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创始人凌道扬:青岛绿化、公园规划的使者

2015-03-16 16:5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凌道扬



  

上世纪二十年代青岛公园示意图



  

康有为凌佩馨



  在青岛度过晚年的康有为,曾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表达对青岛的独特钟爱。“碧海蓝天”是对青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赞叹,红瓦是德占时期的产物,绿树则与他的老乡兼挚友凌道扬密切相关。在青岛陆续生活了近10年的凌道扬,不但是中国植树节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青岛收回林业主权的重量级大员,更是岛城绿树美景的功臣,在任职青岛农林事务所所长期间,他不但鼓励民众植树,还对青岛公园进行了细致划分和扩建。一系列举措让青岛更美,让城市之肺更加清新,在倡导环保理念的今天,这一切更为难能可贵。

  人生转向,提议创立植树节

  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里,一个旅游团正在导游的引导下参观,根据他们流利的粤语可以判断,他们应该来自康有为的故乡广东。参观结束后,他们匆匆离去,没有人注意对面的一栋小楼。因为他们不知道,就在康有为故居的对面,还有一位老乡 —— 出生于广州府新安县布吉村丰和墟(今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老墟村)的凌道扬。

  1888年12月18日,凌道扬出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祖父、父亲均是瑞士巴色会牧师。凌道扬6岁时就读樟村设立的教会学堂。可能很多人以为凌道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才铸就了他后面的成就,其实不然。1898年,10岁的凌道扬因为家庭生计困难,随叔叔远度重洋,到了美国檀香山的亲戚家当童工。小小的年纪,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两年后,他最小的叔叔凌善芳自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归国途经檀香山时,把他带回了老家,并于当年秋天把他送进上海圣约翰书院(后改名圣约翰大学),开始正式接受西式教育。

  1909年毕业的凌道扬成为北京某八旗贵族学校的英语教师,开启教学生涯。也就是说,职业生涯,凌道扬是以树人开启的。然而,在这过程中,凌道扬又找到了新的目标——林学。走进林学,凌道扬无心插柳。1910年,他奉命陪同两位清室贵胄子弟赴美国麻省农学院习农科,“结业后又考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1914年获林学硕士学位,他是中国获得该学位的第一人”。这段学习经历让凌道扬日后成为了近代林业科学先驱。

  进入林学界,凌道扬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回到祖国,凌道扬转向了林学专家的视角,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大为吃惊,有感于祖国“已有之林木,旦旦而伐之,荒芜之山麓,一任若彼濯濯耳”,“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此议案同年7月经袁世凯批准,于次年实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植树节改为每年3月12日。)

  接收林业,开启青岛之路

  福山支路8号,有一栋两层小楼,与康有为故居相隔20米左右。近日,晴朗的午后,记者与青岛文史学者于涛走访这座目前业界认定为凌道扬故居的小楼。

  小楼没有挂牌,据青岛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的刘红燕告诉记者,最新的一批名人故居没有凌道扬的名字,所以还不十分确定,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康有为故居对面的福山支路8号就是凌道扬的故居。刘中国也在《凌宏琛:履行盐与光的使命》一文中称,“他们(凌道扬)一家住在福山支路8号,这是父母兴建的一栋两层洋楼,庭院里遍植嘉木,绿意盎然”。对于凌道扬兴建这个说法,于涛提出了不同意见,“根据小楼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它应该是康有为故居的配楼,兴建时间应该和康有为故居时间差不多才对”。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树枫考证,康有为的“天游园”原为胶澳总督副官的住宅。对此,记者采访了在楼内居住了近40年的老居民王女士,她说,“据老一辈的人讲,这里原来是德占时期的马棚,隶属于一个官员”。前后联系,于涛前面提到的配楼的说法得到了证实。

  记者看到,小楼共两层,枣红色木制外扩阳台,淡黄色墙体,蓝、绿色门窗,色彩的搭配亮丽又不俗气,门窗顶部呈弧形设计,虽在青岛老建筑中并不出彩,但现在看来还是别有风味。17岁(1962年)就跟随父母从上海来到这里居住的徐先生告诉记者,这栋小楼经过多次修建,但整体框架并没有改变。

