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大街小巷节味儿渐浓 市民进入忙年节奏(图)

2015-02-03 14:0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红火“暖”年集,春联上市走俏

  年关将至,莱西街头的年味也越发浓郁,前不久腊月初一的年集唯独缺少春联、窗花 、福字等年货让不少市民心有遗憾,而1月29日腊月初十的年集弥补了这一遗憾,在大集上红彤彤的喜庆颜色“暖”了寒冬腊月,“映”出了火红的浓浓年味,春联、窗花、福字等年货走俏上市,吸引了众多市民的驻足选购。

  记者在潴河南岸的年货大集上看到,除了应有尽有的各种年货外,最亮眼、最吸引市民的莫过于那火红颜色的春联了,不少商家将年味十足的春联、福字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慢慢的年味映红了年集。

  正在忙前忙后销售春联的商贩们也忙得不亦乐乎,春联卖得红火,他们的脸上也笑成了花 。“这是春联第一集,销量不错,这一小会儿就卖出了10多张了,忙得都没时间说话了。”

  随着春联、福字、窗花上市,前来购买的市民热情高涨,记者在大集上看到,前来咨询和购买的多是中老年人,偶尔也有年轻市民前来购买。“一般来买春联、福字的多是老人,年轻人也有买的,多是买漂亮的和能贴在车子上的福字。”摊主李先生告诉记者,老人多购买一些简单的传统样式,就是红底黑字没有多余花色的,而年轻人多购买烫金字和花色多的。

  “今年春联、福字价格和往年差不多,便宜的春联有四五元钱的,贵的有三四十元钱的,这次是第一次出集,就带了百十来种春联和福字,很多品种这次还没带过来。”摊主李先生介绍,现在多是老年人买的多,越临近春节这些年货卖得就越好。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滨河路的市场看到,街道两侧出现了不少销售春节饰品的摊位,大大小小的红灯笼,手编的中国结、象征年年有余的小鱼种类繁多,看起来喜庆极了。来往的市民即使只是买菜经过也忍不住停下来看上一看,一旦价格“谈拢”,就买上一个带回家。

  据摊主李女士介绍,自己主要是经营烧烤店,卖春节饰品只是临近春节,看到有市场前景才卖的,“这些灯笼也是刚挂出来没多久,就腊八那天开始卖的,只要天气好,每天都能有不错的销量”。

  “我今天本来没打算买灯笼的,但是开车经过的时候看着挺好看的,就打算买对回家挂在老家的大门外”市民李女士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春节饰品,节日供奉用的香和蜡烛也是不少市民必备的年货。而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居住环境和市民观念的改变,传统的香烛已经慢慢被淘汰,大多数市民都会选择购买环保型香烛。

  “以前普通的香烛烟味太大,冬天天气冷也不能老开着窗,用着不好。”前来购买香烛的市民仇先生说,“这不我从前几年就一直买这种无烟型的香,去年买的蜡烛也是插电的还能用,只要花一块钱换个灯泡就行”。

  商场篇

  超市挂起中国结,红色饰品惹人爱


  距离农历羊年春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莱西市到处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市民们开始购买年货,市区多家商场和大型超市各种大红灯笼、福字、吊钱儿等喜庆民俗商品陆续上架。

  在烟台路的各大超市里,货架已被布置一新,超市过道内布置着大量的“大红灯笼”和“福”字也烘托出了浓浓的年味。一位来超市消费的女顾客对记者说:“超市这样装扮起来很喜庆,我喜欢这样的购物环境。”

  记者看到红红的中国结,各种剪纸已经开始出售,时而有市民前来询问,购买。正在选购中国结的市民王先生说,虽然现在距离过年时间还早,不过早点买了挂在家里感觉更喜庆,“今天不是特意来买这些东西的,只是看到了就想买个回去,让家里更有年味。”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过年的一些小挂件早已被商家摆放在显眼的地方,像“福”字、“中国结”等传统的挂饰已纷纷上架。记者还看到由于新的一年是羊年,所以各种各样的“羊”便成了商家们用来营造春节气氛的重要道具。

  商场的货架上摆放了透着喜庆的节日装饰品。售货员正在忙碌着把一串串喜庆的装饰挂件、一些红色的小灯笼和福字、窗花贴纸等摆上货架。同时,记者发现,该超市的整体装饰也换成了中国年的喜庆气氛。据超市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连日来各品牌红色的毛衣、衬衫、内衣、袜子、手套等商品开始热销,很多顾客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羊年春节采购。

  在一家服装店里,记者看到很多市民正在试穿,几位导购人员忙前忙后地向顾客推荐服装,据导购人员介绍说,自从进入腊月之后,服装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很多市民都开始前来购买过年的新衣。

