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要西部一张床,不要东部一套房。”这在20年前是不少青岛人的观点。时代变迁,现在如果能在
崂山区买套房,则是一种财富、身份的象征。崂山区中韩街道金家岭社区在1994年首批进行了旧村改造,从此家家户户告别破平房住上了楼房,还能入股当“股东”,年底有分红,而这只是崂山区旧村改造的一个缩影。沧海桑田,村改之后的崂山区居民正过着越来越好的生活。
村改之后,又住楼房又分红 1月15日上午,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来到位于崂山区中韩街道的金岭新村小区。据介绍,这个社区是崂山区首个进行旧村改造的社区。“以前的村破破烂烂的,家家户户住的是低矮的小平房,现在可好多了,都住上楼房了,周围环境也好,依山靠海的。”社区不少老年人坐在整洁宽阔的文化广场上悠闲地晒着太阳、拉着家常,谈到村庄改造之后这几年的变化,他们都不禁感叹生活是越来越好。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崂山区了解到,1994年崂山区政府从李村镇搬到中韩镇之后,给金岭新村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我们村就是在那个时候改造的。”今年73岁的马大爷说,以前他们村全是小平屋,屋顶矮,每次进屋门都得低下头。他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那个时候我们家家生炉子,一到冬天就得买煤扛煤,自从住上楼房之后,家家户户通了暖气,再也不用跟煤打交道了,现在比以前干净多了。”
村改之后,除了住房条件改善外,周边的交通也方便了。马大爷说,以前他们这儿就一趟公交车路过,就是从台东到香港路然后到沙子口,现在公交车多了不少,到哪去的都有,“再往北走还有汽车东站,出个远门也方便。”
“以前不仅交通不方便,周边也比较荒凉,平时买个东西都得跑到李村,骑自行车得四十分钟左右。”马大爷说,“现在就不一样了,你看看我们这周边,丽达、乐天玛特,都是大商场。”
在和居民们的交谈当中,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他们之所以过得这么乐和,除了住进大房子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我们这现在是金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社区不管老的小的,每个人都有股份,每年都分钱。”金家岭社区工作人员说,以前他们村是以农业为主,种小麦、玉米、地瓜等,吃苦不说,还挣不到钱。旧村改造之后,周边的酒店、大商场占用的都是他们的地,现在社区都有股份,所以每年都能分红。“刚开始的时候一个人一年能分三千,后来分的钱不断增多,去年我们一个人分到了一万两千元。”
12个社区做好村改准备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如今过上衣食无忧的金家岭社区的居民就是崂山区实行村庄改造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崂山区专门成立了区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办公室,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推进村庄改造和市区重点项目工作进程。单是2014年,就初步完成张家下庄、郑张、文张、南张、董家下庄、张村、枯桃等12个社区改造成本测算工作,为村庄改造工作打好了基础。
“2014年以来,安排专人靠在张村河沿岸社区改造工作上,目前,已对孙家下庄、刘家下庄、张村河南三个社区和中韩片(东韩、车家下庄、宋家下庄)三个社区进行了改造盘子盈亏平衡分析,根据成本测算及国土部门的土地调查、土地配置初步成本,科学细致地梳理各项成本、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指标等,编制完成孙刘河南片村庄改造方案,”崂山区房屋征收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初步完成张家下庄、郑张、文张、南张、董家下庄、张村、枯桃等12个社区改造成本测算工作,并按假设规划指标初步测算了安置区用地及融资用地需求提供给中韩街道办事处。除此之外,还以崂山路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沙子口街道村改前期工作。先后完成沙子口社区村庄改造调查摸底、成本测算及村改盘子初步测算工作;顺利完成崂山路整治所涉及的房屋成本测算;启动并初步完成了北龙口社区调查摸底。目前,汉河社区村庄改造项目授权事宜已获市政府批准,崂山区房屋征收管理局正与街道、社区对接,争取尽快完成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实施协议的签订工作。”
