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接受大众网记者专访。
10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接受大众网记者专访。
大众网北京3月11日讯(特派记者 李兆辉) 财政刚性支出居高不下,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化解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注意放大财政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10日,在北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接受大众网记者专访,揭开了山东运用606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投资7100多亿元的创新模式。
财政收入高增长时代终结 亟需放大财政杠杆作用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去年山东落实财政资金606亿元,灵活运用以存引贷、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带动社会投资7100多亿元,显著放大了财政支出乘数效应,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之所以注重发挥财政支出的撬动能力,与财政增收难度加大直接相关。”于国安告诉大众网记者,当前财政收入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时代。随着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趋势日渐明朗。从“十二五”前四年看,山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2011年为25.7%,2012年为17.5%,2013年为12.3%,2014年为10.2%,呈逐年降低走势。
与此同时,财政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无论是转方式调结构,还是改善民生,各方面支出需求都很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化解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注意理财方式创新,放大财政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财政保障和调控能力。
撬动金融资本:
11亿财政资金撬动40多倍金融贷款 用什么方式撬动各方面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当中,尤其受到关注。于国安介绍,经济发展大量投入主要靠金融机构来融通。在研究制定财政政策时,要注意加强与金融政策的协同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防止实体经济下行和金融企业惜贷相互强化的“顺周期”问题。
于国安说,近年来,山东通过信用担保、融资增信等方式,努力增加企业信用保障能力,切实提高金融机构放贷意愿。同时完善财政奖补机制,解决融资渠道窄问题,并加大贷款贴息力度,解决融资贵问题。据统计,去年山东投入11.38亿元,出台多项贷款贴息政策,降低了企业融资的财务费用,引导金融机构放贷499.76亿元,放大了财政杠杆效应。今后还将积极运用贷款贴息、定向费用补助等方式,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调动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此外,山东还加大国库现金管理,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益。于国安介绍,自2010年以来,山东将竞争机制引入财政性存款领域,利用国库部分间歇资金,建立了“以存引贷”机制。去年利用财政性存款100亿元,引导26家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850多亿元。今后,山东还将加大国库现金管理力度,引导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
撬动企业资本:
计划三年安排100个亿财政资金带动3000亿社会资金 “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经济发展才能获得持久动力。”于国安介绍,对保留的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类专项,主要采取股权投资基金方式,变“无偿投入”为“有偿使用”,变“直接补助”为“间接引导”。去年山东制定出台了促进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发展的意见和办法,决定自2015年至2017年,凡涉及产业领域应采取基金方式支持发展的,其省级专项资金原则上拿出30%左右的比例用于基金。
于国安透露,今年省级筹集25.3亿元,计划发起设立多只母基金,用于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创业创新等方面,力争三年安排100个亿,带动3000亿左右的社会资金。今后对各项发展类资金,将尽可能减少直接投入,更多采取市场化模式运作,有效增加相关产业的资本供给,推动初创期中小企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领域的企业加快发展,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此外,山东还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这成为解决政府公共投资不足、改进公共服务效率、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畅通民间资本出口的有效手段。
于国安说,当前山东正处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下一步,山东将结合重大项目安排,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全面梳理,筛选一些合适的项目开展PPP试点。同时政府、企业、个人及社会共同出资建立互助社,为社员(会员)提供借款或信用担保服务。去年山东投入资金2.42亿元,支持开展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在862个贫困村建立了扶贫互助社,累计为16.9万农户(次)发放借款8.08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后,将积极推广这种方式,发挥好资金互助的“抱团取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