包含着诸多感情因素,有安抚心理的作用,比如过年的时候回家团圆,清明节的时候祭奠先人,人们参与其中 ,从身心上调动起对家人、家乡以及国家民族的情感。
而对于饮食传统的鲜明记忆,青岛市人大代表张景说,重视饮食是与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分不开的,在早些年,由于物质相对匮乏,人们只有在过节期间才能享受到“美食”,而这也成为传统节日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记忆一直传承下来。“现在很多老人都会说一句话‘现在这日子天天跟过年似的’,说的意思就是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依然透露着观念里饮食的重要性。”不过他认为,原来过节注重吃是受物质条件所限,忽略了节日感情和节日文化的感受。
传统文化拿什么吸引下一代? “对于年轻一代,只关注吃,而忽略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其实也是传统节日吸引力不足的表现。”张景说,家庭、学校和社会都缺乏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文化情感的教育和引导,这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有所改变。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吗?”这是几天前天山小学四年级二班语文老师上课前提的一个问题,孩子们都直摇头,然后抬头看着老师希望得到答案。
“这来源于一个跟我们华夏民族传说中的人类之母女娲有关的故事,女娲用黄土造出了人,为了让人类能够不断地繁衍生息,又把他们分为了男人和女人,而冬至这一天往往是冬天最寒冷的一天,人们也不忘做耳朵形的带馅食物吃,意思是让女娲做的黄土人咬住带线(馅)的耳朵,以免被冻掉,人们还给这种食物取了名字叫饺子,这就是冬至吃饺子的一个来历。”老师娓娓道来,孩子们听了频频点头。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是天山小学一直秉承的育人理念,校长张晓迎介绍,每个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与交流的好机会,为此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德育特色课,上述有关冬至与饺子的故事就是冬至课程的一部分。
27日下午,记者来到天山小学,校园橱窗里展示了同学们自己办的手抄报,内容都是围绕冬至节气。学校专门制定了一个传统文化三年发展规划,每一个传统节日包括二十四节气都有相应的活动安排,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里自己探寻节日背后的内涵。“现在我不光能背下二十四节气,还知道这些节气究竟是为什么设立的,这些连我爸妈都不知道。”五年级学生张岳扬自豪地说道。
元旦和春节将陆续到来,该校组织了脸谱展示秀寓教于乐,分发给每个孩子一个有关十二生肖的空白脸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填涂色彩,同时自己查阅生肖背后的故事。
如何提升传统节日对孩子们的吸引力 ,在圣诞节的强烈刺激下,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一位家长提到,虽然不介意孩子过“洋节”,但还是更希望她喜欢过传统节日,懂得传统文化。只是如果孩子不能真正感受其中的意义和快乐,就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个节日。
近日,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1837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在“看好哪些节日传统会让孩子们感觉好玩”的选项中,58.6% 的受访者看好元宵节逛灯会、猜灯谜,38.6% 的受访者看好除夕包饺子、放鞭炮 、压岁,37.2% 的受访者看好重阳节爬山、野营 、赏菊,27.4% 的受访者认为是中秋节拜月、做诗、吃月饼,23.0%的受访者看好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 。一些评论指出,我们的传统节日其实不缺少吸引力,只是缺少一件“时尚马甲”缺少“包装”。
过好节日不可忽视亲情互动 在这次调查中 ,对于一个节日,受访者最看重什么?61.5%首选全家团聚。
家庭是传统节日背后精神文化内涵传承的关键,“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集中体现。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家风”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和好评,也为那个春节增添了“年味”。在一大家子的讨论中 ,在一个民族的讨论中 ,不仅涉及诗书底蕴,涉及节俭文明,涉及娱乐健康,还涉及游戏互动。
“我们一大家子四世同堂,每个节日,只要在青岛的都得聚到老太太那里,陪她吃饭,听她唠叨唠叨节日的讲究,还有那永不重样的地方特色故事。”家住聊城路的张先生对传统节日的感触很深,他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和谐是传统节日带给他最大的财富。年逾五旬的张先生说起过节感慨,别说是在老太太和我们这辈人的记忆中 ,过去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我们在春节、元宵节舞龙舞狮、逛庙会,都很有趣,但现在我们去逛庙会,就是买一些小商品,没什么新鲜感,要保持新鲜感,还得靠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一些互动游戏。
“直到现在,每年只要进了腊月门,老太太就开始忙活了,现在我们一家人只要看到老太太开始在日历牌上折角了,就知道这是进腊月了快要过年了。”张先生说,听老人讲讲过年的规矩,甚至因为说了“不敬”的话被骂几句,感觉都是那么温暖幸福,“这应该就是家对中国人的重要性,这就是节对家庭的意义。”
董女士家也是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不论是七岁的孩子还是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都期盼着除夕守岁。一大家子人,饮酒叙谈,终夜不眠,该忙的都忙完了,终于可以把平时没有机会说的话说出来。董女士说,过年时的春联,还是老父亲亲自动笔,内容一成不变,就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几十年都没变过 ,小孙子最愿意帮忙铺纸研磨,红纸一裁,孩子也说是年来了。
内容厚重过节形式要有意思 中国传统节日总体而言是一种民间性的节日体系,这样的特性已经是一种良好的基础。当七夕被包装成“中国的情人节”,其热度持续升温就是一种最好的例证。
青岛嘉峪关学校为了迎接元旦新年,学校提出“2015向融合再出发”的理念,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让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融合。把传统节日当中的现代理念发掘出来,加以时尚的包装,这样一来传统文化的承袭就有了最好的载体。校长徐学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就其厚重的内容来讲,对孩子们或者年轻人来说难免有些吸引力不足,学生一旦提不起兴趣,所有的教育都会变成填鸭式的被动教学,学生吸收情况自然不理想。“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找准结合点和学生的兴趣点,让这些厚重的文化用现代的方式展示出来,比如说我们教学生跳‘小苹果’同时穿插着教她们大秧歌,学生们学得非常开心,这种反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起来根本停不下。”
青岛大学教授、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郭泮溪认为,许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重视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而且注重传统节日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创造了丰厚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民众广泛参与、重视欢乐体验,节日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节庆活动创新。
市人大代表张景也提出,国家把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已大大提升了社会关注度。不过这显然还不够。要传承文化,首先要让青年人喜欢过传统节日,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节日氛围,当然这些氛围要靠发掘传统节日的时代元素而不是铺张浪费。
市政协委员杨乃瑞对此也表示赞同,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由形式和内容组成。文化传承永远不要忽视有意思,文化内容可以是沉重的,但是传承形式不必沉重。记者 景毅
■调查
孩子们感觉好玩的节日传统排名 1、元宵节
逛灯会、猜灯谜
2、除夕
包饺子、放鞭炮、压岁
3、重阳节
爬山、野营、赏菊
4、中秋节
拜月、做诗、吃月饼
5、端午节
赛龙舟、包粽子
■观点
内容可以厚重形式需要创新 节日与平时的休假是有本质区别的 ,休假一般就是休闲、娱乐,方式多种多样。而节日则不一样,节日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包含着诸多感情因素,有安抚心理的作用,比如过年的时候回家团圆,清明节的时候祭奠先人,人们参与其中,从身心上调动起对家人、家乡以及国家民族的情感。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由形式和内容组成。文化传承永远不要忽视有意思,文化内容可以是沉重的,但是传承形式不必沉重。
——青岛市政协委员杨乃瑞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