  就是这里,曾经承载了凌道扬数年的喜怒哀乐。来青岛之前,凌道扬已经历任北京政府农商部技正、金陵大学林科主任、交通部及山东省省长公署顾问等职(岛城学者、市教科所研究员翟广顺2014年9月出版的《旅寓青岛教育名人现象研究》)。

  提出“森林救国”思想的凌道扬骨子里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凌道扬出任接受林务主任委员,直接与日方进行交涉。曾参与编修过《青岛园林志》的孙守信告诉记者,凌道扬作为接收大员,为青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接收之前,他就先下手为强,因为当时的日本浪人和日本侨民因为听说要交还给胶澳政府,便到处破坏林地,凌道扬在青岛组织了40多人的林警队,天天抓破坏树木的日本浪人,极大地保护了青岛的树木”,不仅如此,“在交接过程中,日本曾提出赔偿林木损失费36万余银元,中国据理力争将其和定为15万余元。凌道扬提出,你们日本人在中国晒了8年的盐,先把盐税补齐了再说,日本人没办法,只好将赎金抵作盐税”。

  接收林务有功,凌道扬被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正式任命为林务局局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凌道扬和妻子陈英梅以及儿子凌宏章、女儿凌佩芬住进了福山支路8号。

  十年树木,发树苗扩公园

  在康有为故居和凌道扬故居之间,有一棵老树遍体鳞伤,且已经呈90度俯身于东北方向,“鞠躬尽瘁”。于涛告诉记者,他曾经测量过,树围约2.6米,“30年前的一次特大台风突袭,把大树吹歪了,为了安全,园林部门将刮断的主干枝锯掉,只剩下现在的大枝干”。枝干被一根木棍支撑着,如拄着拐杖的沧桑老人。对林木颇有研究的于涛说,这是一棵无刺槐,“夏天我曾经来过,槐花盛开的季节,这棵树非常茂盛”。它有多大年龄?于涛判断德占时期在青岛植入的首批无刺槐中的一棵。孙守信提出了不同意见,“德国人为了修建青岛,从柏林专门运过来一批无刺槐。种在了亨利亲王大街(今广西路)路旁,用剩下的就嫁植在了中山公园,据我考证,现在中山公园还有三棵(《青岛古树名木志》记载为两棵),广西路上还有一棵,其他地方的应该不是那个时期的。”

  虽然没有关于这棵树龄的详细记载,但在走访故居周围不难发现,即使到了房屋密集的今天,小楼仍有前院和后院,都栽植了各种树木,可谓掩映在花园当中。这些花草树木不一定是凌道扬留下的,但还是不难想象,深谙林 学之道的凌道扬会在房子周围遍植嘉木。除此之外,凌道扬还经常会光顾老乡康有为的“天游园”,并为其布置林木花卉,两人还会同游第一公园(今中山公园)赏花赏木。康有为故居的“手植银杏”怕也是受凌道扬的影响。

  其实,凌道扬对于青岛林业的贡献,不仅仅限于自家房前屋后。

  1923年初,林务局与农林试验场合并为农林事务所,当年3月1日,凌道扬被任命为所长,办公地址在第一公园(中山公园)内,据于涛告诉记者,就是小西湖旁的一排平房。记者探访发现,现在的平房已经被改造为茶餐厅。上任伊始,凌道扬就全面规划了青岛的林业管理和发展之路,据学者翟广顺考证,凌道扬设“造林、农事、树艺、管理4个科”,“还制定了《造林奖励规则》《水源涵养林规则》《森林警察规则》《森林保护规则》等”,“恢复李村苗圃,栽种苗木,每年植树节前无偿分给乡民种植;积极推广奖励办法,凡在胶澳商埠区域内的个人或团体造林,均无偿提供树苗、技术指导、森林警察”,“扩大了路边行道树种植”“撰写《中国农业之经济观》提出实施移民垦荒政策、举办农产品博览会、造就农业科技人才”……

  凌道扬的一系列理念先进的植树措施让青岛文史专家鲁海非常赞赏,“这在当时可不得了,他建了三处苗圃:崂山、台东镇、李村,李村现在还有,他还在崂山成立了森林公司”。鲁海觉得凌道扬免费发放树苗的措施激励作用很大,“1923年,免费发放了13万7千余棵树木,我小时候家里的院子里就有三棵树是领来的树苗种植的;同年,凌道扬还增加了六十二条马路行道树的种植,包括刺槐、法国梧桐等6958株,青岛‘红瓦绿树’的景观,凌道扬功不可没”。

