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2月30日消息 每天对着
触屏手机指指点点,
大脑很可能也在随之悄然变化。记者从果壳网获悉,近日瑞士科研团队发现,在智能手机触摸屏幕上大量的点击和滑动操作直接带来了更多的大脑活动,给负责触觉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强烈的“印记”,研究同时还提及,这种可塑性变化可能引发类似肌张力障碍这类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触屏手机用户手指更敏感 记者从果壳网获悉,该网站刚刚采访了该研究团队的负责人阿尔科·高希博士,据该负责人介绍,研究一共招募了37名右利手的被试,其实有26名为触屏手机用户,另外11位则是老式按键手机的用户。问卷调查表明,触屏手机用户具有一些有趣的共性:这些被试都倾向于用右手拇指来完成大部分操作;触屏手机用户操作手机的时间明显要比老式手机用户更长。
接下来,研究者对被试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别进行了轻微的机械刺激,同时记录下了这些触觉刺激引起的脑电活动。分析结果发现,三个手指上的刺激均能引起对侧(也就是左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而有趣的是,触屏手机用户的脑电活动幅度显著高于老式按键手机用户。研究者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触屏手机用户的拇指使用频率更高;二是触屏手机和传统按键手机的操作涉及不同的手指运动,后者多为按压,而前者涉及更多的点触和滑动,这可能带来了不同的触觉刺激模式。
频繁玩手机,大脑跟着变 记者从果壳网获悉,为了探究大脑触觉信号是否会随着触屏手机使用的强度而变化,该研究也运用了“电子印记”法:研究者调取了被试触屏手机中过去10天的电池使用记录,并据此统计出每名被试平均每小时的手机使用度。同时,研究者还计算了手机使用度峰值出现的时间与脑电记录时间之间的距离。
比对脑电结果发现,过去10天中手机使用度越高,实验中测得的触觉脑电信号也越强。而且,相比较长的时间间隔,在频繁的触屏手机使用之后较短时间内测得的触觉信号幅度也会更大。也就是说,触屏手机用户大脑触觉信号的激活程度与短期内使用手机的经历密切相关。
长时间使用触屏手机有患病风险 触屏智能手机的使用造成的大脑电活动的变化,那么这会有什么后果呢?研究论文中提到了一个不大乐观的推想。过去已有研究表明,这样的皮层可塑性变化或许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例如出现类似弦乐器演奏家的职业病——肌张力障碍。由此看来,过度的手机使用或许也可能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不过,要想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目前的研究成果还远远不够。
当谈及智能设备对人类大脑可能造成哪些影响时,主导此次研究的阿尔科·高希表示,神经学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大脑对日常经历的“适应性”,但是大多数研究都着眼于长期的改变,例如小提琴演奏者控制演奏手指的大脑皮层区域与普通人相比更大。该研究是科研人员从生活细节入手研究大脑“适应性”的尝试。
此前果壳网也多次发表有关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文章,比如手机对睡眠的影响。上床玩一会儿手机再睡觉,大概已是现代人戒不掉的入睡仪式之一。但像iPad和手机这样的阅读器,会对睡眠产生各种不利影响:自发光电子设备发出的短波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让人既不想睡,起来还困。如果习惯阅读,纸质书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半岛都市报/半岛网记者 景毅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