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气温回升比较快,经常会有冷暖交替的现象,各医院总会迎来一次急诊小高峰,多是因过早减衣导致各种疾病的患者。3月13日,记者了解到,初春季节,中老年人因不能依据天气及时添加衣服,合理控制活动量,导致心血管病复发的患者不在少数。
天气转暖,运动的老年人多了
随着天气的转暖,晚上去广场运动的人也逐渐增多,很多老年人也加入了运动的行列。对于他们来说,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晚饭后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了。记者在长城路附近的广场看到,很多老年人加入了运动的队伍中,有跳舞的,有散步的,有健步走的,也有在健身器材锻炼的。记者发现,有的老人穿着很单薄就出来了,老人表示一运动就热了,用不着穿那么多衣服,况且穿得很厚不方便运动。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多数老人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健身。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后的保暖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被大家所忽视。家住华城路四小区的王大爷平时晚上就喜欢出来运动,王大爷告诉记者:“人们都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晚上运动运动很好,筋骨舒展了,浑身都舒服。”王大爷是为糖尿病患者,但他却不知道哪些运动会影响自身的身体状况,也不清楚自己又适合做哪些运动,看着周围有人运动,他就加入进来,跟着大家一起运动,每当运动完王大爷总是气喘吁吁的,而且还会立刻脱掉外套散热。
据介绍,老人们参与的社区活动,全是以自愿为主,老人们对哪些项目感兴趣就参加哪些项目,并不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70岁的孙大爷身体硬朗,每天早晚都坚持出来锻炼。他告诉记者,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他不得不改变这一运动习惯。“以前早上7点多无就会准时到公园跑步,连续跑20分钟后再练练剑。孙大爷每天还会练一个小时的气功,有天早上他在因为练气功时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幸好邻居路过将他送回了家。
回忆起当天的经历,孙大爷至今心有余悸,医生告诉我,对心脑血管病人来说,初春坚持积极锻炼是好事,但一定要适度、恰当,不要过早出门锻炼,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感觉微微出了汗就应停止运动,时间也不要超过30分钟。
不要错过抢救黄金时间
据悉,早在2014年刚入冬时节,就有老年人因为剧烈运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而猝死的病例。针对这一情况,城阳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王志新建议,老年人在外出活动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盒,最好有家人陪同。抢救心血管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如果遇到有人患病,最好呼叫救护车,以免其他车辆因交通堵塞而延误治疗。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现病情不稳定或阵发性心绞痛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拖延。
记者了解到,一旦发现身边有人猝死,应立即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发现得越早,心肺复苏术开始的时间越早,存活率就越高。据悉,出现猝死症状的病人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发生3秒钟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20秒钟后,就会出现意识丧失。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进入脑死亡阶段。因此,一般猝死病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至6分钟内。
王主任告诉记者,很多病人在心脏性猝死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已经表现出胸闷、憋气、头晕、心慌、气短等征兆,只不过没有引起患者的注意。又加上一些老人年在外出运动时的不当行为,导致疾病复发。
专家建议,一旦出现胸闷、憋气、头晕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先兆,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若能把握好这治疗的黄金时间,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防止悲剧的发生。“春捂秋冻”,饮食清淡
据悉,心血管病在春季是多发之际,尤其是3~4月份,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入春,但气温还很低,且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容易引起血管痉挛。气候的突然变化常常会刺激血管痉挛,引起心肌供血减少。随着气候的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对活动量掌握得不好,活动量过大,心脏的负荷量一时不适应,就很容易容易诱发心绞痛或心梗。
为此,专家建议,老年人在外出运动时不要过早脱棉衣,注意保暖;户外活动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舒缓的活动项目,而且运动量不要过大,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为宜。特别要留意的是在寒流来袭时,更要及时增加衣服,外出最好要戴上帽子,防止因气温的变化而引起血压波动,防止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侵扰。
此外,在饮食方面也要多注意,以清淡、低脂的食物为主,不要吃刺激性太强的食物。低盐饮食最佳,食盐中的钠,能增加血浆渗透压,促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带来不利的影响;海带、蔬菜、水果等都可以多食用。
文/记者 栾英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