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地部署经济工作 转型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2015-01-19 09:24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力争到2020年信息产业突破千亿规模

    济宁:全力打造新硅谷


  □记者 姜国乐 吕光社 报道

  本报济宁讯 去年以来,行进中的济宁不断传来信息产业大项目落户、开工的好消息,IT产业新“硅谷”悄然而兴。济宁市近日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进一步提升发展标杆,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新动力,实现高质高效增长。

  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建专业签约;中兴通讯与济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济宁打造智慧城市产业园;甲骨文在济宁布局OAEC项目人才产业基地,打造软件和IT培训聚集区;投资50亿元的中科智造信息产业园开工建设,将建成以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的高端总部经济区……

  为打造山东乃至全国的新“硅谷”,他们全力构建“一核多园”产业布局:“一核”即把济宁高新区、任城区打造成全市信息产业核心区,“多园”即集中打造济宁经开区电子材料产业园、曲阜物联网产业园、兖州电子元器件产业园、邹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微山光伏产业园等六大专业园区,力争到2020年信息产业突破千亿规模。

  产品结构向价值链高端转变

  泰安:转型瞄准新高度


  □记者 姜言明 王佳声 刘培俊 报道

  本报泰安讯 泰安市提出,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发展标杆,着力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产品结构向价值链高端转变,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转变。

  “在网上能买到商品,却买不到生活。”泰安万达广场相关负责人说,伴随今年8月泰安万达广场国际购物中心全面开业,集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将泰安的消费体验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随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泰安市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保持上升势头。其中,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的增幅,都大大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全年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又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去年1-11月份实现服务业税收95.4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46.6%,增幅高出全部税收12.1个百分点。

  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日照:打造发展新引擎


  □记者 董卿 报道

  本报日照讯 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日照努力提升发展标杆,积极谋划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产业链延伸”为抓手,按照“敲开核桃”的要求和“一行业一对策”的思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进行剖析、对标,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跨越;围绕拉长汽车核心部件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汽车核心部件产业集群。

  转型中的日照注重打基础、利长远,呼之欲出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格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瓦日铁路建成通车;日照民用机场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青日连铁路开工建设;济青高铁联络线已获省发改委和中铁总公司同意,将与济青高铁同步建设;日照至临沂城际铁路将与临沂至曲阜、曲阜至菏泽城际铁路同步建设……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日照市坚持海、山、水、林一体化保护,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做到“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努力推动日照率先创新优质发展。

  坚持激发内力与广借外力并重

  莱芜:激活发展新活力


  □记者 于向阳 报道

  本报莱芜讯 莱芜市提出,新常态意味着新挑战,更蕴含着新机遇,今后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是转方式、调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坚持广借外力与启动内力并重,以外力启动内力,以内力吸纳外力,进而全面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这就是新常态下谋求科学发展的“莱芜策”。 

  莱芜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试点改革,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引导推动企业挂牌上市,实现了重大突破。自威马泵业率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起,短短大半年时间,全市有20家企业跻身证券市场。同时,达晨创投、九鼎投资等知名股权投资机构纷纷进入莱芜“跑马圈地”,对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近10亿元。

  进入2015年,莱芜主动把握济莱协作区建设大好机遇,主动融入全省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将与济南共建济莱协作区民营经济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园;力争全年新增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万人、个体工商户6000户、私营企业2500家、规模以上企业150家,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

[编辑: 林永丽]

相关阅读

部署 经济工作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