  如果说这些在读者看来还不够具体的话,那么凌道扬的另一大贡献更与市民如今的生活休憩相关了。鲁海说,凌道扬重新规划了青岛的公园,将其划分为第一到第六公园,以及栈桥前园、天后公园、官舍公园、海滨公园、观海山公园等,并对公园内的职务和功能划分进行了细化。比如将第一公园(今中山公园)分为6个区域,开辟了小西湖等,使得市民有了更好的休闲旅游去处。

  百年树人,曾任教私立青大

  从福山支路8号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步行不过几百米,尤其从8号上坡到拐角处的78米波螺油子路,满是城市的历史印记。这里,曾经留下凌道扬踽踽而行的身影,手持备课本,踩着行道树洒下的绿荫,凌道扬踏上了育人之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凌道扬在青岛不到10年,树木万株,同样树人无数。据翟广顺介绍,1923年9月,凌道扬在崂山九水庵林场创设了一所林内义务小学,即使离开青岛之后,1929年,他还曾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在青岛设置林业专门学校,并要求增加小学教科书森林知识内容,以及高等考试中的森林科。

  除了专业的人才,凌道扬受聘于1924年5月创办的私立青岛大学,教授逻辑学,学的是文学和林学,教授的却是逻辑学,足见凌道扬之博学多才,弟弟凌达扬也来到私立青大教授英语。离开青岛后,凌道扬陆续担任国内多所院校的教授,一生堪称既树木又树人,“桃李春风,瓜瓜绵绵”。

  官员兼教授,凌道扬的收入在当时的青岛应该不菲,加上妻子陈英梅在文德女子担任中学体育教师,两人的生活可谓惬意舒适。(陈英梅,1913年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内女子学院体育系,既是我国第一位体育女教师,也是我们早期女子体育的倡导者,1938年7月17日殒命于日本飞机的轰炸;凌道扬后续娶金陵女大体育系教授崔亚兰。—— 编者注)。1923年7月和1924年12月,凌家的次女凌佩馨和次子凌宏琛分别在青岛降生,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更多的欢乐。鉴于和康有为家的亲密关系,在凌佩馨周岁生日这天,康有为还专程送来了一枚戒指。

  家庭美满,凌道扬事业也同样全面开花。据《凌宏琛:履行盐与光的使命》中显示,凌道扬还担任基督教青岛青年会总干事,并与上海滋美洋行青岛分行经理滋美满等人发起成立了“万国体育会”。翟广顺透露,万国体育总会位于青岛亚当斯大厦,下设网球、高尔夫等七八家俱乐部的体育组织,主要从事博彩性质的赛马。此外,凌道扬还在青岛建有酒厂和一座名叫海滨大厦的豪华旅馆。

  鲁海告诉记者,凌道扬还和自己的学生高秉坊一道买下了日本人星野米藏英文报纸《青岛晨报》的资产,创办了《青岛时报》。该报最初分中文版和英文版,英文版名叫《青岛泰晤士报》,由凌道扬的弟弟凌达扬任主笔。

  平静的日子过了几年,最终于1928年被打破。当年,日本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5月10日,青岛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日示威游行,捣毁了日本驻青领事馆,《青岛时报》对此作了报道和评论,紧迫的形式让凌道扬一家不得不离开了青岛。尽管如此,凌道扬一直没有忘记青岛,1929年至1936年之间,全家还会在夏天里到青岛避暑。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凌道扬继续奋斗在林业和教育之间,1948年,凌道扬自联合国粮食农业总署之位上退休定居香港。他仍没有停歇,在香港参与创建了崇基学院,推动创办香港中文大学,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并为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后凌道扬移居美国,于1993年8月2日病逝于美国,享年105岁。

  又是一个匆匆离去的背影。如果没有“五三惨案”,就不会有游行,凌道扬也就不会离开青岛,恐怕他会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一直生活下去,直到终老。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因而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凌道扬规划的青岛公园