除此之外,崂山区还结合崂山湾国际健康生态城项目启动,以王哥庄街道王山口社区改造为突破口,完成王山口社区调查摸底和成本测算工作。首次在王哥庄街道辖区内启动了调查摸底工作,目前王山口社区调查摸底和成本测算工作均已完成。另外,配合编制完成崂山湾国际健康生态城总体规划方案,对崂山湾国际健康生态城内34个社区进行了初步成本估算,并将成果提交给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开发建设办公室,以规范两改工作文件体系为目标,探索制订了格式化村改方案。针对崂山区村庄改造项目初步实施方案成本构成、计算方式以及测算过程不统一的情况,房屋征收管理局在对孙家下庄、刘家下庄、张村河南三个社区改造盘子盈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反复研究,探索编制完成了格式化村庄改造初步实施方案,并准备在孙刘河南社区改造中予以实践,待格式化村改方案成熟后将对全区后续的村庄改造项目进行推广。
90多万平方米项目破土动工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除了制定好村改计划,做好前期准备之外,崂山区同时加快推进重点村改项目房屋搬迁工作进程,通过现场办公、现场解答搬迁政策及司法途径等措施,加快搬迁工作推进,2014年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果。
“拔掉了中韩片区东韩、车家下庄2个社区安置区剩余的8处钉子户(其中6处为司法强拆),对这些钉子户搬迁工作已历经4年多未有进展,我们协同相关单位通过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于2014年7月30日完成了这些钉子户的拆除工作,防止了超期过渡费的进一步流失。”工作人员介绍说。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多个社区的房屋拆迁补偿方案也得到了落实。北涧社区104处房屋已签订搬迁补偿协议,西陈社区100处房屋已签订搬迁补偿协议,两个社区安置区已全部完成搬迁。与此同时,崂山区还积极推进南姜、中北崂等社区剩余房屋搬迁工作,推进重点改造社区搬迁安置补偿方案制定工作。完成汉河住宅、非住宅房屋搬迁补偿方案审核,配合区房地产开发管理局制定麦岛片区改造项目涉及的青大宿舍楼搬迁补偿安置政策,并协助其向青岛大学及教师进行政策解释,安置区建设项目推进工作卓有成效。
2014年度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年度按计划开工建设的项目共约93.6万平方米,实现主体封顶项目的建筑面积共约23.7万平方米,完工项目建筑面积共约13.63万平方米。其中,东韩、车家下庄、宋家下庄社区安置区经过努力于7月底全面开工,开工项目建筑面积57.60万平方米,完成土石方约60万立方米;午山安置区经过积极努力、协调推进,9个地块中已经有4个地块率先开工建设,开工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实现主体封顶建筑面积7.22万平方米;牟家安置区33个楼座中31个开工在建,在建主体全部封顶,主体封顶建筑面积约19.5万平方米,目前单体工程正处于安装 、装修阶段,场区管网、道路、绿化、亮化、景观等建设工作同步实施;钟家沟安置区正积极进行手续办理和施工准备工作,建设现场土方施工已完成40万立方米,工程主体建设已经全面做好准备;北姜安置区全部25个楼座共计建筑面积13.63万平方米已经全面完工,后续在完善建设手续及完成市政路网的配套建设后即可具备社区居民回迁的条件;西姜安置区建设工作实现“当年开工、当年主体封顶”的工程施工计划,提前70天完成年度进度目标,实现8个单体工程共计6.74万平方米全部封顶;南姜安置区为抓紧时间组织建设,克服了建设手续及搬迁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实现安置区建设的局部开工,开工涉及的建筑面积约10.7万平方米,为项目全面开工奠定了基础;松山后安置区19个楼座主体封顶,实现主体封顶建筑面积约9.7万平方米,目前已封顶楼座正进行装饰、安装工程施工。
房屋搬迁补偿“一户也不能少”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崂山区也有许多在建的工程项目涉及到居民房屋搬迁,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在房屋搬迁补偿方面,崂山区坚持“一户都不能少”的办事方法,妥善处理相关补偿问题。
“近年来,协助街道完成了青岛蓝色硅谷城际轨道交通线项目涉及的王哥庄、北宅街道宅基地房屋搬迁政策制定。积极协同沙子口街道办事处推进崂山路二期建设工程房屋搬迁相关工作。协同沙子口街道办事处制定了崂山路二期建设工程涉及的沙子口社区居民住宅房屋搬迁补偿政策和西登瀛社区自建楼房搬迁补偿政策。安排工作人员进驻沙子口社区现场办公,与沙子口街道 、沙子口社区一起做好搬迁政策解答、搬迁动员工作。”工作人员介绍说,截至目前,崂山路二期建设工程涉及的沙子口社区居民住宅房屋12户已签订搬迁补偿协议。
