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芳 通讯员 辛迎红 矫超
4月8日,青岛市城阳区服装厂老板张明阳,成为又一个受惠于小额贷款的“草根经济体”。在过去的十几天里,他为了筹措资金东奔西跑却处处碰壁。“找朋友借不到钱,去银行又不给贷款,真是愁死了。”
一筹莫展之际,城阳区金融办帮他联系了“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提供资料之后不到10个小时,他就拿到了一笔10万元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自去年7月在青岛市城阳区落地,亚联财已累计为当地1000多个中低收入客户和小微企业送去了“及时雨”。
作为山东引进的首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青岛市城阳区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14年7月获省金融办批准,注册资本3亿元。城阳区金融办认为,外资小贷亚联财和本地小贷企业具有显著差异。本地小贷多做抵押、担保贷款,单笔金额大,放贷数量少。亚联财则呈现“小额、分散”特点,100%是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单笔金额小,但放贷数量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亚联财个人贷款额度是2000元到60万元,企业贷款额度是10万元到100万元。业务部经理的额度权限仅为8万元,地区总经理为15万元,20万元以上则需通过信贷委员会。据介绍,与银行贷款相比,亚联财的优势在于速度快。不需要考察的客户,3天内就能放款。需要考察的客户,5天内可以放款。满足一定条件的客户,当天就可以放款。
城阳区金融办认为,帮助农商户和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初衷,但相当数量的小额贷款公司,出于自身经营成本的考虑不愿做这些费时费力又利微的“小本经营”,而主要通过“过桥”、大额放贷等来获取超高收益。但亚联财在“小额、分散”上坚持得很好,其经营方式非常具有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其他小贷公司学习和借鉴。
记者了解到,亚联财已经为城阳区1000多名微企、三农和个人客户发放贷款,累计金额7000多万元,平均每个客户放贷金额约7万元。
记者从城阳区金融办获悉,自2009年开展小贷试点以来,城阳区7家小贷公司累计为5000余户小微企业或“三农”提供贷款45亿元。仅今年第一季度,就已累计发放贷款367笔,累计金额2.1亿元,平均每笔贷款金额57万元。
亚联财总经理李淮泽承认,亚联财在城阳区的业务规模确实低于预期。“按照先前的估计,客户数量应比现在至少多一倍。”“过去,亚联财在全国统一采取100%小额信贷模式,但现在情况变了。我们需要更多符合当地特性的、风险更低的产品。”李淮泽说。
记者了解到,2013年,我省借鉴重庆、江苏等地将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的做法,组织首批31家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试点申请接入征信系统,获得央行审批通过。在这批试点中,青岛市约有5家小贷公司接入了征信系统,其中有1家在城阳区。亚联财在上海、成都、重庆、武汉、深圳等地,均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去年甫一进入青岛,他们便照例申请接入,但直到现在也未能获准。
“一个客户可能已在多个公司申请贷款,加起来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了。但这些信息在征信系统中没有,小贷公司之间也没有信息共享。
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的风险。”亚联财一位业务经理认为,这也是亚联财开始转行做抵押贷款的原因之一。“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抵押贷款可以对客户有更多牵制,降低产生不良贷款的概率。”
网贷公司可以无界限地拓展业务,但小贷公司一出生就有着“不能跨地区经营”的“紧箍咒”。这也让亚联财有些“水土不服”。
由于注册地在城阳区,亚联财的经营范围几乎就被限制在城阳区。在李淮泽看来,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亚联财的业务拓展。“市内四区才是青岛的财富中心。由于距离较远,我们对目标客户的吸引力减弱。一些我们需要的专业人才也不愿过来上班。”据李淮泽介绍,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尝试放开政策,允许小贷公司跨区经营。亚联财在天津已拿到“市执照”,可在全市范围内经营;在云南已拿到“省执照”,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业务。
记者了解到,我省的金融监管政策曾一度将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区域限定在本县(市、区)。直到2013年,省政府发布《关于鼓励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有关事宜的通知》,放宽了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区域的限制:在设区市某个区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连续2个年度分类评级达到Ⅰ级的,允许其经营范围扩大至本市其他区。
城阳区金融办认为,监管部门是希望通过高标准的分类评级,让小贷公司在跨区域经营之前,完善自身风险控制机制。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包括亚联财在内的小额贷款公司,则期待政策尽早开闸。
[编辑: 林永丽]