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芝兰生于深林,不以人而不芳”,
胡峄阳成为了流亭、当时的即墨(今流亭隶属城阳),甚至整个青岛、山东的名人,“胡峄阳传说已经传到全中国,甚至到达东亚、欧美等国家”。如今,传说已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城阳东流亭的大街小巷,妇孺皆知。胡峄阳的预言累三百年而屡试不爽,作出“千难万难不离
崂山”判断的他,同时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守护神,他的
神祗,古即墨周边膜拜顶礼者众多,红白喜事给胡三老爷“说一声”,成为了膜拜者的一种习惯。
生有异禀未成龙 羽化成仙千里岩 在烟台海阳市东南,距最近岸边大约70海里(130余千米)的地方,有一座1平方公里大小的岛屿——千里岩岛。“据说胡峄阳是在千里岩岛上修行期间去世的,这个岛离岸边很远,我乘船到过这个岛,花了两个半小时,而且海面上风大浪大,非常惊险。就是现在普通的柴油机小渔船到岛上也得需要十个小时,更不用说那个年代需要手划的小船了,估计至少得需要15个小时到达。”峄阳文化园办公室主任刘世洁对于胡峄阳在千里岩岛留下的印记感到非常惊奇。
胡峄阳令人惊奇的地方,还不仅如此。
1639年 ,正是明朝崇祯年间,即墨县流亭村胡际泰家生了一个儿子。生儿育女本为常事,但胡家这个儿子降生时却出现了异象。传说这天清晨胡家门前就来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道人,特来通知胡家:新生儿不是凡俗之人,今后将为人师表、造福百姓。
不知是因胡峄阳日后作为奇人的形象出现而民间出现了这则传说,还是其他原因,但秉承祖上耕读传家传统胡际泰从儿子出生就对他寄予了厚望,胡家虽称不上书香门第,但家学也颇有渊源。胡峄阳曾祖父胡文翠明万历年间曾在河南汝宁府西平县任典史,清乾隆 、同治版《即墨县志》中,均列其名。胡际泰更是用孔子曾在山东邹县峄山之南(阳)聚徒讲学之美好寓意为其取字“峄阳”;而峄山附近至今仍盛产高大的桐木,古传桐木乃凤凰栖居之吉木,故又为其取名“良桐”,一个寓意吉木佳言懿行,一个寓意圣贤教书育人。刘世洁告诉记者,最初,胡峄阳就读于流亭家塾,因塾馆紧挨着流亭市集,异常喧嚣,不利于精心读书,胡际泰就效仿“孟母三迁”的故事,将胡峄阳送到了洼里私塾就读,而且还在私塾西南柳溪北岸筑茅屋三间,方便胡峄阳吃住。自古以来,我们常用“望子成龙”来形容父母对儿女美好的寄托,胡际泰也是如此,不过他没想到,他的儿子日后没有成“龙”,却成了“仙”。1718年,享年79岁的胡峄阳驾鹤西去,而胡本人之谜,没有从他去世开始画上句号,反而是更加丰富了。事实上,他去世的时间和地点至今仍是个谜团。清朝乾隆版与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是其“年七十余预知死期,无疾而逝”。“早在他去世前的七、八年 ,他就已获知大限之日,这句话记载于官方文献,应该不是假的,因为如果胡峄阳的预测稍有偏差,作为信史的志书不会拿这个开玩笑的。”刘世洁说,“与此同时,同治版《即墨县志》中一篇却记载胡峄阳去世40年后,有迷途的渔人在千里岩岛上与之相遇,先生请渔人归家后去流亭,嘱其儿子好好做人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他到底是什么时候逝世的,在哪儿逝世的,虽然正史有明确记载,但民间传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
“胡峄阳先生墓地位于现在流亭街道洼里社区北侧,墓冢墓碑都有,但直到1965年流亭村民平地掘坟后,才发现其坟冢内竟然空无一物。因为胡峄阳一生清贫,墓穴没有损毁迹象,基本没有被盗墓的可能,有人就说胡峄阳并没去世,而是羽化成仙了,还有人说胡峄阳真正去世地点在千里岩岛,而流亭的为衣冠冢。”刘世洁告诉记者,“各种传说流传了几百年,但始终没有一个答案可以解释得通。”
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关于胡峄阳行踪的记载太少,“他曾经出过远门”,刘世洁说,“因为他曾留有诗篇《山中》:远渚归来十里沙,鹤闲松老一峰遮。浮云日日向谁去,春色年年到我家 。第一句说明他曾经远游”。这一点城阳区史志办唐洲德科长也认同:“虽然《即墨县乡土志》、《灵山卫志》、《崂山县志》、《青岛市志·崂山志》、《城阳区志》等先后都对
