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新衣贴年画串门拜年等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化

2015-02-09 14:0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新年到,穿新衣,贴年画、去拜年、年夜饭……过年的这一系列习俗为我们所熟知。近年来,高楼大厦耸立,平房小屋越来越少,人们走街串巷的少了,过年的习俗有的被保留,有的却被淡忘了。2月4日,记者采访了城阳的市民,大家普遍表示现在的年味淡了。对此,民俗专家表示,传统的习俗需要继承,每个人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传承传统民间习俗,工作忙碌、无暇顾及都不是理由,只要我们心中有民俗信仰,就会寻得传统生活习俗的乐趣,留住年味。

  传统习俗<<<

  部分保留,“味道”淡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城阳的市民朋友发现,现在过年大家多是逛逛街,置办一下年货,穿新衣、贴年画、去拜年的习俗还被保留着,但是年味却淡化了许多,找不到从前的感觉了。

  “现在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年穿新衣的期盼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迫切,从前过年的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买新衣服了,但现在想什么时候穿新衣服立刻就能去买回来,衣服的样式也越来越多,对于过年新衣服的新鲜感没了。”孙先生告诉记者,过年买衣服也就是象征性地图个新气象,以前那种欢乐渴望的心情完全没了。这样的变化显示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遗憾的是年味儿却渐渐地变淡了。

  家住市北的崔女士趁着空闲时间来到流亭买大馒头,她告诉记者 ,以前在农村住的时候,每年都会和邻居们一起做大馒头和花样面食,然后拿到大锅里蒸,出锅的馒头松软可口,很有嚼劲。“现在住在城市里了,和以前的邻居亲戚们都分开了,再也不做馒头了,厨房里的小蒸锅太小了,做不了几个馒头,大的馒头更没法做,每逢过年就象征性地买几个馒头回家。”崔女士表示,虽然现在每年也会买馒头,但是却没有了以往浓浓的年味儿了。

  穿新衣<<<

  新鲜感没了

  “我小时候每年过年妈妈都会给我买一套鲜艳的衣服,我最高兴的事也是穿着新衣服出去拜年。初一早上穿上新衣别提有多高兴了,这种欣喜感是多少压岁钱都换不来的。”“80后”的小陈告诉记者,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平时想买衣服了随时都可以去买,而且衣服的款式也很时髦,但是再也找不到以前妈妈给买的那种颜色艳丽的套装了。小陈挑选了一件粉红色的大衣,“过年了还是买件鲜艳的衣服吧,穿件新衣服也图个喜庆吉利,也寓意着新年新气象,但是真是没有了从前那种盼望穿新衣的感觉了。”

  36岁的盛先生说道:“我小时候过年前半个月妈妈就提前给我买好新棉袄了,我每天都会从衣柜里取出来看一眼,一直到大年初一才让穿上身,那时候感觉真的很幸福,很开心,都是盼望着初一赶紧到来,现在对新衣服没什么感觉了,忙的时候过年也顾不上买新衣服了。”

  采访中,“70后”的市民原女士深有感触:“我们小时候家里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平时根本不会买新衣服,都是等到快过年了,妈妈才会给我给买一套,然后除夕的晚上就会把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我的床头,大年初一我就早早起床了穿上新衣服,那种满足感和新鲜感简直不能用语言来描述了。”

  60岁的刘先生回忆着童年的过年情形,他上小学的时候家里都还是用布票的,拿布票去做床单、被单用,使用剩下的布票才会在年前兑换成布,和邻居们一起请个裁缝给家里的小孩做件新衣服,由于大多数家庭条件都不好,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别提有多开心了,穿在身上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把衣服穿脏了。若是小孩多的家庭,就只能做一套新衣服,然后孩子们轮换着穿,但只要能穿上新衣服大家还是很高兴。

  贴年画<<<

  春联还有,年画少了

  记者走访城阳区的大街小巷,向集市上的老人打听过年的习俗。张大爷告诉记者:“进腊月后,过年的习俗真不少,比如小年那天要祭拜灶王爷,然后在灶台上方要贴上灶王爷的年画,还要供奉一些糖果和小点心,寓意是想让灶王爷嘴甜一点,期盼新的一年全家吃喝不愁。”张大爷现在住在儿子家中,他表示,以前在村里住的时候每年都会供奉灶王爷,贴年画,现在住在城里了,既不供奉灶王爷,更不贴年画了,过小年和平常一个样,一点年味儿都没有了,最多就是在临近春节的时候贴贴春联。

  记者发现,除了年货大集上有卖灶王爷画像的,其他地方很难寻觅到,在大型商场里更是无迹可寻。“现在很少有人来买灶王爷年画了,财神年画还能稍微好卖点,但也多是老人过来买,年轻人基本不会买年画,所以我们也不会进太多年画。”城阳大集的一商贩说道。