  康有为曾经称凌道扬为“管公园”的,可见公园管理工作在凌道扬的农林事物中是重中之重。那么,他管理时期,青岛的公园有哪些变化?青岛市区的公园有哪些划分?根据岛城岛城学者、市教科所研究员翟广顺的介绍,以及文史专家鲁海为记者勾画的公园简图,可以看出当时青岛市公园的大致区域和树种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公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在保留原德、日治园景致的基础上,凌道扬将第一公园分为6个不同的区域。第一区是公园的入口,借助太平山山溪形成的湖泽命名为“小西湖”,湖中设中国风格的亭榭,曲桥相通,四周垂柳。第二区是湖上游的溪谷,由赤松、刺槐混合而成。第三区由樱花大道和游乐场构成,将日占时期的熊笼、禽笼进行了维修,奠定了后期动物园的雏形。第四和第五区分别为果园、玉兰等木本植物区域,第六区则为瀑布密林。实际上,“按经营公园之方法,设计整理而所谓第一公园者,至此始具有一定之规模云”。(《青岛第一公园慨况》,胶澳商埠农林事务所,1924年。)有论者称:这6个区域在功能上差别较显,较好地满足了不同游客的旨趣。

  除了六大公园,凌道扬还在栈桥两侧、汇泉湾北侧、太平角等地扩建树木,修建休憩设施,形成了除六大公园以外的海滨公园、栈桥前园、市府前园、观海山公园、观象山公园等。在文史学者于涛手中,记者看到了当年出版的《青岛农林》,从中还可以看到官舍公园,据鲁海说公园应该是在迎宾馆附近。另外,凌道扬还注重于路口三角绿地的建设,让青岛成为同纬度线地区植物品种最丰富的城市。

  凌康两家的戒指奇缘

  凌道扬和康有为是广东老乡又是邻居,两家感情自然深厚。凌道扬为康有为家里布置花卉,康有为还在凌道扬的次女凌佩馨周岁时,送给了她一枚戒指。这些细节被《凌道扬传》作者刘中国写进了博客《康有为先生的戒指》中。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告诉记者,两家的友谊一直在后代间持续,曾在青岛上学的康有为女儿康同环,在1980年给鲁海的回信中称,在香港,凌、康两家也是邻居,成为世交。

  1923年夏天,康有为由上海来青岛旅游观光,租住在凌道扬家隔壁的“德国旧提督楼”,深感这里适宜居住,遂产生了长住青岛的念头,花了一千大洋买下了这座楼房及花园,“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庄严旧日节楼在,今落吾家可隐栖”。

  次年夏天,康有为和他那位日后被章诒和女士誉为“最后的贵族”的女儿康同璧一家,来青岛避暑消夏,并将这座旧楼易名“天游园”,(康有为六十寿辰的时候,清逊帝溥仪曾送给他一面寿匾,上书“天游堂”三字),去年的房客今年成了房子的主人。康有为回忆,“管公园”的邻居同乡凌道扬,去年就开始“为我布置林木花卉”,如今“天游园”里林木葳蕤,花朵盛开,“管公园者”的小女儿马上就要过周岁了……

  1923年7月24日,中国近代林学泰斗凌道扬先生的的二千金佩馨出生于青岛。1924年7月24日,凌佩馨过周岁那天,父母照例要为她“抓周儿”礼。佩馨“抓周儿”的仪式,是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的。那天上午,住在青岛的外婆、舅舅、叔叔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为孩子取名“佩馨”的康爷爷也来了,把一枚戒指放到床前陈设的案上,案上已经摆满了文房四宝、算盘、钱币、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等,母亲抱来佩馨,令其端坐,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佩馨坐下来,小手一挥,抓起了康爷爷刚刚放在案上的那枚戒指!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青岛时报》陷入漩涡,凌道扬带着妻子陈英梅和凌佩馨兄弟姐妹四人,匆匆逃离青岛,陈英梅的奁盒里放着康有为送给佩馨的戒指。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佩馨一家迁往广州。广州大轰炸期间,母亲把康爷爷送给佩馨的戒指和其他珍贵的东西一起,存放在香港一家银行的保险柜里。

  然而,遗憾的是,凌佩馨再也没有找到那枚珍贵的戒指。

  本文整理自刘中国《康有为先生的戒指——凌佩馨传》记者 张文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凌道扬 绿化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