胡峄阳的生平行状或传说进行记载,但都过于简略,野史倒是记载丰富,但由于其晚年的游历足迹已不可考证,所以人们还是不能确切知道胡峄阳到过哪些地方。”
“狐三太爷”神通大 “胡三老爷”更可亲 胡峄阳,按家族排名,是流亭胡氏的第十代,被后人称为十世祖,《胡氏族谱》中有对其的记载、评价和葬地。因他在家排行老三,所以被当地百姓恭敬地称呼为“胡三老爷”。
“在东流亭、洼里等附近几个社区,几百年来,村民大事小事、红白喜事都要到祠堂虔诚地对他老人家讲述,讲述后多有灵验,村民们认为冥冥之中得到了胡峄阳先生的庇佑,于是对‘胡三老爷’的崇敬程度是与民间传统各路神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甚至人们把曾在青岛地区神通广大的‘狐三太爷’,慢慢叫成了‘胡三太爷’,但最为流传的叫法还是‘三老爷爷’。”胡氏第十九代孙、原东流亭社区总支委员胡维毅说。
在城阳“三老爷爷”助乡人为主题的百余处传说,其应验度及其在乡人心目中的地位,多是如此。所以,神通广大的“狐三太爷”就被真实存在 、且更为可敬的“胡三老爷”取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关于胡峄阳的传说中,还有胡峄阳预测洪水、为民消灾的故事,这些其实都是有原由的。在刘世洁撰写的《胡峄阳传略》中,可以看到关于胡峄阳这一“特异功能”的根源解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即墨县令高上达主持修筑城外淮涉河(今墨水河)堤坝,在城西南隅河水直冲城墙堤段,由胡峄阳考察水文,并设计一洞龛,龛内坐镇水铁兽一尊……后又在沿河大坝遍砌石条,加固堤坝,水患永除,两岸百姓再无水淹之忧。”人们为了纪念胡峄阳治水的功绩,立胡峄阳半身石像于淮涉河南岸胡家村村头。“石雕像高约六尺,坐于石台之上,惜于1915年前后被损毁”。这些都足以说明,当年的传说都与胡峄阳的德行分不开。
关于胡峄阳的传说故事很多,多反映他先知先觉、助人济困、规避灾祸、劝人向善等内容。在城阳随便问一个人,都能说上几段胡峄阳传说,“虽然受年龄、学历限制,说得水平不一,但胡峄阳在他们心中颇有地位”,胡氏第十九代孙、峄阳文化园的工作人员胡维村说。正因为如此,“胡峄阳传说”从区级开始,一路被评为市级、省级,2014年更是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青岛人的骄傲。
如今,东流亭社区还会在每周三开办故事会,继续收集胡峄阳的传说。
红白喜事告先贤 胡氏精神代代传 “百世令名称师表,三家玄奥继圣宗”,这是位于峄阳文化园内胡公祠门外的对联。祠堂是汉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每逢重大节庆或纪念日,全宗族男女老幼都会集中到祠堂集中祭祀与祷告,以求祖先保佑自己、家人以及整个宗族在接下来日子里能够平平安安。通过胡公祠外的对联,你就大抵可以知道这位被东流亭人既视作祖先,又视作先贤的人有怎样的地位。
“不光姓胡的,也不光周围社区居民,天天都有到祠堂祭拜的人,一赶上节假日更是要排队。”胡维村说,“家里边有红白喜事,都会到祠堂里跟祖先报一报”,这种细水长流的行为,也成为了人们的习惯,“年除夕夜,只要是胡姓宗族的人,下完了饺子,大家先不吃。碗里盛上三五丸饺子,由家里的长辈端着,带着子、孙,只要是四五岁会走的男娃,就必须跟着,祭拜回来后,大家才能动筷。由于祭拜要排队,年纪大的人行动不便,年纪小的人往往就先让年纪大的人祭拜,宗族内部礼让的传统一直在延续。”
在峄阳文化园之前,胡氏族人就曾在东流亭村建有“胡公祠”,供奉胡峄阳及两位夫人江氏、战氏和儿子胡映藜作为纪念。祠中有一副对联,能够昭示胡峄阳一生的神韵风采,也彰显了后人对其的评价: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居之唯崂山最稳;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
现在,胡峄阳的后人已经传到第17代(胡氏第27代)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胡维毅接了一个电话顿时喜笑颜开,“又添了个孙子,侄子媳妇生了”。胡氏家族正在代代相传,包括胡峄阳的德行与精神。记者 逄鑫珊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