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这家小旅馆内烧炭自杀身亡。
两人在旅馆内住了两天半,并没有异常的表现。
记者 韩笑
一个江苏小伙,一个东营姑娘,两个“90后”相约泉城,他们在一家小旅馆的狭窄房间里点燃了木炭,但却不是为了取暖,而是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人们在12日傍晚撞门而入,发现两个躯干已经僵硬的年轻人时,他们的周围是消散的烟气、已成灰烬的木炭,和一条条紧紧封死了门窗缝隙的胶带。
留在手机里的短信往来,没能让他们在悲观的时候重燃希望;消极厌世的内容,却让他们共同选择了走向死亡。当警方初步确定二人为自杀时,闻讯赶来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究竟遭遇了什么。两个年轻人就这样走了,却留给两个家庭绵长的失独之痛。
炭灭了,人已冰冷 位于省城济泺路上的这家小旅馆并不起眼。13日上午,当记者来到这里,两个青年事发的房间已经被警方封锁,留待继续调查。
根据旅馆工作人员的回忆,发现异常是1月12日傍晚18时许。一位旅客房间里的电视没了信号,考虑到电视信号是由隔壁房间接入,就去敲隔壁房间的门,但是无人应答。服务员随后也来敲门,屋内依然一片寂静。明明没见人出去怎会不开门?“找来备用钥匙开门,门却怎么也打不开。”服务员感觉事情不对劲,想从门缝瞅瞅,“却发现门被胶带粘住了”。
旅馆工作人员找人来把门撞开,室内一股煤气味扑面而来。再一看,床上躺着一男青年,地上跪蜷着一个女青年,一只铁盆放在屋内,盛满了燃烧过的木炭。再看门窗,所有的缝隙都已被胶带粘死。工作人员急忙电话报警。120救护人员进入房间后,火盆的火已经熄灭,烟也没有那么浓烈了,火盆里还有残余的木炭。两名死者在被发现时,身上已经出现了尸斑,应该在几小时前就死亡了。
“两人二十出头,男的是江苏宿迁人,女的是东营人。1月10日中午11点多,两人拉着个拉杆箱进入旅馆住下。住了两天半,并没发现啥异常,谁知道出了这事。”旅馆方面介绍,旅馆房间内有暖气有空调,不会提供木炭这种取暖方式,一定是这对情侣自己带进旅馆的。
互发短信,消极厌世 自带铁盆木炭、胶带封门窗、没有打斗痕迹……根据现场的种种迹象,知情者猜测:两人的行为明显带有预谋和准备性,很可能是相约自杀,就像网上屡有传言的那样。跪蜷在地上的女孩,很有可能在最后时刻曾经反悔,但体力已经不支,再也走不出那间浓烟弥漫的屋子。
介入调查的天桥警方证实了人们的部分猜测。据了解,经过现场勘查,警方目前初步排除他杀的可能性,确定两人为自杀。
两名死者的家属当晚被通知前来善后。13日上午11点,记者在工人新村南村派出所门口见到了死亡男子的父母。男子的母亲瘫坐在路边嚎啕大哭,男子的父亲低垂着头蹲在树边,痛苦地流泪。他们是前一天晚上接到警察的电话后,连夜包车来
济南的。
“他说到了地方会通知妈妈,哪想到却接到了来自济南警方的死亡通知。”男子的舅舅告诉记者,外甥今年23岁,之前一直跟着妈妈在浙江的一个厂里打工,已经工作一年有余。前一阵突然辞职不干了,要去上海找工作。
“女孩今年22岁,东营人,她的家人也来了。双方的家长都是突然接到消息,也不清楚两个孩子是怎样认识的、又是什么关系。警察告诉我们,两人可能是网友,互发的短信中有一些消极厌世的内容。”死亡男子的舅舅说道。
“我外甥之前没来过济南,出事之前也一切正常。为啥两个年纪轻轻的孩子会选择自杀,我们实在想不通。”男子家人哭着说。可是,两对父母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作为独生子女家庭,他们的孩子再也回不来了。
“相约烧炭自杀”频发 烧炭自杀作为一种自杀方法,致死原因与一氧化碳中毒一致。检索可见,类似“烧炭自杀方法”等内容在网上很多。类似悲剧的发生同样多见:2014年12月,厦门一32岁男子疑因烧炭自杀,死在快捷酒店客房内。因为察觉异常,酒店工作人员打开了房门,这才发现屋内男子已没有知觉。
南京一对年轻夫妇,俩人的婚姻没有得到双方家长的祝福,结婚近一年来,迫于双方家庭的压力,最终决定殉情。2014年8月28日晚上,两人在一宾馆内烧炭轻生,所幸被宾馆服务员及时发现。
2014年6月,一男一女进入南京一家宾馆的房间后不久,室内飘出烟雾,但门窗都被胶带封死。老板赶来发现两人打算烧炭自杀,幸亏经过抢救已无大碍。两人因为厌世,通过网络相约,一起在宾馆中自杀。
2014年10月上旬,河南一对大学生男女相约在宾馆烧炭身亡,与女生熟悉的同学表示,或因其在生前准备考研,压力太大导致。心理专家称,用该方式自杀的临床特点及个人背景特征与其他自杀方式有所不同,这类人群往往没有精神病史或药物滥用史等个体危害因素,所以一般的干预手段不能有效阻止这种自杀方式。
中大及港大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2001年,烧炭超越了上吊,成为香港除了跳楼以外最普遍的自杀方式,占了自杀者的25%。在台湾每年约有两成自杀者选用烧炭自杀,烧炭自杀成为一种流行的病态选择。
心理专家:相约自杀是种病对社会冲击很大 忍着内心的剧痛,13日下午,两个青年人的亲属到殡仪馆看了他们最后一眼。
是什么让这俩年轻人选择携手走上绝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相约自杀行为何以成为一种现象?济南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副会长张洪涛认为,这种悲剧事件除了给家庭成员带来沉重打击外,也给社会心理带来强烈震撼,社会需要正视其中的信号。
张洪涛说,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对社会的认识不足,社会阅历不够丰富,解决困难的能力不足。他们遭遇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会转向自我否定、自我伤害。该事件中的两个青年男女就因严重的心理问题,采取了自杀的方式,放弃了年轻的生命。
“相约自杀对社会心理的冲击力很大。消极的情绪也有传染性,可能个人原先没有意识到压力有多大,或者还没有到崩溃的边缘,但得到共鸣、互相影响后,就像点燃了导火索。一个人自杀可能会迟疑、害怕,而与同伴相约后,就容易产生冲动。”张洪涛说,“家长和学校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同时,要重视对他们的生命教育,应先教给孩子如何生存,再教育孩子如何发展。青年人只有先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才能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此外,网上会有一些介绍自杀方法甚至是怂恿自杀的交流群,给一些年轻人造成很大的误导。专家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网络运营商有必要实时监控,对这类漠视生命的网聊群、微群进行取缔。同时加大打击力度,对于那些鼓励和宣扬自杀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甚至是追究刑事责任。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