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学电脑热情高。
□本报记者 金成远 张庆举
从4月1日开始,市图书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20多名老年人走进这里,开始学习“上网”。记者了解到,零基础、全免费的中老年人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班报名消息发出后,立即受到老年人的“热捧”,培训班的前四期的名额基本报满,最大的学员年龄达到了85岁。老年人为何对上网如此感兴趣?“热情高涨”的背后又折射出哪些问题?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老年人学电脑热情高四期培训班已报满额
每周二、三、四,70岁的王大爷都会像学生一样,准时来到市图书馆,跟着老师学习电脑知识。“电脑看着确实是好,但就是不会用啊。”王大爷告诉记者,儿子给他一台电脑,天天在家放着就是不会用,不会拼音打字是最大的难题。在报纸上看到培训班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并且幸运地成了第一批学员。为了学电脑,孙子还买了一本拼音书帮他“打基础”。
培训班的地点设在市图书馆7楼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每周二、三、四开课,由专人教授老年人一些电脑基础知识。“他们年龄大了,太复杂的知识也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就选取了最基础的一些知识点,用小课的方式教学,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如何操作电脑。”共享工程临沂支中心副主任王东介绍,在第一期培训班中,主要向这些老年人学员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拼音打字、网页浏览以及QQ聊天等。
据了解,今年的培训班计划举办四期,每期8节课,每节课1个半小时,其中理论知识讲解半小时,上机实践操作1小时。“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太好,有时前面学了,后面就忘了,所以我们每节课只讲一个知识点,然后利用1个小时的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基本就能掌握了。”王东介绍说。
从一开始不敢碰电脑,到现在已基本可独立上网,在课堂上,记者看到老年学员们学得十分认真,不少学员还拿出笔记本,边学边记录。随着第一期的开课,培训班的报名也更加火爆。很多老年人更是呼朋唤友,一起来“赶时髦”。目前,培训班四期的名额已基本报满。
八旬老夫妻相约“触网”不想有“落后时代”的感觉
今年85岁的马文荣平时总爱到广场逛逛,在那里他可以和老友们一起聊天、下棋。然而在报纸上看到培训班开班的消息后,他也拿起电话报了名。“说实话,老年人的生活比较单调,在跟朋友聊天时,别人总会说一些从网上看到的消息,这个时候他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了一截’,像是被时代抛弃了一样。”马文荣的妻子王芸说。
因为担心老伴不会拼音,学不会上网,没过两天,已经80岁的王芸也跟着报了名。“我原来当过小学老师,拼音多少会一点,但他从小都是直接学的认字,根本就不会拼音。”王芸希望,在上了培训班后,她和老伴也能从电脑上得到有用的信息。
相对于诸多零基础的老人们来说,今年58岁的董女士则显得相对专业一些。“我来这主要是想学会网上购物,学习如何上网查地图方便出门。”董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就会一些简单的电脑知识,不用从开关机开始学习,她的学习目的就是方便生活。“孩子们都在外地,我自己在家上网买买衣服、交交话费、看看新闻,网络能给我省不少事。”董女士说,自从学了电脑,虽然年龄大了,但仍然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时下最新鲜的事情,没有与时代脱节。“我还想学习怎样在网上买车票,学会了也好去外地看看孩子们。”
全市老年人达181万“夕阳更红”还需努力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生活比较单调,下棋、打牌或者跳广场舞。像我这样不太喜欢闹腾的人,就不知道该干些啥了。”明年就准备退休的陈燕告诉记者,现在不少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都有了保障,温饱不愁了,自然就希望晚年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一些,所以她期待今后社会上能有像培训班这样的更多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精神文化活动。
记者从临沂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最新的户籍人口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已达181.9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6.34%,为山东省老年人口第一大市。
“每年我们都会组织老年人文化艺术节、书画比赛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相对来说,参与这些活动的老年人只是全市老年大军的少数,这些活动还远远无法满足全市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表示。
该工作人员表示,老年人群体存在多样性,城乡差距、文化差距、收入差距、区域差距都很大,有些地方还没有供老年人学习、休闲、娱乐的场地和配套设施,并且缺少专门的组织平台,很多老年人只能自娱自乐。“一方面要加大场地设施的投入,在农村和城市依托社区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另一方面应该挖掘当地人才,成立专业队伍,将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延伸到城乡的每个角落,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