  “还好根据前几年的经验,我们店早就采购了充足的服装储备。否则很多旺销的尺码的服装可能早就没货了。”导购小姐一边忙着帮顾客拿衣服一边说道。正在选购衣服的市民孙女士说,她的父母早几天就已经开始催着她赶快买衣服了,生怕买晚了好看的衣服没有合适的尺码了,“原来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今天刚好有空,来了一看,买衣服的竟然这么多人,还好听了老妈的话,否则真可能买不到合意的衣服。”

  习俗篇

  “灶王爷”难觅,辞灶习俗有变化


  进入腊月后,市民忙着置办年货,而不少传统的老习俗也渐渐被忘却,老习俗味变淡。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临近春节的这段时间里,莱西的传统可是有不少,但现如今很多市民甚至并不推崇这些老习俗,不少传统老习俗也变的可有可无起来。

  记者走访莱西市大街小巷,听老人讲述过年风俗。“进腊月后,过年这段时间的风俗并不少,像是小年主要是祭拜灶王爷,在灶台上方要贴灶王爷的年画,还要供奉一些糖果,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家住南京路的李大爷告诉记者,在村里住的时候每年都供奉,现如今住城里后,也不贴灶王爷的年画了,也不供奉了。

  李大爷还告诉记者,以前在过年前,都会在腊月廿八那天开始发面,做各种面食,现在也就农村做,在城里很多年轻人馒头都不会做,更别说各种花样的面食了。

  “以前都是腊月廿五就开始扫灰,现在还真不一定是腊月廿五开始,啥时候有空啥时候清扫,毕竟都要上班,时间上不好控制。”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也就是家中老人尊崇要到了时候才开始扫灰,但现在年轻人并不在乎,只要在春节前把家里打扫干净就可以了。

  记者采访发现,有祭拜“灶王爷”习俗的多是老年人,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小年辞灶的习俗并不了解,很多市民表示,现在别说是辞灶了,买个“灶王爷”的年画都困难。

  “这很快就要到小年了,平常日逛市场想找个灶王爷年画都找不到 ,最后好不容易在大集上买到了。”市民韩大爷告诉记者,往年腊月廿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辞灶,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在灶前贴上灶王爷的画像,现在买年画都难了,更别说辞灶了。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除了年集上有卖灶王爷画像外,其他地方几乎难觅,而很多商贩更喜欢卖财神画像。“现在几乎没人买灶王爷画像了,而财神画像还是有不少人会来买的。”蓬莱路上一商贩介绍。

  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如今市民家中辞灶习俗难觅,不少餐饮行业中也没有辞灶的习俗,腊月廿三辞灶的习俗逐渐被忘却。

  “虽然开的是个饭馆,但灶王爷的年画就从来没贴过,更别谈祭拜了。”在威海路一家饭馆的老板告诉记者,辞灶习俗大都是老人还记得,现在年轻都忙着工作了,谁还能记得这样的习俗。

  市民陈先生介绍,辞灶的习俗他老家农村一直都有,每年还是会贴“灶王爷”年画,但在城里几乎没人贴了。

  过个年,你算算要花多少钱

  过了腊八就是年,如今走在街头巷尾,便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单身族

  今年 27岁的孙先生,在莱西一家公司上班,至今单身。说起过年开销,孙先生告诉记者,基本上钱都是花在自己身上。

  孙先生告诉记者,过年买了身衣服总共花了2000元。因为自己刚上班不久,工资不高,准备过年给父母2000元。

  “现在还没结婚,也不用给压岁钱,也就是说过年4000元钱就够了,完全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孙先生说。

  新婚族

  相比单身族的孙先生,去年刚刚步 入婚姻殿堂的黄 先生和陆女士则 显得有些犯愁。

  “在家算了算,过个年得花近万元。”黄先生说 ,他和妻子每人置办衣服,花了总共3000元。他打算给双方父母各2000元,无论去谁家都不能空着手,买各种人情东西得1000元,现在结婚了,给孩子们的红包自然少不了。

  “红包200元起步,封顶600元。”黄先生说 ,家里的亲戚朋友多,算下来就得2000元。同样,过年期间还有一些同学、同事和朋友聚会,初步算下来就得近万元。

  学生假期忙,依“计”行事

  寒假已经开始,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由于学业压力不同而使得他们的假期安排有所不同。2月1日,记者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假期已经有了或被有了规划,而学生家长在他们的寒假计划中也有自己的打算。

  由于大学放寒假比较早,济南大学大三的学生小李早在两天前就回到了莱西,由于距离过年时间还早,所以他决定找份临时工的工作,“现在距离过年还有好长时间,而且呆在家里也没什么意思,就干脆出来找份工作干干,一方面可以赚点外快,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深入地接触下社会。”小李说,他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就一直做着家教、促销等工作来勤工俭学,“现在每年的学费差不多我自己就能承担了。虽然由于要打工,没有别的同学们那么多的时间来做别的,可我觉得也挺有成就感的。”