除此之外,在一些大项目的搬迁的工作进展上,崂山区也加快步伐。随着地铁2号线崂山汽车城段房屋搬迁拉开序幕后,地勘进场工作同步开始启动。2015年1月9日上午,地质钻机设备正式进入现场施工,有力扎下地勘第一桩,如期推进地铁建设顺利进行。按照地铁2号线建设进度计划,崂山区政府多次召开地勘保障相关工作会议,结合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以及周边社区居民生活实际情况,适时发布了道路封闭和车辆调流公告,并实地勘验了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现状情况,在确保周边道路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地勘保障方案。
1月9日上午,崂山区组织城管、公安、街道办事处、建设等部门配合市地铁集团对汽车城段涉及的合肥路、深圳路、龙岗路、罗湖路等路段进行了围挡封闭,共涉及道路长度2194米,有力保障地勘施工顺利开展。另外,从市地铁集团了解到,在地勘施工的同时,该区域内土石方开挖和清运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以加快地铁2号线建设进度,确保工程按期实施。
重新整合,28个新型社区谋发展 良好的发展离不开适合的规划,近年来,崂山区全力抓好规划引领,结合本区村庄分布现状及未来崂山空间发展格局,按照“服务范围合理、人口规模适度、社区管理有效、社区服务便捷”的原则,将全区139个农村社区和19个城市社区重新规划调整为28个新型社区,编制完成了覆盖全区的新型社区及服务中心规划体系,在青岛市举办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展上,被市组委会评为优秀等次。
工作人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坚持高水平建设,利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了7.2万平方米新型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28个服务中心全部通过市验收并投入使用,达到了“八有十进”的标准,争取奖补资金6000余万元,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全区‘双包双促’活动优秀促进项目”。
按照典型引路、抓点带面的原则,先后启动了两批示范点建设(第一批的石老人、枯桃、沙子口中心、周哥庄、文武港社区服务中心,第二批的麦岛、埠东、金岭、宅科、沟崖、仰口社区服务中心等)。这些示范点建设,有的在区内领先,有的像中韩街道麦岛、埠东社区服务中心已经达到全市一流标准,形成了各级示范点梯次建设的良好工作格局,受到了莅临社区视察的各级领导高度评价,成为展示崂山区基层为群众服务工作的重要窗口。
研究出台了《崂山区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组织相关部门3次到社区服务中心现场办公,围绕方案探索品牌化服务机制,并结合“特色新型社区创建”活动,根据新型社区在城市、农村的不同需要,分类培育创建新型社区特色服务品牌。2013年以来,17个部门4个街道共创建完善了150多个服务品牌,初步构建起政府部门工作品牌、新型社区品牌、市场化品牌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其中“放学了,来吧”、“帮一把”、“一埠到家“、“李霖法律工作室”等服务品牌受到社区居民欢迎。
开展“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服务”、“我为新型社区发展建言献策”等调研活动,掌握社区居民日常最频繁、最需要的服务事项,并下沉到社区服务中心,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策划启动“百项服务进社区”、“群众路线到基层,巡回服务进社区”活动,32个部门按照每周至少一次活动的安排,在28个新型社区共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200余次 ,其中关爱弱势群体、“畅通最后一公里”移动便民服务、文化公益培训等贴近群众生活,有效解决了社区居民实际问题和困难。目前,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已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为社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社会救助、卫生计生、文化教育、法律咨询等百项服务,其中现场办结服务事项达到50多项,实现“走进一扇门,能办千家事”,特别是山区、景区等农村区域社区办公条件得到改善,群众在便民服务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张鹏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