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捞起一条"怪鱼" 专家初步判断为俄罗斯鲟

2015-02-26 06:2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李先生在水库中抓到的"怪鱼"。(市民提供)



  半岛都市报2月25日讯(记者 刘玉凡) 25日一大早,家住青西新区的李先生在丁家河水库捞起一条“怪鱼”,身边的朋友称这条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让他一下慌了神。经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相关专家鉴定,初步判断这条“怪鱼”为俄罗斯鲟

  “这条鱼长得真奇怪,身体比较尖细,嘴巴有个尖,摸起来也很光滑,就是不知道是什么鱼?”25日下午,市民李先生致电本报新闻帮反映,称他在水库中抓到一条“怪鱼”。李先生将40多厘米长、十几斤重的鱼带回家后,赶紧把它放入铁桶中,并注入了新鲜的水库水。

  “我从没见过这种鱼,听朋友说是中华鲟。”李先生立即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他告诉记者,“我看有关中华鲟的介绍,发现和这条怪鱼几乎一模一样,都是体形修长,头有一个尖。”李先生希望有专家能帮忙鉴定,这条“怪鱼”到底是不是中华鲟,到时打算将其放生。

  25日下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刘静研究员在仔细观看了怪鱼的照片后,初步判断它是与中华鲟同属一科的俄罗斯鲟。刘研究员介绍,中华鲟和俄罗斯鲟都属于鲟类,俄罗斯鲟的尾鳍上下叶差距比较大,上叶要远远长于下叶,而中华鲟尾鳍的上叶仅仅是稍微比下叶长。此外,中华鲟的吻部要圆钝,而俄罗斯鲟的吻部要更加尖锐,而且还有些上翘。

  刘研究员表示,这条怪鱼还是一条幼鱼,吻部比较尖锐,再根据体形和颜色判断,“怪鱼”是俄罗斯鲟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刘研究员认为,如果想进一步确定怪鱼的种类,需要对实物近距离观察。“俄罗斯鲟繁殖力比较强,对其进行人工繁殖的商户比较多,所以不排除这条鱼被人买走后,又放生到了水库里。”

  “市民有意识保护中华鲟,还是值得称赞的。”刘研究员告诉记者,中华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称为“活化石”。一条母鲟一次可产百万粒鱼籽,但是成活率不高,最后成鱼的更是少数。再加上拦河筑坝,阻碍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水质污染和有害渔具的滥用更是加重了中华鲟的危机,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请本文线索提供者李先生到本报领取线索费80元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怪鱼 俄罗斯鲟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