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民为大沽河立传 总计40余万字自费出版

2015-02-03 07:2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卢正春(中)和朋友们徒步大沽河畔搜集素材。(卢正春供图)



  经过了几千个昼夜的调研和笔耕,一部《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志》即将从即墨人卢正春笔下诞生。出生于大沽河流域的一个小村落,在母亲河的浸润下生长,从1998年开始有了著书推介母亲河的想法,十余年走遍了大沽河两岸数十个乡镇上千个村落,这位业余作家的梦想终于将在本月实现。总计40余万字的大沽河传,全面展示了母亲河的风采,而卢正春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沽河通”。

  家住母亲河畔想为她写传

  今年50岁的卢正春出生于大沽河下游东岸11公里处的即墨荒洼村,后来在即墨市移风店镇就职。“当时,我住在一个四合院里,离大沽河很近,每天都会‘上河’去看看。”他说,那时的大沽河老土坝有着细细的沙,他们干脆脱了鞋袜在坝上赛跑,这样的惬意,卢正春至今记得。

  “这么好的一条河,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来都没来过,即便是知道的也知之甚少。”卢正春说,3000多年来没有一本系统介绍大沽河河情的书刊出版,有关大沽河的文章也是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卢正春下定决心要为母亲河做传。曾经是一名教师,又喜欢写文章的他,从1998年开始,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沿河逐村逐点进行考证,搜集写作素材,休息日则往返90多公里,到相关部门查阅资料。

  16年走遍大沽河沿岸村庄

  想要完整、准确地介绍青岛的母亲河,实践比想象要困难许多。“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查各种史料。”卢正春说,在写书的初期,他频繁往来于青岛各地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查阅了包括莱西志、平度志等在内的地方志和水利志等,撷取与大沽河相关的素材。

  资料搜集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是实地考察。“大沽河沿岸的村庄我都走遍了。”他说,一面实地考察,一面询问知情人,寻访大沽河的发源地,广泛收集两岸的民间传说、民俗风情和重要事件,最终在2003年推出了《大沽河志略》的书稿。

  最近这些年,卢正春仍旧没有停下,重新踏勘大沽河的源流,一个背包、一壶水、一顶遮阳帽、一张地图,是他全部的装备,几乎每个周末都要行走几十里路。就这样,到2014年底 ,卢正春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走遍了大沽河沿岸,搜集了许多一手素材和照片,重新编排撰写了这部有几百张照片和40余万字的《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志》,并自费出版。

  14个篇章勾勒母亲河全貌

  “大沽河流经青岛市的莱西、平度 、即墨、胶州和城阳5个区市,流域面积占青岛市陆域总面积的45%,被誉为青岛的母亲河。”卢正春已经是一个“大沽河通”,他为母亲河所做的传记,分为14个部分。“历史渊源”讲述了自周以来母亲河文明史的清晰印记,“河情浏览”展示了干支流的库渠坝桥的敦实态姿,“大事述略”记录了岁月生发的重大事件,“古迹遗址”诉说着文化遗产的陈年轶事……

  记者看到,在这本书中还由卢正春搜集了许多有关大沽河的民间故事。比如说位于移风店的“挂甲树”的故事。据民间流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将盔甲挂于这棵树上,如今这棵树已经成了大沽河下游著名的古迹景点。

  卢正春告诉记者,他这十多年对于大沽河的探访,多源于对于这条母亲河的喜爱,他还想通过自己的这种行动,来呼吁大家对母亲河进行保护。“现在青岛市已经启动了大沽河治理工程,这确实是件大好事。然而,大沽河流域土地上居住着成千上万的人,只有每个人都提高保护母亲河的意识,才能彻底治理,绝不能饮鸩止渴。”卢正春说。 记者 周晓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大沽河 立传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