  与小李的假期安排不同,在山东大学读大二的小吴想趁着寒假好好休息下,“好不容易放个假,准备年前就在家看看书,上上网行了。”他说,平时在学校的时候他也算是比较用功的,这两年每年都拿奖学金,今年寒假放假他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好几本书带了回来,准备多看看书,学习下。

  与大学生们丰富的假期计划不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初高中学生的假期大多数用来上各种补习班了。

  “距离放假还有好久时,家里就给报了个补习班,现在放假了,出了大教室就得进小教室。”今年初二的张同学说,虽然他希望假期能多玩玩 ,好好放松下,可家里都给安排好了,他也没法子。

  在位于龙口路上的某培训班门前拉着一个横幅,上面写着寒假补习班招生,2月2日开课。记者在门前碰到了几位初中生,据他们说,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就在这个补习班上课,由于离家近,所以家里就又给报了寒假的班,说起寒假他们最想干的,“虽然学习很重要,但假期还是想多玩玩 ,最好是能出去旅游。”

  虽然众多学生的假期是以学习为主,但也有例外。“我还没有放假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只要考试考得好,就带我去海南玩,过一个不冷的寒假。”谈起寒假安排,她十分兴奋,“期末考试考得挺好的,所以现在我们家旅行的时间表已经订好了。今年不跟团,我们自己去,然后呆到年后再回来。今年莱西太冷了,冻得我都不想出门,想想海南那么暖和就感觉好舒服啊。”

  学生们对假期有自己的安排,而家长这个时候也没有闲着。记者在走访时,注意到很多面向假期大学生的专门进行公务员考试培训的学习班正在招生,很多前来报名的都是学生父母替儿女在报名。

  市民李阿姨向记者表示,她已经替她儿子报名参加了一个公务员考试的培训班,她说虽然儿子表示想在假期里好好玩玩,可她依旧是安排他去上培训班了。“现在大学生假期那么长时间,如果一直玩的话在开学之后会不在状态的,所以哪怕是为了让他保持好的状态也不能让他在假期里彻底放开了玩。”

  ■链接

    “寒假孩子被拐7大高发地”引热议——


  家门口最易疏忽,监管要加强

  寒假到来,孩子们活动时间也多了,场所也扩大了。每年寒假,孩子走丢、被拐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最近,媒体曝光的“寒假孩子被拐7大高发地”,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2月1日,记者采访时,发现相比其他6大高发地,家门口成为家长们最容易疏忽的地方。

  据了解,这7个高发地分别是:家门口、公园、超市或商场、火车站、动物园和游乐场、医院、车里和路上。

  2月1日正值周末,记者在月湖公园里,看到不少家长陪着孩子在玩耍。

  在月湖公园东门,记者遇到了王女士。王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刚刚放寒假,今天又是周末,就陪着孩子一起出来玩玩。

  “时刻陪着显然不现实。”说起对“寒假孩子被拐7大高发地”时,王女士的回答有些无奈,不过几乎每次去这些公共场所时,都会紧紧看着孩子,以免一不留神孩子走丢了。

  原来,王女士和对象都是双职工,平时忙于工作,寒假来临后就一直愁着怎么照顾孩子。

  “准备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经过和对象一番商讨,王女士决定将孩子交于老人手中。

  采访中,对这7大被拐的高发地,在很多家长看来,其中一些公共场所,家长都会将孩子看得很严,但往往一些孩子就在眼前的地方疏于看管,这其中便包括家门口。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家长不愿让孩子长时间呆在家中,综合考虑后,大都选择让孩子在家门口附近玩耍。

  “都会嘱咐孩子不要走远了。”陆女士居住在一楼,平时一般都会让孩子在家门口附近玩耍,为了让孩子不远离自己的视线,每隔几十分钟便会透过窗户看一下。

  “时刻看着不现实。”陆女士坦言。

  然而,记者在“寒假孩子被拐7大高发地”上看到,位居第一位的便是家门口,其中常见的拐卖手段为:利用小孩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在门外玩,没有家人看管的机会将孩子拐走;专门找家住一楼 ,只有老人在家看孩子的家庭,直接一人把孩子抢走抱上车,另一个人堵在门口不让老人追出去;利用糖果、变魔术等手段吸引孩子注意力,然后引到其他地方抱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往往最容易出现疏忽的便是孩子在家门口玩耍,多数家长认为家门口是最安全的地方,可以定时出来看一下,况且身边的邻居都认识,真要发生什么意外,大家也能相互通知一声。

  为此,莱西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孩子在家门口玩耍,同样不能放松看管。尽量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尤其是一些年纪小的孩子;平时还可以与信任的邻居打好招呼,自己没时间时让其帮着照顾一下孩子。

  同时,警方表示,寒假到来,家长对于孩子的监管上一定要加强,平时在家里也要多教孩子一些防骗等措施,家长也应多上上心,以免孩子丢失、被拐等情况的发生。记者 迟凯 本报见习记者 李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忙年 春联 莱西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