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是城市文化和文明窗口

2015-03-14 06:5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李红梅

  报刊亭虽小,却体现出城市的包容和文明程度。城市管理不能光图省事,也应充分考虑百姓需求。与其将报刊亭一拆了之,不如对报刊亭加大投入,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传播文化与信息的便民服务窗口,实现城市管理与便民惠民的双赢。

  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近日提交《关于尽快将城市邮政报刊亭升级为城市报刊文化亭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扶持报刊亭,拓宽其经营范围,将其打造成城市文化地标。他认为,现在报刊亭不仅不应该消减,反而应该升级发展。(3月13日《新京报》)

  以前在街角路口、公交车站等人流密集处常见的报刊亭,近年来不断遭遇生存危机:2012年郑州市实施“退路进店”工程,短短一个月拆除全市共计341个报刊亭;2013年7月,太原市要求273个报刊亭陆续退离各城区主干道;去年8月,北京72座报刊亭“遭强拆”……规模不断膨胀的城市,好像越来越容不下小小的报刊亭。

  相关部门拆除报刊亭的理由听起来很充分,诸如占道经营阻碍通行、门脸破旧影响市容等,总结起来无非都是为了方便城市管理,但这样的懒政却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过去,散布在街头巷尾的报刊亭,是百姓购买报刊最便捷的渠道,路过那里随手买份报刊,就可以随时随地尊享信息盛宴,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近年来,尽管受到网络和新媒体冲击,但报刊零售市场依然十分活跃,依然有其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体。最充分的例证是,在一些城市,报刊亭被拆除之后,报刊摊却涌现出来。

  报刊亭不仅是售卖报刊的场所,也是一种公共文化设施。在报刊零售市场依然活跃的情况下,以行政力量简单粗暴地强行将报刊亭拆除,不仅达不到方便管理、美化市容的目的,反而会滋生出更多的“脏乱差”,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可谓得不偿失。正因如此,在无锡、北京、杭州、郑州等城市,曾经被大规模拆除的报刊亭,如今经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智能升级改造,变身为便民信息服务亭,悄然在街头“复出”,不仅销售报刊,还提供无线网免费阅读、文化商品展示、充值缴费、代售车票、收发快件、外伤救助等多项便民服务。

  报刊亭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政府部门不妨将报刊亭升级改造纳入文化惠民工程,整合邮政、文化、城管等部门对报刊亭的监管职能,将报刊亭打造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如此一来,既能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也可以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

  报刊亭虽小,却体现出城市的包容和文明程度。城市管理不能光图省事,也应充分考虑百姓需求。与其将报刊亭一拆了之,不如对报刊亭加大投入,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传播文化与信息的便民服务窗口,实现城市管理与便民惠民的双赢。希望白岩松委员的提案,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认真对待。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