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教育部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鼓励性
高考加分。这个消息,让一直关心高考公平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盘山县拉拉村村主任曲宝学非常欣慰,多年的呼吁终于落了地。
2011年以来,曲宝学多次提出建议,取消造假高发的高考加分。曲宝学说,过多的高考加分一直是权力寻租的重灾区,大面积取消加分是维护高考公平的一大步。
同取消高考加分一样,2015年高考将实行的全国25个省份统一命题等措施目的也是让高考,这个人才选拔渠道更公平。
取消了加分、统一了试卷,高考公平还差什么?
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继续通过改革规范
自主招生、知名高校在各地的招生比例、考试纪律等,确保高考公平。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宇在全国两会上,建议按各省份考生人数分配重点大学录取名额。多年来,山东、安徽、广东、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的录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一直是高考公平领域的热点话题。
李光宇带来的数据显示,2013年,河南75.8万考生,有85个北大名额,录取率是0.01%,北京7.3万考生,拥有226个名额,录取率为0.31%。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宁桂玲建议,各知名高校制定招生计划时应科学考虑人口、教育质量等综合因素,保证各地考生录取机会均等。
自主招生是近年来鼓励发展的高校选拔个性化人才的举措,但自主招生资源更多地流向了城市而非农村,也一直争议不断。
据介绍,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中多集中在城市,而且自主招生报名的附加条件,如全国奥赛名次、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名次等,也是众多农村考生无法企及的。
全国人大代表、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建议,自主招生名额的分配范围应更加广泛,学生入选资格应更加透明、量化,减少少数相关领域领导干部的自由裁量权。
宁桂玲建议,目前已经实施的向贫困地区、农村分配的自主招生比例应严格执行,确保贫困地区考生享受自主招生政策。
据新华社
额农村教育短板引热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连日来,如何让我国教育的政策和资源红利惠及农村学生,让他们也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尽管我国近年来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农村教育各方面变化显著,但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不少农村地区仍存在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仍需持续加大投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除了硬件设施上的不足,几乎所有的代表委员都谈到,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最核心的就是教师队伍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认为,目前农村教育的瓶颈主要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贫困边远地区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差,特别是在村小教学点,教师力量难以补充。
如何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让教育政策和资源惠及农村地区学生,提升农村教育水平,逐步缩小教育在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差距?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7日在参加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表示,教育部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包括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等。
据新华社
教育支出仍是财政重点支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4%。不少代表委员在对此肯定的同时,也担忧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教育等领域投入取消“法定支出”红线后,教育支出占比会降低、会再度陷入“差钱”境地。
今年是修改后的预算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这部被称为“经济宪法”的法规有一处修改颇引人注意:该法案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重点支出一般不同财政收支增幅挂钩的要求,删除了以前预算审查和执行中涉及法定支出的规定。记者梳理发现,其中就包括不再提教育财政性投入要占GDP4%的“惯例”。
我国为何要清理规范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医疗卫生、社保、计生等重点领域的支出挂钩事项?如果取消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DP4%的“法定红线”,是否意味着未来教育投入力度会减少?
对于担心未来教育支出是否会减少,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脱钩不意味着减少,而是为了把钱花得更有效。在现阶段,教育支出仍是重点支出。在财政收支矛盾紧张的情况下,未来教育投入重点不是差不差钱的问题,而是能否把钱统筹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花得更有效、更公平。
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相关专题:
2015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