  现如今住楼房的市民家中没有炉灶,根本没法供奉灶王爷,也不会贴灶王爷年画。记者去了中城路几家小餐馆了解到,他们也没有供奉灶王爷的习俗了,稍微讲究点的餐馆过年时点点香,供奉一下财神爷。一家私家菜馆的老板娘告诉记者:“虽然我家开饭馆,但从未贴过灶王爷年画,不过每年都会贴春联。”

  拜大年<<<

  电话、短信拜年成主流

  “90后”的小张告诉记者,“我小时候家在河套,住的都是平房,除夕晚上吃完年夜饭爸妈就领着我们去给爷爷奶奶拜年了,初一早上一大早就走街串巷,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路上大家都很兴奋,逢人就会道一声‘过年好’,那种喜庆的感觉真好,年味儿十足,现在住楼房了,很少出门走街串巷地拜年。”

  小张说,如今过年多是电话拜年、QQ拜年、微信拜年。这种拜年方式真是让年味淡了很多,尤其是短信拜年,多是各种现成的短信经过无数次的转发,有时候不同人发的拜年的短信内容都相同,有的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来得及改,真有点应付拜年的感觉了。传统拜年的年味荡然无存。“上门拜年,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吃吃零食糖果,聊聊天,很亲切,家人人多了也热闹,年味儿很浓,如今拜年的方式多了,上门玩耍的客人却少了,年味儿也淡了,很是怀念以前住平房时走街串巷拜年的感觉。”

  62岁的唐大妈告诉记者,自老伴去世后就一直住在儿子家里,邻里之间不来往让她很不适应,“以前住农村,大家都很熟悉,我经常到邻居家串门,过年的时候最热闹,左邻右舍的挨着家串门,到这家喝点茶水,到那家吃点糖果,很开心,如今我都来了两年了和对门还不认识呢。”唐大妈苦恼地说,过年也都是在家里看看电视,吃点糖果,根本没有年味儿了,邻里之间根本不来往,更谈不上去敲开门拜年了。

  年夜饭<<<

  酒店聚餐很流行

  关于年夜饭,“80后”青年小栾的感慨颇,“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传统的年夜饭也变了味,以前过年,一大家子的人都会聚在一起,共同做一顿丰盛的年夜大餐。现在人们都愿意年前就早早的在酒店预订好了饭桌,等到除夕中午,一大家的人聚到一起吃一顿饭也算过年了,过年的气息都淡了,跟平常家庭聚餐没什么区别。”小栾告诉记者,除夕多开心地一件事就是全家人一起包水饺了,在包的过程中可以加入红枣、年糕、硬币等,分别象征新的一年生活甜蜜、官职高升、财源滚滚,全家人一边包着水饺,一边拉着家常,浓浓亲情,真是忙碌并幸福着。

  小栾告诉记者,现在工作忙碌了,过年还要加班,回不了老家,只能在超市里购买速冻水饺,在除夕之夜煮点水饺吃也算是过年了,一点兴奋感都没了。“在老家的时候除夕的那顿水饺吃得最欢了,大家都争抢着挑包有东西的水饺,每当看到对方吃到硬币的时候别提有多羡慕了,总会暗暗使劲,加快速度,争取抢到有硬币的水饺。”小栾回忆着在老家的除夕 ,眼角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无独有偶,赵女士也表示,她都两年没吃过妈妈亲手包的水饺了。据介绍,赵女士在超市工作,过年正是最忙的时候,需要加班,除夕之夜根本没办法回家。“我好想念除夕吃妈妈包的水饺,每次吃到有硬币的水饺好开心,现在加班的时候也就是买个面包充饥一下就要继续工作了,下班回到家再煮点现成的速冻水饺吃。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家人在身边,就没有过年的感觉,更别提有年味儿了。

  民俗专家<<<

  体验民俗,多多参与

  青岛大学民俗学马老师告诉记者,传统的习俗需要继承,每个人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传承传统民间习俗,工作忙碌、无暇顾及都不是理由,只要我们心中有民俗信仰,就会寻得传统生活习俗的乐趣,留住年味。

  “民俗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只要信仰还在,民俗就不会消失。”马老师说,传统民间习俗需要大家去继承、发扬、保护。在辞旧迎新之际,多腾出点时间,和家人一起贴贴对联、包包水饺、串门拜年,拉拉家常,重温一下过年的民俗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错的生活体验。在这种过程中,既能享受到亲情的幸福,又收获了久违的年味,这种体验才是新年的本意,才能找到传统的民俗的痕迹。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质量的提高,年味变淡也属正常,但是传统民俗还是需要继承的。“很简单,过年时,只需要大家多多用点心,加深情感上的交融,这个年就会‘年味十足’。”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栾英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传统习俗 过年 城阳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